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玩法變瞭……

來源:劉曉博說財經

從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的“遊戲規則”發生瞭一個新變化:

存在瞭多年的信用卡透支利率的“上限”和“下限”,被央行取消瞭。

這隻是銀行業的“一小步”,但它的背後卻是整個金融業的大變局。

這個變局就是:第一,政策鼓勵銀行收復被互聯網“侵占”的失地;第二,大銀行正在不斷獲得利好,地位將更加鞏固;第三,隨著金融開放力度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做大做強是所有類型金融機構的共同命題。

目前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是每天“萬分之五”,年化利率是18.25%。至於“下限”,是“萬分之五”的7折,也就是每天“萬分之三點五”,年化利率是12.78%。

“萬分之五”的規定誕生在1999年。執行到瞭2016年末的時候,鑒於中國要實現利率市場化,利率一刀切“不好看”,所以從2017年1月1日開始給出瞭一個7折的下限。

但大傢都知道,隻要有“上限”和“下限”,就不是100%的市場化,隻能說是“有管理的市場化”。

最近兩年,中國加大瞭金融業開放力度,尤其是中歐投資協定簽署之後,門要開得更大。門打開瞭,“利率市場化”就要提高“技術含量”,以與世界接軌。

所以,從2021年1月1日開始放開信用卡透支利率的限制,有推進利率市場化、迎接金融開放大時代的意思。

當然,這不是唯一目的。在中國,很多政策往往帶有“一石多鳥”的性質。

想想看,信用卡透支的年利率在12.78%到18.25%之間波動,普通人會願意通過這個渠道“搞錢”嗎?

隻要有更便宜的資金來源,當然就不會選信用卡透支。而互聯網平臺,恰恰提供瞭更低的融資成本。

根據螞蟻集團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的12個月期間,花唄日利率可低至約萬分之二,大部分貸款的日利率為萬分之四左右或以下。這顯然比信用卡的透支利率更便宜。

為什麼螞蟻集團的融資成本可以更低?螞蟻的錢,不還是從銀行借來的嗎?

說到底,互聯網大平臺流量更好,客戶群體更廣泛,再加上沒有線下門店,業務通過APP在線上完成,成本當然會低。至少比很多中小銀行低。

正因為如此,近年來銀行傳統的業務不斷流失,信用卡就非常典型。比如我有兩張信用卡,但過去一年幾乎沒有刷過卡。因為第三方支付已經滿足瞭我的支付需求,相信很多人也跟我差不多。

據央行公佈的數據,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國信用卡共計7.66億張,環比增速隻有1.29%。相信這7.66億張信用卡裡,有相當比例的卡都處於半休眠狀態。

怎樣才能激活信用卡業務?讓它真正成為小額融資工具,才是最好的辦法。也就是適當鼓勵透支。想想看,最近幾年花唄、白條等互聯網金融產品是怎樣火爆起來的?

過去幾個月政策出現逆轉,螞蟻暫停IPO,互聯網小額融資產品受到政策的打壓。原因是它們膨脹太快,過分誘導消費,而且沒有“持牌”。打壓的目的,不是為瞭抑制需求,而是讓這些需求流向傳統的銀行業。

此次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管理上下限,就有這個政策含義。否則,傳統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將逐步萎縮,日益僵屍化。

取消“上限”和“下限”之後,信用卡透支利率是上漲還是下降?當然是下降。因為互聯網平臺更便宜,必然拉著銀行降價。

降價的結果呢?自然是小銀行吃虧,大銀行進入跑馬圈地階段。

因為成本跟規模密切相關,發卡量大的銀行成本當然會更低。

此前有一個業內的測算:發卡量300萬張是信用卡業務盈虧平衡點。這是透支利率下限存在時的盈虧平衡點。打破透支利率下限之後,盈虧平衡點或許會大幅上升到500萬甚至600萬張以上。

目前信用卡發卡量最大的是工商銀行,達到瞭1.59億張。其次是建行,達到瞭1.39億張。股份制銀行的龍頭是招行,達到瞭0.96億張。

這些銀行本來拉存款就比較容易,還能在央行那裡拿到比市場更便宜的錢,再加上發卡規模大,未來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優勢。

小銀行本來就缺少吸收存款的渠道,要麼找大銀行借,要麼通過互聯網平臺發行存款產品、理財產品。最近一段時間,央行堵塞瞭後面兩個渠道,中小銀行缺錢的時候,隻能向大銀行融資瞭。

最近還有一個重要變化,也非常有利於大銀行,而不利於中小銀行,這就是央行剛剛公佈的關於房地產貸款的“兩道紅線”。

央行把銀行分為5個檔次,分別規定瞭其房貸和個人房貸可以占全部貸款的比重,具體如下:

可以看出,7大國有銀行獲得瞭最大的市場空間,房貸比重最大可以達到40%,個人房貸比重最高可以達到32.5%。而中小銀行,尤其是第四、第五檔的銀行,空間非常小。

房貸,尤其是個人房貸,歷來是銀行的優質業務,違約率非常低。

上圖是工商銀行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類貸款的不良率,可以看出房地產為1.41%,比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制造業、采礦業等都低很多。其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是當前“最危險的行業”,不良率均超過瞭12%。

隻有公用事業的幾個類別,不良率低於房地產。

上圖是工商銀行截至2020年6月20日的個人貸款不良率情況,可以看出個人房貸不良率隻有0.29%,堪稱中國最優質的貸款。

“兩道紅線”政策出臺之後,房地產這類優質貸款會進一步向國有大行集中。

縱觀近來出來的一系列政策,無論是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限制互聯網平臺提供貸款產品,還有房地產貸款的“兩道紅線”,以及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都有利於大中型銀行拓展業務。

對於互聯網大平臺來說,基本上全是利空,金融業正在逐步清理門戶,大幅限制互聯網大平臺的金融業務空間。至於中小銀行,少瞭大平臺的幫助,未來在跟大銀行競爭中將處於更加弱勢的地位。

而境外的金融大鱷,也開始全面進入中國。

未來金融行業將發生較大變化,中小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券商、信托等,都將出現一輪並購潮。不做大,未來是很難生存的。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