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難測!又一滿載貨輪從中國出發駛往美國,750個集裝箱中途墜海

國際貿易程度不斷加深,衍生出瞭很多跨國貨運公司,但無論哪種運輸方式其本身都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遑論跨國運輸因為路途遙遠,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大大提高。日前又有一艘執行中美航線的集裝箱輪在運輸途中突發災禍,導致750個集裝箱墜海。觀察者網1月24日援引《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這是自2020年11月底,第二艘執行中美航線的貨船遭遇類似意外。不到兩個月時間已經出現多起集裝箱墜海事故,相關事件引發外界持續關註。

裡德海運海洋海事管理咨詢公司創始人克萊夫·裡德認為,北太平洋冬季本來就容易出現極端天氣,如果船隻能降低航速,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意外發生的。但現實是,目前國際集裝箱航運市場空前火爆,推動運價暴漲,一位難求。航運公司隻能要求集裝箱輪盡量裝滿,同時保持高航速,最大程度縮短運轉周期來提高市場競爭力。

報道稱,此次發生意外的懸掛丹麥旗的貨輪馬士基·埃森號隸屬於總部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跨國航運巨頭A.P.穆勒-馬士基集團,貨輪從中國廈門起航,目的地是美國洛杉磯。所幸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船在繼續航行的同時正在對貨物損失進行詳細評估,意外發生後貨運公司已經通知美國海岸警衛隊、船旗國及相關國傢政府部門,“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事故,我們將迅速而徹底地進行調查”。

相比於調查結果,人們更關心的是,按照以往慣例,惡劣天氣下集裝箱丟失的情況相對少見,為什麼今年冬天發生事故的頻率卻在上升,尤其在太平洋地區。世界航運理事會2020年7月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08年到2019年期間平均每年有1382個集裝箱在海上失蹤,但在過去兩個月裡,大約有3000個集裝箱在航行中丟失。專傢認為,除瞭惡劣的天氣外,高昂運價導致的航次增加、越來越滿載的集裝箱都是助推原因。

《華爾街日報》早就註意到瞭相關現象。在過去的一年裡,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量激增,很多集裝箱公司為瞭滿足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強勁需求,從中國駛往美國的貨輪上的集裝箱變得越來越多。但因為美國對華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市場價值較低的大宗農產品及食品飲料方面,橫跨太平洋的貨物價值嚴重不平衡,很多承運商拒絕讓已經卸貨的集裝箱在美國內陸運轉幾周再返回沿海口岸,他們選擇直接將卸瞭貨的集裝箱再“趕回”亞洲,因為這樣的利益更大。

不難看出,資本市場的最終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利益最大化。

2020年受疫情影響,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需求量在幾個月內從歷史最低點急劇上升到歷史最高點,短缺情況甚至蔓延到瞭世界各地的港口,還促使從中國到美國西海岸海港的單個集裝箱運費超過4000美元,但同一時間裡,從洛杉磯到上海的單個集裝箱運費平均價格隻有518美元。德國集裝箱公司赫伯羅特的發言人尼爾斯·豪普特在2020年還預言瞭2021年的情況,他說造成現在局面的是美國消費者,因為封鎖力度相對放寬後,美國大型零售商爭相補充在疫情期間耗盡的庫存,對中國體育器材、娛樂設備和傢具等商品的需求空前高漲,因此中國方面對空箱的需求量很大,這種情況或將持續到明年第一季度。

眼看資本的競相追逐導致市場日漸失控,不僅導致市場失衡還導致災難事故頻發,忍無可忍的韓國政府官員緊急召見集裝箱公司的高官,警告他們不要違反此前跟韓國出口商簽訂的合同,甚至有人投訴,說在中國運費大漲的情況下,竟然有空箱子被送到瞭中國,而其他國傢的出口商品卻面臨沒有集裝箱可以裝的困境。但最慘的還是美國,隨著美國零售繼續以創紀錄的增長趨勢訂貨,這種失衡和出口裝備短缺的情況或將持續整個美國“節日季”。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