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式”牛市,260萬股民人均虧掉10萬,為啥散戶總受傷?

時隔五年,上證指數再次站在 3600,許多基金重倉的龍頭股創下新高。可 1 月 13 日,三大股指齊跌,近期幾個交易日 ” 白馬股 ” 的調整,讓上車不久的散戶和基民被套牢。

東方財富 Choice 數據顯示,市場還在漲,但今年以來已有 260 萬股民人均至少虧掉瞭 10 萬。

有網友戲稱 ” 這輪牛市不講武德,專坑入 ” 市 ” 不深的小散。

事實上,大量的調研證明:牛市一直都不怎麼講武德,散戶更容易在牛市中虧錢。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有沒避坑的方法呢?

一、為啥A股這麼難

首先大傢要明確的一點是:散戶從 A 股賺到錢本身是難度很高的一件事,隻是牛市加強瞭這種效應。

根據深交所發佈的《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顯示,A 股散戶投資虧損率高達 73.2%。

與股市類似的是,基金市場也存在 ” 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 ” 的現象。中歐基金也曾對自傢基金產品和客戶數據進行過統計,發現 2019 年全市場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率為 45.76%,中歐基金旗下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的平均收益高達 52.01%。但是客戶收益遠低於基金收益。其中,盈利客戶雖然占比近 9 成,但半數左右客戶僅小賺,收益不足 10%。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

(1)A 股牛短熊長,波動劇烈。

A 股牛短熊長,這就導致 A 股的賠錢概率大於賺錢概率,投資很容易踏空上漲行情,被熊市的震蕩行情所套牢。平均來看,A 股熊市 27.8 個月,跌幅 56.4%,牛市 12.1 個月,漲幅 217.2%,熊市持續時間是牛市的 2.3 倍。這樣的特征對於投資者的擇時能力 ( 選擇上車時機的能力 ) 以及耐心有非常高的要求,這恰恰是散戶弱勢的地方。

上證指數 1990 年~2018 年:以年漲幅降序排列柱狀圖

(2)A 股是個偏博弈型市場

A 股是個偏博弈型市場,這種特征適合有資金優勢和信息優勢,以及風險管理紀律性強的投資者。

但是,散戶普遍缺乏專業的金融投資方面的知識,在信息上也不占優勢。機構為何股票投資收益遠高於散戶,是因為機構擁有專業的投研團隊、被市場驗證過投資策略、大量的資金以及第一手信息,在博弈中明顯占優。牛市更擴大瞭這種優勢的效率,使得小散和機構的博弈中很容易被 ” 收割 “。

拿近年興起的量化交易來說,機構會利用金融數學模型替代投資者主觀的判斷,利用計算機技術從龐大的歷史數據中篩選出能夠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 ” 大概率 ” 事件以制定投資策略,極大地減少瞭投資者的情緒波動影響,避免在市場極度狂熱或者極度悲觀的情況下作出非理性的投資策略。

這個時候,機構和散戶博弈變成人和計算機的超級博弈,正如同阿爾法狗 Vs 李世石、柯潔一樣。這種境況之下,散戶站在和機構完全不對等的位置上博弈。

(3)小散的投機與炒作

中國股市散戶素有 ” 炒股 “,” 炒基 ” 的傳統。這一點在 ” 牛市中賺錢效應之下,大量散戶新手沖進市場,開戶數暴增 ” 上體現的非常明顯。投機與投資雖一字之差,但其背後的深意一直被散戶們忽視。投機的實質是賭博和來快錢的心理在驅動;投資的收益來源於復利和指數級的回報,而非短期的賭博行為。投機會導致交易頻繁、換倉頻繁,這也是小散在牛市中受傷的關鍵點。

能佐證小散投機性更強的研究是:

基於上交所 4000 多萬個賬戶的個人持有量及每日交易基數,清華、復旦幾位學者在一篇名為《在金融泡沫和沖擊中的財富再分配》的報告中寫道:” 股市中消散的投機性強,與我們的直觀感覺相悖,中小散戶並非簡單死於追漲,而是過早減倉、過早抄底,導致收益大幅跑輸 …….”

而這背後的更深入的原因在於:小散的收入相對低,投資本金相對少。邊際效應降低瞭他們的投資耐心,增加瞭他們的快速致富心理——他們要的是不切實際的每天一個漲停板的一夜暴富,不是年化 15% — 20%。

所以處於弱勢的地位的小投資者是不是就應該放棄投資,遠離股市呢?

二、小散是不是應該遠離股市?

在和大傢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說一下美股小散的故事

20 世紀 40、50 年代,美股超過 90% 的部分為散戶持有。可如今,海通證券研報顯示 : 2018 年年中,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市值占比高達 93.2%,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占比不到 6%。

問題來瞭,美股的散戶為什麼被消滅瞭?那些小散戶又去瞭哪裡呢?

答案是養老金入市 + 機構投資者實力的增強 + 指數化產品的興起。

轉折發生在 70 年代中期,隨著美國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入市,小散可以很容易通過養老金計劃參與到股市當中。

其次,交易機制變復雜,高頻交易、量化對沖等工具的使用,使得機構投資者在技術支持、信息獲取、專業性等方面占據天然優勢。散戶更不願直接下場炒股瞭。

這裡面其實有幾點思路值得咱們借鑒:

打不贏就加入

那些長期跑贏指數的專業機構投資者,靠的其實是強大的調研團隊、被市場驗證有效的交易策略以及強大的信息優勢等。個人投資者若想成為比肩基金經理的投資高手,是件非常困難且概率較低的事。對於多數個人投資者來說,承認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借道專業機構完成選股擇時,這或許是一條成功率更高的道路。

或者通過一些常規的產品參與到市場當中,比如可以通過 ETF、指數型基金,通過被動的配置方式來參與。

當下這種趨勢也在逐漸成為主流,越來越多的基民通過各種基金產品的在參與市場當中。

但這隻是第一步,還要更重要的兩步。

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

但對於小散戶和小基民來說更重要的是: 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普通散戶基本上無法避免在牛市中虧錢。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就必須努力學習,不要當一個 ” 一般的 ” 小散。

所謂投資是認知的變現。對市場和產品的認知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認真的研究產品、長期保持對市場的關註。投資還是相對個性化的一件事,需要瞭解各式各樣的信息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參與到市場當中,用專業的知識武裝自己,在摸爬滾打中形成自己的經驗,形成正確投資觀和方法論。

克服人性的弱點

最難也最不容易做到一點是,盡量克服人性的弱點,克服自己的恐懼與貪婪。在波動的市場中保持理性。而這一點也可以通過各類的投資書籍進行學習。

總之,投資是一條漫漫長路,並不隻存在於牛市當中。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投資的意見或建議。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您應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及經驗、風險承受能力。

文 / 夢梅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