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潮”席卷這一行?有企業半年0收入,資本紮堆剝離該行業

2020年是實體店遭受重創的一年,同樣也是民營醫院的“倒閉之年”,或許看到“醫院”兩個字,大傢潛意識裡都認為,醫院是不可能倒閉的,畢竟醫院和普通企業的性質不同,既沒有講價一說,也沒有關門歇業的情況。

不過我們所說的“倒閉潮”,特指那些民營醫院,醫院和醫院之間也是有差別的,我們認為“絕不會倒閉”的醫院,指的是那些公立醫院,而民營醫院不同,他們的性質是以盈利為目的,就是一般的企業差不多。

在民營醫院的發展歷史中,曾經出現瞭三次較大規模的洗牌,一次是2016年魏則西事件之後,第二次就是2018年多傢醫院套保被曝光,而最新的一次,就是2020年的疫情瞭。

疫情的沖擊下,醫院的門診數量急劇下降,而不少中小型民營醫院,由於停診導致營收下降,甚至出現瞭資金斷流的情況,但是另一方面,醫院的人力成本、租金成本都在不斷增加,一些抵禦風險能力較差的民營醫院,已經面臨倒閉的風險瞭。

全國的醫院數量超過3.3萬傢,而民營醫院占瞭6成以上,超過2萬傢醫院都是民營醫院,但是到醫院進行就診的人數,卻不足15%。而“醫院重組”這個板塊,再次在A股市場中發光發熱起來。

2020年年底,不僅僅是民營醫院的“倒閉潮”,同樣也是資本爭相離場的“退場潮”。2020年12月11日晚間,益佰制藥宣佈8.8億受讓京福華越、京福華采優先級財產份額,而這兩隻標的基金旗下,包括四傢民營醫院,不過最終引起瞭上交所的註意,收購計劃無奈終止。

除瞭益佰制藥之外,濟民制藥、新華醫療等等5傢A股公司,都有出售或終止收購醫院類資產的情況出現,而整個2020年,有10傢企業都在“被迫”賣醫院。

從香餑餑到“燙手山芋”,民營醫院的資本離場速度,遠比我們想象的快瞭很多,對於專傢所預測的“民營醫院破產潮”,似乎已經開始印證瞭。

作為國傢醫療體系中的補充角色,民營醫院一直以來都是以“商業形象”展示在社會面前的,由於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大有不同,所以他的收費普遍要高於公立醫院,但是一旦失去瞭客流量,民營醫院的倒閉也會來得十分迅速。

民營醫院對上公立醫院,本來就毫無勝算,再加上2020年的疫情影響,民營醫院的客流量急劇減少,作為以利益為先的民營醫院來說,沒有瞭就診人士,就相當於沒有瞭收入來源,再加上資本的離場,隻剩空殼的民營醫院,自然沒瞭“搶手”的優勢。

最近的A股市場中,經常能夠遇到那些持有民營醫院資產的公司,又在“賣賣賣”瞭,不過他們出售的民營醫院,大多是那些沒有營收或者是出現虧損的民營醫院,據瞭解,淄川區醫院西院,在2020年前三季度中營收數字為0,而凈利潤為-258.92萬元。

參考來源

證券日報《從“香餑餑”變“燙手山芋” 民營醫院出路在哪?》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