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再次“陷落”?數數美國國會大廈歷史上的暴力事件

大象新聞記者 朱永沖

在超過220年的時間裡,美國國會大廈從未見過如此壯觀的景象: 大批憤怒的人群強行穿過雄偉的大理石柱,國會的玻璃被砸碎,神情緊張的警衛們將槍口指向美國人民,國會議員們爭先恐後地蹲在桌​子底下,戴上防毒面具,國傢權力的傳遞一度被中斷……

這不是《白宮陷落》的電影劇情,而是過去一夜真實發生的事件。

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副總統彭斯主持會議確認拜登勝選,特朗普支持者從各地雲集華盛頓,上演瞭一幕“勤王”的暴力大戲。特朗普的支持者沖進國會大廈,擾亂瞭正在進行的國會會議。其結果是,一名婦女被警察開槍打死,後來又有三人出現病癥而死亡。

美媒稱,這是有史以來美國政治席位爭鬥中最激烈的場面之一。但這不是美國國會大廈首次遭到暴力威脅。

國會大廈1793年9月18日由華盛頓總統親自奠基,1800年投入使用。僅僅14年後,便遭到瞭一次毀滅性打擊。

1812年,美國政府為瞭將英國殖民者徹底趕出北美大陸,發兵侵入瞭加拿大。因為這一次不再是守衛傢園,失去瞭勇氣加成的美國軍隊敗於英國人之手。1814年8月24日,英國軍隊占領瞭華盛頓城後,先是搶劫瞭這座建築,然後點燃瞭南翼和北翼——燒毀瞭國會圖書館。不過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阻止瞭它的徹底毀滅。據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佈所說,這座建築留下瞭“最宏偉的廢墟”。

這件事最為人熟知的是,當時的總統大廈“白宮”也被燒得烏漆麻黑的,變成瞭“黑宮”。當美國人再次趕跑英國人之後,為瞭掩蓋被大火燒過的痕跡,1817年,門羅總統下令在灰色沙石上漆上一層白色的油漆,才有瞭此後的“白宮”。

幾個世紀以來,各種事件的不斷發生,一直在嘲弄著國會大廈眾議院議事廳主席臺上的題詞——“聯邦、正義、寬容、自由、和平”。這座建築多次遭遇爆炸,發生過槍擊事件,一名議員在這裡差點殺死另一名議員……

1915年,一名德國男子在參議院接待室放置瞭三根炸藥,在午夜前不久爆炸,不過當時周圍沒有人。

此人之前曾經毒殺瞭他懷孕的妻子,並炸毀瞭一艘滿載軍火駛往英國的輪船。後來他在被逮捕之前自殺瞭。

最著名的一幕發生在1954年。當時四名波多黎各民族主義者襲擊瞭國會大廈,他們揚起波多黎各旗幟,高喊“波多黎各的自由”,從眾議院的訪客席上連開瞭大約30槍,造成五名國會議員受傷。

領導這次襲擊的,是波多黎各的一名美女裁縫洛麗塔·勒佈朗。波多黎各是一個距離邁阿密約1000英裡的加勒比海島嶼。1898年美西戰爭結束時,美國控制瞭它,並鎮壓波多黎各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1937年,波多黎各龐塞市爭取獨立的示威遊行群眾遭遇瞭美軍的大屠殺。當時洛麗塔剛剛18歲時。

“我不是來殺人的,我是來為波多黎各而死的!”襲擊國會後,洛麗塔·勒佈朗被捕時高喊著。

1971年,“地下氣象員”組織在國會大廈引爆瞭一枚炸彈以抗議美國對老撾的轟炸;1983年5月19日的共產主義運動炸瞭參議院以回應美國入侵格林納達。這兩次都沒有造成傷亡,但都導致瞭數十萬美元的損失。

1998年,一名精神病患者向一個檢查站開槍,打死瞭兩名國會警察。其中一名警官臨死前設法打傷瞭槍手,槍手隨後被逮捕並送進瞭醫院。附近的副總統約翰·c·卡爾霍恩的雕像上還有這次事件留下的彈痕。

2013年,一名牙齒衛生員帶著她18個月大的女兒試圖駕車進入白宮,她被追趕到國會大廈,然後被警察開槍打死。

還有其他一些廣為流傳的襲擊事件。1835年,一個精神錯亂的油漆工在大樓外面試圖用兩支手槍向安德魯·傑克遜總統射擊,但是槍啞火瞭,傑克遜用手杖制服瞭攻擊者。

1856年,在廢奴主義者參議員查爾斯·薩姆納發表瞭一次批評奴隸制的演講後,另一名參議員普雷斯頓·佈魯克斯用手杖攻擊瞭他。薩姆納被打得很慘,三年後他才完全康復回到國會。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