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暴漲之下,個人資產應該如何配置?

最近一年基金有點猛,隨手買瞭幾個半年期限的就已經有百分之五十的收益瞭,買得早的朋友翻倍的也不在少數。我的一位理財經理跟我說,不要怕,這才是剛剛開始,未來即將要進入到一個大理財的時代,儲蓄可能要大幅搬傢。這個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2020年出現瞭負利率的產品,也出現瞭大規模的放水,儲蓄確實有點頂不住瞭,理財爆發也是情理之中。

這些局面顯然普通人還是比較難以全面審視,畢竟一方面是專業程度問題,一方面則是視角高度問題,看不懂和看不到會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不過最近招商銀行發瞭一封致用戶的一封信倒是幹貨滿滿,值得一看。這封信的題目是《居安思危,思則有備》。

招商銀行對於未來環境的判斷大概有幾點:

1、均值總會回歸,高收益不是常態,歷史上基金的收益率主要在年化10%-15%,目前統計數據顯示,從2019年開始到2020年,兩年時間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漲幅均已超過40%。尤其是今年以來,部分行業基金甚至超過瞭100%。因此既然已經有連續兩年的超預期回報,那麼今年應該降低回報預期。

2、流動性可能會逐漸收緊,高估值面臨明顯壓力。

3、百年之大變局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尤其是中美關系的變數。

在對明年的投資建議中,招商銀行建議用戶每個季度都去檢視一下自己的投資情況,保持個比較好的配置比例。而在基金購買上,均衡型、價值型的五星基金還是首選,配合一些“固收+”的產品,保持平衡的策略還是比較穩妥。最後就是堅持價值投資的長期理念,做時間的朋友。

總體看招商銀行對整個行業大勢的判斷還是趨於謹慎理性的,在2021年可能會有一些價值上的回歸。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這種回歸大概會有兩種姿態,第一種是量價齊飛,要保持一段時間的暴漲動能,比如現在的股市已經連續大漲,每天成交都超過萬億,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狀態。而另一種則是兩極分化,大盤暴漲的同時,更多個股卻在下跌,其背後是一種分化,強者恒強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大消費一如既往,可能還是一個主旋律。

從我投資的經驗來看,如果是大資金,確實可以采用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加固收型基金組合的方式,來構建穩妥的投資結構。但如果資金並不是很大,比如百萬左右,那我認為倒不妨富貴險中求,押註一支消費類或者酒類基金,如果說去年是百分百的回報,那今年我覺得即便下滑,也會是相當可觀的。

而從全球大環境來看,疫情的挑戰還遠遠沒有過去,特殊的放水政策和經濟形勢還是會持續,中國作為目前還算比較正常運轉的國度,我認為在整個資本市場方面還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可能還是可以保持一個高速增長的態勢。

目前國傢收緊瞭房貸,對於負債類資產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房產分化的情況會有所加劇,一線城市可能還是會表現不錯,而三四線可能會非常緊張。

在目前的社會運轉狀態下,一線城市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各類消費服務設施都非常完善,會帶來一輪新的宜居效應。而且去年實際上很多人還是賺到錢瞭,這些錢也會變成房產購買的支撐力。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