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風電、5G全都需要, 這個萬億大市場才剛剛起步

文丨巨潮商業評論,作者丨王方玉,編輯丨楊旭然

過去的十多年間,盡管儲能行業的商業化之路始終步履蹣跚,但巨頭們對其始終寄予厚望。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表示,自己對儲能板塊業務的期望,是未來可以發展到與汽車業務不分伯仲,甚至超越汽車業務。

王傳福也早在10年前就提出瞭比亞迪的三大綠色夢想,即太陽能電站夢想、儲能電站夢想和電動汽車夢想(比亞迪的簡稱是BYD,全稱“build your dreams”,意思是“成就夢想”)。

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也曾表示,儲能未來的市場規模可能超過動力電池,可以用萬億來衡量產值。

這些美好的預期在2020年被加速引燃。2020年,國內儲能行業被按下加速鍵,爆發式增長。這一年也被業內人士稱為“儲能電源側新元年”。

趁著這股浪潮,“儲能第一股”——派能科技(SH:688063)在去年12月底上市並受到熱捧,上市首日即大漲320%。截至今年1月8日收盤,其市盈率(TTM)已經達到182.81倍。

派能科技股價表現(2020年12月-2021年1月)

市場的看好,主要源於能源業整體大環境的變化。

世界大國均提出近 5-10 年碳排放目標,強調未來30年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目標,作為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關鍵技術之一的儲能,有望跟隨光伏、風電一起實現快速發展。

數據顯示,2018年時,國內儲能年產值僅50億元左右,距離萬億大約200倍空間。

從示范走向商業化,再走向萬億市場規模。較低的基數,讓行業在短時間內爆發式成長,分散的行業格局和不斷入局的新玩傢,也讓這個新的故事,充滿瞭不確定性。

成本的比拼、資源的整合、技術的躍遷……多重因素作用下,儲能市場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大爆發前夜

如果說未來是屬於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時代,那麼也必然是屬於儲能的時代。

2014年三月底,一場日全食在德國幾乎引發瞭能源危機,因為太陽能提供瞭德國18%的電力,光伏發電量最高可占到其最大用電量的一半以上。

最後在整個歐洲電網的共同協調下,德國通過調控備用機組渡過難關,但是這一事件也體現瞭儲能對於電網的必要性:

光伏、風電新能源發電易受天氣等因素影響,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電網層面需要儲能發揮作用,來提升消納與電網穩定性。

如果說未來是屬於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時代,那麼也必然是屬於儲能的時代。基於這一原因,幾乎所有的佈局長遠的新能源巨頭,對儲能的未來發展都十分看好。

然而,由於行業仍處早期階段,技術尚未成熟,儲能商業化步伐一直不溫不火。

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儲能業務占總營收的比重僅為6%;而比亞迪的儲能業務,則並隻體現在營收結構的“其他”項目中,對於營收的貢獻不超1%。

全球第二大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對2020-2021年電池儲能市場的預測指出,預計2020年,全球電池儲能市場規模將達到57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將增至73億美元。

相比光伏和電動汽車上萬億的產值而言,這顯然是個小數目。

國內的市場規模則更加有限。此前,中關村儲能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曾判斷,2018年儲能年產值有望達到50億元。

不過,我國儲能的商業化進程在2020年被按下瞭加速鍵,逐漸從小范圍出現向大規模應用過渡。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2019年為3.8GWh,同比增長26.7%;2020年,僅上半年鋰電池儲能市場出貨量約2.2GWh,同比增長就達到132.2%。

2020年被業內人士稱之為“儲能電源側新元年”。新能源配儲能,在2020年成瞭多地政府明文規定的官配。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各地政府和省網公司紛紛將儲能寫入新能源競價、平價項目配置方案。截至年底,全國已有17個省市出臺瞭相關文件。

中關村儲能技術產業聯盟的報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側儲能裝機占中國已投運裝機的比例已攀升至29%,而2019年這一數據僅為17.4%,增速十分迅猛。

這樣的爆發式增長可能僅僅是個開始。

2020年12月12日的氣候雄心峰會上,國傢高層領導的表態為中國減碳路徑設定瞭2030年的目標。這一目標對應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大大提升,在帶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量增長的同時,也將大大加速儲能的發展速度。

鋰電成本的下降也有望帶動儲能產品應用的普及。BNEF預計,隨著主要成本器件鋰電池的價格下行,2025年電化學儲能系統成本有望較2019年下降40%,國內部分地區或將率先從用戶側“光伏平價”走向“光儲平價”,儲能裝機規模將爆發式增長。

國信證券測算瞭國內未來的儲能市場空間指出:在第一階段,到2025年我國大部分地區用電側儲能可實現平價,儲能市場空間或達6500億;在第二階段,到2030年我國大部分地區光儲結合可實現平價,儲能市場空間可高達1.2萬億以上。

群雄競逐

儲能行業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吸引和容納足夠多的玩傢入場。

由於儲能仍處於商業化的初級階段,因此市場格局比較分散。

據巨潮不完全統計,目前A股開展儲能業務的公司合計達到55傢,但是除瞭純正的儲能概念股派能科技外,目前儲能業務占各上市公司業務比例仍普遍很低。

目前市場的主流儲能,是以鋰離子電池為主的“電化學儲能”。一個鋰電儲能系統主要由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BMS)、儲能變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統(EMS)及其他電氣設備構成。

而這其中,從成本構成來看,電池成本約占60%,PCS占比20%,BMS占比5%,EMS占比 5%-10%,其它配件5%。電池和變流器PCS合計占總成本的比重高達80%。

幾乎所有的頭部鋰電企業都比較重視儲能市場,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鵬輝能源、欣旺達等廠商都有不同程度的介入。

GGII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電力系統儲能鋰電池出貨總量的前三名分別為比亞迪、寧德時代、派能科技,對應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3.7%、18.4%和15%。

這其中,派能科技算得上其中的異類,從一開始就選擇瞭儲能這條賽道。但受制於這條早期賽道,其規模仍然有限。2020年前三季度,派能僅實現營收8.08億,凈利潤1.97億。

值得註意的是,派能主要依靠的是海外市場。2020年一季度,其海外業務占比達到88%,大陸業務占比僅有12%。

在2020年2月發佈的200億定增公告中,寧德時代將募集資金中的20億用於電化學儲能前沿技術儲備研發,55億用於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與生產。

比亞迪則在2020年加快瞭國內儲能市場的佈局。除瞭入股阿特斯,還與金風科技、華潤、正泰進行一系列的“合縱連橫”。另外,比亞迪還在8月推出瞭電網級儲能新產品BYD Cube,意向簽約訂單超過800MWh。

國軒高科在2016年就成立瞭儲能公司,按照其發展規劃,未來這將成為占據公司超30%營業收入的支柱性產業。

從儲能變流器(PCS)切入儲能賽道的陽光電源(SZ:300274)也是實力玩傢。根據CNESA 數據,2019年公司在國內儲能逆變器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一。2019年,陽光電源來自儲能業務的收入達到5.43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達到瞭4.18%。

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陽光電源參與的全球重大儲能系統項目超過1000個。在北美,陽光電源僅工商業儲能市場份額就超過瞭20%;在澳洲,通過與分銷商的深度合作,陽光電源戶用光儲系統市占率超20%。

同樣生產儲能變流器的科士達,也在2019年4月通過與寧德時代的合作,開發、生產及銷售儲能系統PCS、特殊儲能PACK、充電樁及光儲充一體化相關產品。

除瞭上市公司,還有從海外戶用儲能起傢的沃太能源,主打工商業儲能的庫博能源,定位系統集成的海博思創,從軟件平臺異軍突起的萬克能源,這些創業公司也正逐漸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其中不少正在登陸IPO,以期獲得資本的支持。

相比未來高達萬億的市場,目前行業龍頭派能科技的營收尚不足10億元。儲能行業仍然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吸引和容納足夠多的玩傢入場。

誰的機會?

儲能產業是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玩傢們將在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技術創新等方面進行多維度較量。

從儲能系統的成本構成來看,電池成本約占60%,儲能電池是現階段的產業鏈利潤分配最大份額所在。據悉,每GWh儲能系統中,電池可貢獻利潤約2.65億元。

鋰電池企業無疑是儲能市場爆發最大的受益群體。未來,儲能甚至有望超過動力電池成為最大的細分市場,正如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的預測。

目前鋰電池企業介入儲能業務,主要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作為上遊供應商,向下遊儲能品牌商提供標準化鋰電池,角色比較獨立;二是進入下遊系統集成,直接面向終端市場,上下遊一體化,會跟自己客戶形成競爭。

第一種方式,本質上是to B業務,交付標準化產品,核心競爭力是鋰電池的性能和價格,也就是性價比。

不過,與動力電池技術追求能量密度和續航不同,儲能系統電池的核心需求在於高安全、長壽命和低成本,因而安全性、循環壽命表現更優的磷酸鐵鋰電池更具優勢。

第二種方式,本質上則是個to C業務,交付個性化產品,核心競爭力是市場、品牌和渠道,也就是能夠把產品賣出去。

比亞迪、寧德時代都是兩條腿走路,派能科技也采取瞭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作為一體化企業,派能同時具備電芯、模組、電池管理系統、能量管理系統等自主研發和制造能力,既向Sonnen、Segen等海外儲能系統集成商提供鋰電池,同時也直接面向市場提供終端產品。

作為習慣瞭做to B業務的電池廠商,介入to C業務尤其考驗企業掌握渠道和打造品牌的能力。

在這一點上,由光伏、風電切入儲能系統的企業有著相當強的渠道優勢。從下遊的應用場景來看,儲能目前有三大應用場景:居民及工商業儲能、5G+儲能、風電光伏+儲能。

光伏和風電是新能源發電側配套儲能的重要場景,因此光伏、風電的市場渠道也就天然可以成為儲能的市場渠道。光伏、風電的零配件企業在各自行業的市場和渠道優勢,也都可以轉換為儲能業務的市場開拓。

戶用儲能同理,其銷售模式也與分佈式光伏類似,可以通過分佈式光伏代理商等渠道商開展。

基於這一優勢,以阿特斯、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東方日升為代表的光伏企業;以遠景能源、金風科技為代表的風電企業也在積極佈局儲能業務。

這其中,除瞭陽光電源,遠景能源的規模領先業內。目前,遠景能源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超過100個,中標風光儲項目規模超過100MWh。

除瞭風電光伏場景外,5G+儲能,即5G通訊基站和數據中心對於儲能系統的應用需求也將逐漸增大。

派能科技在該業務上有著先天的優勢。中興通訊作為派能的控股股東,可以為其帶來深度客戶資源。

作為中興通訊通信基站鋰電池的核心供應商,2019年中興通訊子公司中興康訊貢獻瞭公司1億以上的營收規模。

從歷史經驗來看,無論是to B、to C和兩條腿走路的業務模式,還是居民及工商業儲能、5G+儲能、風電光伏+儲能等應用場景,在這個資金技術資源密集型的戰場上,玩傢們都將基於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技術創新等多維度的較量。那些能更快拓展市場,並從競爭對手中奪走市場份額的企業,會成為最後的贏者。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