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日本機床幻象:日本機床世界第一?隻是中國限定傳言

隨意翻翻網絡,網絡上關於”日本機床吊打全世界”的論調幾乎到處都是,諸如”日本機床全球第一,德國第二” 此類等等。這些論調其實源於網絡上流傳的一些日本機床的神話,經過大肆發佈宣揚,時間一長,“日本機床全球第一”的言論也就逐漸傳播開來,並且似乎已經對大眾洗腦成功。

然而,真相是如此嗎?日本機床真的是全球第一嗎?謠言猛於虎,今天就來戳穿日本機床的神話吧。

神話破滅,戳穿日本機床泡沫

機床行業是支撐一個國傢制造業的源頭產業,機床產業強則工業強,工業強則國強,已成為全球公認的真理。德國、日本的機床產業排名於全球前三,下面分別從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機床整體技術實力等方面進行比較。

首先是全球出口規模的對比

毫無疑問,德國機床出口世界第一。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智研咨詢發佈的《2021-2027年中國機床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未來發展潛力報告》顯示:2019年德國機床以91.9億美元出口額超越競爭對手日本,再次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床出口國。

日本機床出口額以79.4億美元位居第二。而在2018年全球機床出口額中,德國 89.75億美元,日本 77.98美元,德國打敗日本位居第一。

在CNC(計算機數控機床)控制器份額上,據2018年市場調查統計,各國公司占比是日本發那科 29.5% 、德國Siemens 28.5% 、德國Heidenhain 13% 、日本三菱電機 3% 、西班牙Fagor 2% 、日本OKUMA 1% 、法國NUM 1% 、日本Yasukawa 0.5%。

加起來是,德國占比41.5%,日本占比34%,還是德國全球第一。

其次是機床整體技術實力上的對比

在這一點上,第一是世界上美國和俄羅斯兩大火箭技術強國,在最精專的火箭制造上,隻選擇德國機床進行合作。俄羅斯進步設計局使用德國舒勒壓力機制造聯盟號火箭;德國Leifeld是美國合作先進近凈成型技術用於制造火箭團隊中唯一的機床制造商。

美國Aerojet Rocketdyne使用德國DMG的DMU 80 FD duoBLOCK機床加工SLS火箭發動機RS-25等。其他國傢制造火箭,也要使用德國機床,如意大利Avio使用德國Roth的碳纖維纏繞機制造Ariane 6火箭的助推器,其中的自動鋪帶機ATL由Avio和Roth合作制造。

第二是全球兩大飛機制造商——波音和空客,與德國機床合作制造飛機,其他國傢,也大多使用德國機床造飛機。空客A330/A350 XWB/A380和波音737/747/777/787使用德國Bavius(Handtmann)的機床制造結構件。

英國GKN(空客和波音的供應商)使用德國Fooke龍門銑床制造復合材料機翼部件;空客利用德國DMG的DMU 70 eVo linear加工中心和DMC 125 FD duoBLOCK加工中心制造發動機和Ariane 5火箭的上面級。

德國Scharmann的ECOSPEED F機床被用於制造A380翼肋和歐洲戰鬥機機身結構件,德國Droop+Rein的FOGS D40被用於制造巴航ERJ主起落架;英國Magellan使用德國沙爾曼Scharmann的ECOSPEED F機床制造A350翼肋。

北愛爾蘭Moyola使用德國沙爾曼Scharmann的ECOSPEED機床制造A320翼肋;韓國使用德國沙爾曼Scharmann的ECOSPEED制造空客A350 XWB的部件等。另外,除瞭火箭和飛機,德國機床在戰鬥機、潛艇、發動機等高精尖工業領域上獨領風騷。

事實上,日本機床之所以被全球熟知,還在於他的產品定位。日本機床幾乎全是通用化、暢銷型的產品,並且其產品優勢在於集中批量生產,成本精準控制,性價比極高,所以極容易走量。

而這恰恰是德國的短板,德國機床的特點是做精、稀少、特別,能夠充分發揮技術積累傳承優勢的,在市場上沒有其他競爭對手,產品經常是一口價出售,價格昂貴。

可以這麼說,世界上高端重切和銑磨以及激光類多數是德國機床,占據高端技術優勢;而日本機床,則在鈑金,電火花線切等中端技術水平上機有著極大優勢,同時生產規模比較大。

最強營銷!營造全球領先虛像

按理說,日本機床是在全球排名靠前,這是不可否認的,但遠遠沒有到網絡上鼓吹的”全球第一” 、”全球霸主”的地步。中國社交媒體平臺上到處是”日本機床世界第一”的宣揚,實際上是日本最擅長的營銷手段之一。

翻開大多數宣揚日本機床多麼強大的文章後面,幾乎清一色是日本機床相關公司的推介。這就不難理解,利益推動下的大肆宣揚,久而久之,不明真相的群眾推波助瀾加以傳播,口口相傳,也就造成瞭中國普遍民眾認為”日本機床世界第一”的假象。

而這樣的結果,對於日本來說,既獲得口碑又保持訂單的強勁增長,實在是雙贏。事實上,日本對中國龐大的市場體量垂涎已久,據《日本經濟藍皮書》統計,近12年來,中國成為日本第一大貿易國,即將在世界貿易環境惡化的情況下,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中日雙邊貿易仍然保持著3000億美元的規模,相當不容易。

特別是疫情發生後的今天,中國市場顯然已經成為日本勢在必得的”香餑餑”。2020年疫情蔓延,至今歐美等國仍然在疫情中掙紮,死亡人數持續飆升,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對機床的需求也相應低迷。日本機床要快速恢復元氣,疫情得到率先控制的中國成為最佳推動者。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2020年,疫情防控穩定後的中國為瞭經濟回暖,加大瞭對基礎設施、建築鐵路的投資,汽車產業也開始滿負荷生產等。

數據統計,2020年6月日本機床對中國的訂單同比增長34.2%,達到154億5千萬日元,並且越來越多,7月份日本機床對中國訂單同比增長50%,達184億日元,占總訂單的25%;8月來自中國的訂單比7月增加瞭2億日元,即186億日元(約合12億元人民幣),連續三個月迅速增長。

實際上,日本如今的機床技術還是學習德國的。但是德國一向低調,所以也甚少宣揚,如今來看,德國機床才是隱形冠軍。

低調做事,德國機床隱形冠軍

說起德國制造,其以精工品質聞名世界,最主要源於德國人特有的嚴謹刻板、一絲不茍。低調做事是德國人一貫以來的作風。那麼,工業化的國傢很多,而德國更是其中翹楚,德國機床為何如此強大呢?

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

一是德國政府重視機床的重要戰略地位,大力扶植;

二是德國有著多年技術積累,科技發達。從第二次科技革命開始德國的工業迅速崛起,超過英法,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二工業強國;

三是資本雄厚,科技投入大。機床投入大、資金回流速度慢,德國將巨額資金投入到機床前沿技術研發;

四是德國特別註重科學試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科研與應用技術科研並重;

五是德國的教育發達,重視科技人才培養。20世紀初期,德國國民的受教育率就超過瞭90%。當今的德國,技術類院校的地位與學術類相等甚至超出,使得民眾普遍對技術類人才更為認可和趨之若鶩;

六是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運輸高度發達,這是重工業發展的基礎;

七是歐盟的促進;

八是德國出口導向的經濟政策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工業之母”,機床屬於重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國機床表現如何?

對比德日,中國機床如何突圍?

目前,中國高性能機床基本上依賴高度進口,雖然,近年來為航空、航天、汽車、船舶和發電設備等制造領域研發的高端數控機床品種已達100餘種,但高端數控機床自給率仍不足10%。整體來看,與國外先進機床制造企業相比特別是與德國和日本技術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中國的機床基本處於中低端階段,在擊敗國外低端類競爭對手之後,陷入瞭長久內鬥之中。因為無休止的價格戰,讓利潤變得極其微薄,大多數的國產機床企業因資金問題無法開展基礎性的科學研究,創新能力不足,也就形成瞭惡性循環最終威脅著產業的健康良好可持續發展。

從實際情況來看,定位高端機床的中國企業則是鳳毛麟角。中國機床業嚴重缺乏像華為之類的重量級領袖企業,所以對董明珠造機床的異常期盼。

中國高端機床尚無法和國外抗衡,低端機床被大環境擠壓喘不過氣,可中國的中端機床並不弱。北京精雕、濟南二機、寧波海天、深圳大族等企業,甚至一些在艱難度日的中小企業,都在默默地努力追趕,向世界一流機床看齊。

就像當下全民關註的焦點——光刻機,中國機床產業還需從國傢引導上出發,研發投入加大,註重科學技術教育,培養更多高科技人才,營造良好的機床產業發展環境,才是突圍的關鍵。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