從兩男一宅到三口之傢,這才是最理想的同志生活!

願世間

所有的愛都能被溫柔對待

圖片來自網絡

三十歲之後,隨著自己邁向中年,我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年老。

父母已經年過六旬,我很清楚,他們想抱孫子。

與此同時,傢裡的催婚、催生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

雖然,每次被長輩親戚問到,有沒有女朋友、什麼時候結婚生孩子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都是敷衍著回答,但是,還是擋不住類似春節這樣的節日,來自親戚們的輪番轟炸。

有次我媽居然以死相逼,要我趕緊結婚,當時我真的快瘋瞭,我完全沒有想到她會使出這樣的招數。

或者,這就是作為一個沒有公開出櫃的中年同志的無奈。

在 30多歲的年紀,很多想要做的事情,都已經完成的差不多瞭。

生活呈現出一切安定和平靜,卻讓我陷入瞭另一個迷惘的困境,下一個應該去實現的目標是什麼?

難道真的要形婚,到底要不要孩子?

我已經完全接納 同志的身份,但是,我不想最後孤苦無依。

很多人會說,同志傢庭不會適合養孩子,但是, 決定我們成長的更重要的因素,並不是父母是否處於社會的優勢地位,是否會得到社會的尊重,而是父母應對生活時所產生的態度。

我們沒有必要對父母提出過高的要求,為孩子創造完美的條件,孩子也並不需要完美的條件,才會正常的、健康的、積極的成長。

我認為生孩子,就要承擔責任,應該盡自己所能來撫育孩子的成長,最大的恩情不是生,而是養。

能把孩子養成什麼樣,一定程度上將取決於,我們為他們提供的條件。

我們沒有必要追求完美的條件,我們應該盡可能為孩子們實現好的條件。

我們知道,教育不是說說而已。

要求他努力,我們必須努力;要求他誠實,我們必須誠實,因為孩子不是通過聽話來成長,而是通過模仿。

我們知道,教育孩子不是教育熊孩子,我們不會無限度的溺愛他,我們必須要求他尊重公共的社會秩序,尊重周圍的人。

更重要的,就算面對少數人的歧視,我們會教會他理解、尊重、交流的方式,因為我們是這麼過來的。

預想,有以下3種可能:

1、找一個願意跟自己形婚的拉拉,如果雙方同意可生孩子;

2、領養一個孩子;

3、通過輔助生殖的方式來解決。

第一條看起來最容易實施,想找到一起形婚的拉拉容易,但是肯定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而且,我聽說過太多關於形婚的悲劇結尾瞭,假裝恩愛、最終被父母發現被動出櫃、比普通傢庭更復雜的傢庭糾紛、離婚後財產的分割 ……

有想過去領養孩子,幫助那些需要“愛”的孩子。

但是一查相關條款,發現沒有結婚根本沒有辦法去孤兒院領養孩子。

最終,我隻能寄希望於輔助生殖瞭。

發現他一次性幹凈利索的解決瞭我的困擾。

30歲之前,我沒有想做父親,但是,孩子真正降生之後,確實帶給我很多快樂。

其實,當我在機構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在醫院看到自己的寶寶的胎心的時候,心裡已經出現瞭實實在在的喜悅。

至於孩子的未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力 ,來滿足孩子應該有的生活條件,讓他擁有更好的成長環境。

況且,就像一個單親爸爸那樣帶大一個孩子,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也不會讓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有異於別人的不順利。

孩子即使在一對夫夫的同志傢庭長大,仍然可以生活地很好,而且,幾率不會比所謂的正常傢庭低多少。

有一次凌晨兩點多,孩子發燒特別厲害,我跟男朋友抱著孩子就往醫院跑。打吊瓶的時候,護士在他頭上紮瞭好幾針,才找到血管,孩子哭得稀裡糊塗的。

看著孩子哭,我跟男朋友也哭瞭。

心裡不停地在重復:爸爸以後再也不讓你感冒瞭,我們再也不打針瞭。

第二天,我就跟男朋友去書店買瞭一堆育嬰書,準備惡補育兒知識。

畢竟是兩個男人,就註定瞭我和男朋友在不斷進階為超級奶爸的過程中,就充滿瞭崩潰。

……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