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婦那麼漂亮,你為啥要離婚”,兒子:她不旺夫,還不守婦道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註』,你就是我的人瞭。

01

聰明的人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會把這四個字放在心上:知己知彼。哪怕隻是跟別人短暫相處,他們也能通過察言觀色做到“知己知彼”,從而用合理的方式與人相處,該善待別人的時候會善待,該遠離別人的時候會遠離。

聰明的人對待感情,更是會做到知己知彼,不僅會在感情剛開始的時候察言觀色,而且會隨著感情的深入加深彼此間的瞭解。這樣的人,不僅能夠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愛情,而且可以把愛情經營得很好。

就像朋友方怡對她第二任嫂子的評價:“怪不得我哥會對她死心塌地,如果我是男人,我也會愛她愛到離不開,因為她這個人就像是先知一樣,能把男人的優缺點牢記於心,能弄清楚男人缺失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從而有的放矢去給予,真的很瞭不起,值得我向她學習。

雖然說不同人對婚姻的需求有所不同,對待婚姻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恰恰是因為不同人的需求不同,所以才更容易有的放矢。隻要你是個有心之人,愛一個人的時候給他最想要的東西,他沒理由不珍惜。

02

方怡對第二任嫂子丁蘭的評價,也有跟她第一任嫂子做對比的成分。她的哥哥阿博跟前妻結婚的時候,方怡還年輕,對感情的事還不太懂,對婚姻的認知還停留在父母灌輸的觀念中:認為男人娶個漂亮的媳婦才算成功,女人嫁給有錢的丈夫才算成功。

當時的她跟父母的看法一致,覺得阿博娶的媳婦很漂亮,就是成功,就一定會幸福,接著就什麼都不考慮瞭,就覺得一切都會水到渠成。可事實卻是,阿博結婚後並不幸福。

不幸福的原因,跟他自己對婚姻的需求有關:他想要事業有成,想要妻子能夠支持自己,就算不幫忙,也別拖後腿。但他的妻子卻沒能做到支持他,更別說幫助他瞭。她剛結婚就辭瞭工作,然後就隻顧著花錢,隻顧著跟人攀比,隻顧著拿錢幫襯娘傢各種人。除此之外,她還背叛瞭婚姻

阿博對婚姻的需求,或者對妻子的要求隻有兩個重點:一是要旺夫,二是要忠於婚姻。而他的漂亮妻子偏偏就反其道而行,這就是他選擇離婚的原因。

方怡說她和父母都很驚訝,不明白他為什麼要跟漂亮妻子離婚。他給出的解釋是:“她不旺夫,還不守婦道,這兩點做不好,再漂亮也沒意義!

父母的觀念比較保守,擔心阿博離婚後不好娶媳婦,於是就開始四處張羅相親的事。可是,阿博卻並沒有按照他們的要求再婚,那之後單身瞭兩年,第三年遇到第二任妻子丁蘭以後,又戀愛瞭三年,才再一次結婚。

剛開始的時候,方怡和她父母都不認同丁蘭,因為從表面去看,她沒有阿博的前妻漂亮,在他們的觀念看來,男人娶瞭個不漂亮的妻子就是失敗。

而事實證明,阿博第二次沒有選錯人,因為丁蘭準確無誤地滿足瞭他對婚姻的兩大需求,不僅能做到旺夫,而且對婚姻忠誠。

方怡說她跟丁蘭相處瞭以後才發現:丁蘭是個聰明人,平日裡與人相處的時候就能做到“知己知彼”,在對待婚姻的時候,更是將這個優點發揮到瞭極致,所以才會不經阿博提醒就自覺為愛付出。

聰明人對待婚姻都會是這個樣子:不僅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且會深入瞭解對方想要什麼,隻要對方能夠給到自己想要的,自己就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給到他想要的。雖然說這也是一種“心機”,但這樣的心機能換來幸福,就沒有任何問題。

0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短板,從感情的角度來說,兩個人要想幸福,要想互相愛到離不開,就需要判斷彼此之間是否滿足“取長補短”。

這就像拼圖一樣,如果你的長處和對方的短板正好對得上,你們兩個人就互相離不開,在一起會很幸福。可如果你的長處和對方的短板完全對不上,在一起就不會幸福

阿博的第一段婚姻,就存在“錯位”的問題:他雖然能滿足女方對錢的需求,但是女方卻無法支持他對事業和幸福的追求,這樣的兩個人就是不合拍的,一旦彼此心中生出瞭不滿,結局往往就不會好。

他的第二段婚姻,就屬於剛好合拍的情況。雖然方怡說的時候,隻提到瞭她嫂子能滿足她哥的需求,但這並不等於說她嫂子自己就沒有需求,她正是因為認定瞭阿博也是她需要的人,所以才會在愛他的基礎上為他付出。

阿博的兩段婚姻背後所涵蓋的真相,給其他女人提供瞭一個很有價值的參考依據:女人想讓男人愛到離不開,需要學會換位思考,需要做到知己知彼,需要采用男性思維

這種依據的首要重點是“知己”,也就是“自知之明”。你首先要明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具備什麼樣的條件,需要什麼樣的婚姻,想要愛什麼樣的人,然後才能有的放矢去選擇適合你的人。

能做到“知己”的人,用審視自己的方式去審視別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知彼”。做到瞭“知己知彼”,你跟對方是否合適,是否滿足“互相取長補短”,就很明顯瞭

不過,光是有這樣的認知還不夠,因為認知隻能算是理論依據,更重要的是有瞭認知以後付出行動。隻要男人能夠把對你的愛落到實處,你把對他的愛落到實處,投其所好,幫他實現他最想實現的願望,就能讓他離不開你,因為最愛他的人頂多做到像你一樣,他不會傻到離開你之後再找個跟你一樣的人,更何況還有可能找不到。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