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東北地區,距離大海很近,為何沒有出海口?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傢,而且國土有著很多優勢。首先,印度多平原,土壤結構好。印度位於喜馬拉雅山以南,國土整體比較平坦,40%國土為平原,山地隻占25%,高原占3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都在海拔一千米以下。也就是說,印度基本以低矮平緩的地形為主,這在交通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有利於印度各地便捷的交往。

其次,緯度低,印度國土整體位於中低緯度地區,夏季溫度高,冬季也不冷,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溫暖的氣候,配合印度平坦的地形,以及多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適宜作物生長的肥沃土壤條件,使印度的農作物可以達到一年四熟,這也是印度可以承載十幾億人口的原因。不過印度的領土也有一些不足。

首先,印度平均溫度高,雖然適宜農作物生長,但卻並不宜居。其次,印度國土佈局和形勢不佳,雖然地形平坦,交通本應比多山國傢更方便,但其實印度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滯後,各地之間的交通也遠沒有想象中的便捷,特別是印度東北地區,和印度其他地區交往更加不便。

印度東北指的是印度東北的幾個邦,隻通過西裡古裡走廊,與印度其他地區相連。西裡古裡走廊位於錫金與孟加拉國之間,長約22公裡,東翼寬約33公裡,西翼僅寬21公裡,雖然比較狹窄,但卻是印度連接東北地區的陸上通道。印度東北地區的邊界僅有1%通過西裡古裡走廊,與印度其他國土相連,其餘99%都是國際邊界,分別與中國,緬甸,孟加拉國,不丹接壤,印度國土佈局和形式不佳,主要指的就是這裡。

印度這種國土佈局,就導致印度東北和其他地區長期交往不便,再加上印度東北以黃種人為主,這種與印度主版圖地理上的隔絕,更強化瞭印度東北地區素有的“孤立感”,增長瞭這一地區長久以來的分離傾向。所以印度對這裡非常擔憂,但應對方式,也隻能加強對西裡古裡走廊的控制,而印度海上力量,由於印度東北地區沒有海岸線,基本沒有用武之地。

事實上,印度東北地區南部距離大海已經很近,但由於孟加拉國和緬甸在沿海地區接壤,導致印度東北成為瞭內陸地區。假如說印度東北擁有一個出海口,印度就可以通過大海加強對印度東北的控制,這無疑可以弱化西裡古裡走廊的影響力。那麼距離大海很近的印度東北地區,為何沒有印度洋的出海口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印巴分治。英屬印度時期,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都曾處在英國人的統治之下,甚至緬甸也曾屬於英屬印度的一個省。所以當時的印度東北,是可以通過孟加拉出海的。但一戰之後,隨著大英帝國的不斷衰落,以及印度獨立意識的發展,英國人已經意識到,印度,這顆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寶石,早晚都會脫離英國實現獨立。

如果印度獨立不可避免,英國絕不會允許英屬印度整體獨立,英國人絕不希望,在歐洲通往東亞的必經之地,存在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傢。所以英國人早已經開始籌劃分裂英屬印度。1937年,英國最先讓緬甸脫離瞭英屬印度,成為大英帝國的緬甸本部。二戰後,英國又通過印巴分治方案,讓孟加拉成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稱為東巴基斯坦。這樣一來,印度東北地區便失去瞭與外界連接的水上通道,以及大部分陸上通道,隻能通過狹窄的西裡古裡走廊與印度其他地區相連。

第二個原因,印度東北原本就沒有出海口,在英國殖民之前,就是一個內陸地區,甚至可以說,在英國殖民之前,印度東北根本不屬於印度。印度曾是一個地理名詞,歷史上並非一個統一的國傢,現在印度這塊土地上,歷史上曾存在著大大小小數百個土邦,各個土邦互不隸屬,如果沒有英國殖民,現在的印度肯定是小國林立。

印度東北地區歷史上曾形成阿洪王國,這是一個由傣人在佈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建立的封建王國,曾統治印度東北部長達六百多年,不過阿洪王國的疆域並沒有到達大海。可見此區歷來就是黃色人種世代居住的地區,和印度其他地區有著本質的不同。但英國殖民者入侵南亞,整合印度各土邦之後,又進入佈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將這裡並入英屬印度,從此這裡成為瞭英屬印度一個省。由此可見,現在的印度東北地區,歷史上就沒有出海口,海岸線屬於緬甸和孟加拉。納入英屬印度後,也是英屬印度的一個內陸省份,沒有出海口,後來隨著緬甸脫離英屬印度,以及印巴分治,這塊黃種人世代居住的土地最終淪為瞭印度國土,也依然沒有出海口。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