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結婚後,農村的公婆什麼都不幫襯,分析瞭一個主要原因

01

其實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上來說。

等結完婚後有瞭自己的傢庭,我們就不再是孩子瞭,哪怕年齡再小,既然選擇瞭就必須憑自己的能力去承擔那份責任,承擔不起就別結婚。

包括生孩子這件事,有能力有條件你就生,沒有你就再等等,不能總想著走父母這條捷徑,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們的身上。

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想要的東西也別太多,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事情,照著自己的能力來。

結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分傢”,從一個大傢庭中又分出來一個小傢,從此以後,你有的生活,父母也有父母的生活,你有你的責任,父母也有父母的責任。隻不過站在大傢的立場上,還是利益共同體,互不幹涉、互相照顧。

所以,過日子也確實不能全憑一個“理”字,也應該講“情”,但情這個東西應該是自願的、相互的、輕松的,絕不能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去綁架。

隻是在你遇到真正的難處瞭,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襯著點兒。一傢人嘛,以情為首。

在這裡沒有針對所有女性,但在生活中確實發現瞭有些女性,不隻是一碗水端不平那麼簡單瞭,對公婆,各種壓榨索取,一副理所當然的態度,對父母,各種孝順心疼,想要連傢都給搬過去。

誰的父母誰心疼,難道真的就是這樣嗎?

明明來回都是一般遠的,就算做不到絕對的公平公正,也應該有起碼的換位思考。

結婚不是多瞭一個可以供你無限索取的對象,隻是兩個人都從原生傢庭中脫離出來,又重新組建瞭一個屬於兩個人的小傢,雙方父母都是父母。

無底線啃老的背後,是自私,也是無能。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應該越來越能理解父母和公婆的不容易,含辛茹苦地將我們撫養成人,投入瞭無數、犧牲瞭無數。

哪怕生活條件不允許,也至少應該成全和支持他們去開始自己的生活。

而不是把原本屬於我們的擔子和責任,強加在他們的身上,讓他們這一輩子都無法為自己好好活一天,這何嘗不是一種殘忍。

因果循環,我們眼前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在給我們的孩子做榜樣,始終相信一句話,今天我們是如何對待父母的,明天孩子就是如何對待我們的。

02

看到一個帖子,關於一位已婚女性的抱怨。

她說老公是農村的,結完婚後,農村的公婆從來都不管兩個人的生活,什麼都不能幫襯,反觀自己身邊的朋友,要麼公婆幫帶孩子,要麼公婆按月給錢。

還有的,傢裡大大小小的瑣事,都由公婆大包大攬,夫妻倆隻過最清閑的生活。

長此以往,在這種比較下,夫妻矛盾、婆媳矛盾接踵而至,所以她心裡就覺得委屈,憑什麼都是一樣的,別人的公婆都那麼好?

不能排除很多可能,比如公婆自私、公婆偏心、公婆冷漠。

但反過來想,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一種可能,是我們從未站在公婆的立場上,去理解、感受和考慮他們的人生、想法和生活。

兒子結婚後,農村的公婆什麼都不幫襯,分析瞭一個主要原因!

因為生活條件不好,一輩子沒過過什麼好日子,一天的福也都沒有享過,人生的上半場,好像一臺不知疲累的機器,隻想著好好賺錢,供兒子讀書、結婚,早日完成自己的任務。

也可以說,他們對這一天,期待瞭很久,也是他們一直堅持著的希望。

就想著等兒子結婚後,有自己的傢庭瞭,這個時候自己也可以放手去過自己的生活瞭,辛苦瞭大半輩子,終於可以為自己好好活一次瞭,能充分地去享受生活。

這個時候的條件,也隻夠支撐公婆去過自己的生活,對兒子的婚姻生活,有心無力。

而城裡的公婆呢,生活條件相對而言要好一點,在人生的上半場中,一樣辛苦、付出和犧牲,但也有很多享受的時刻,當對物質生活沒有瞭那麼特別強烈的希望時,便開始去追求更深層次的天倫之樂。

就像會搶著幫兒媳帶孩子,人生經歷不同、想法不同,那麼追求和對幸福的理解也不同。

所以你看,比較就是不公平的,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所謂好的標準,難道又不是由私心定義出來的嗎?

很多時候我們隻看到瞭公婆的不幫襯,卻沒有真正去理解、心疼和尊重,公婆的經歷和人生,他們的生命也隻有一次,也該為自己好好活一次,這最基本的權利,我們無權去剝奪,也不應該去剝奪。

03

是的,如果我們有公婆一樣的經歷,被生活壓抑和逼迫瞭那麼久,也許就能理解他們內心的強烈渴望瞭。

你不能隻理解自己,寬容別人也是對自己的救贖。

愛出者愛反,福往者福來。一傢人之間,將心比心,誰都不容易,誰也都有自己的希望、追求和遠方。公婆,包括老一輩人,他們吃過的很多苦,是我們不能理解,也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但我們隻要記得,每一個生命都有取悅自己的權利和本能。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又哪裡來的愛去愛別人,哪怕兒女。

大半輩子都沒有好好愛自己一次,沒有好好為自己活一天,在兒女結婚以後,好不容易完成瞭任務,開始變得享受不是不能理解。

一樣的道理,生活都不容易,公婆也不也是憑自己的能力,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嗎?

為什麼等我們遇到婚姻中、傢庭中的現實問題時,要麼就是退縮,要麼就是抱怨,一味抱怨沒有人替自己承擔,其實那本來就是該自己去解決,該自己去承擔的。

不能因為老人提供不瞭什麼幫助,就把一切都給否定瞭。

其實這種理解,很多人不是沒有,隻是把這種理解心疼給瞭自己的父母,卻沒有給自己的公婆。

–END–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