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知識體系,何來成長復利?

沒有知識體系,何來成長復利?-圖1

生活在這個時代,人特別容易焦慮。

20幾歲沒有創業成功,30幾歲沒有實現財富自由,好像人生就沒有希望瞭。

為什麼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的生活,而我隻能困居一隅?詩與遠方為什麼離我那麼遙遠?

為什麼有人可以一夜成名天下知,而我使勁渾身解數還是看著階層的玻璃天花板無法突破?

為什麼我連一個崗位的任務都幹不明白,別人卻可以七年一輩子,遊刃有餘地縱橫於不同領域?

這些問題,困擾著很多不甘平庸、渴望成功卻又找不到人生突破口的人。於是,很多人天天屯課學習、參加培訓、混跡社群,非常努力地去讀書、學習,可是還是很焦慮,腦子裡是一團雜亂的信息堆積,生活和工作並沒有什麼改變。

如果不是勤奮和努力的差別,到底是什麼制約瞭我們的成長呢?

沒有知識體系,何來成長復利?-圖2

用黃金思維圈“what-how-why”來分析,what是每天在做的工作、讀的書,how是我們如何去做、如何去讀,很多人到此為止瞭。對於why,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可能很多人就不會去想,或者說想也想不明白。

為什麼想不明白?追問到底層,絕大多數人是因為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習處於碎片化狀態,對成長的特點規律缺乏整體性認知,始終處於低水平勤奮的狀態。

因此,要想擺脫這種低水平勤奮的狀態,實現個人的快速成長,首先要確立的目標的就是形成自己獨有的知識體系,為提升競爭力打下堅實基礎。

1、網絡時代知識體系的特征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給知識體系下瞭一個定義——

知識體系是建立在行動基礎上的網狀知識復合體。這個體系具有動態適應性和網絡湧現性。

那麼這個定義有什麼特殊之處呢?為什麼說這才是網絡時代的知識體系?為什麼我們應對網絡時代,會產生知識焦慮?

因為我們在用一種固定化的知識獲取方式來應對可以說是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是以超鏈接的形式存在於網絡之中,我們從一個鏈接跳轉另一個鏈接,發現無窮無盡,結果發現沒有盡頭,我們內心關於知識的秩序感崩塌瞭,於是就產生瞭知識焦慮。

如何化解?需要我們徹底轉變對於知識體系的基本認知。

01、從線性思考到鏈式思考

很多人的頭腦裡,知識就像磚塊,知識體系就是由一塊一塊磚塊壘起來的墻。

知識體系的磚墻隱喻,其實就代表瞭我們的思維方式。在絕大多數人眼裡,知識體系像一個穩固的框架,當根基穩固、四梁八柱搭起來之後,剩下的就是不斷地往裡面添加新的東西的瞭。

在以紙質媒介作為知識載體的時代,這個隱喻並沒有太大的問題。舉個例子,紙質媒體時代無所不包的知識體系代表《大英百科全書》,不斷修訂添加內容,但是基本的體系架構不會有大的變化。

這是一種線性遞增模式。但是現在,紙質的百科全書被什麼替代瞭?

Wikipedia,維基百科。在使用維基百科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大量的鏈接在文中和文末,各種參考來源隻要輕輕一點就可以鏈接過去。

維基百科是一個讓用戶共同創造、添加以及編輯內容的網站。在這裡,至少有超過100萬人曾編輯過至少一個詞條。維基百科有超過2400萬的海量詞條,它們的準確性和實時性都全部依賴於一個超過8萬多人的志願者群體——維基人。

維基百科知識的可靠性不是來自於傳統的權威知識把關人,比如編輯、出版商,而是通過各種相互驗證的第三方來源進行驗證。

用傳統百科全書和維基百科來類比個人的知識體系,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如何網絡時代的知識體系。

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體系是線性思考的產物,所有的知識按照先後順序逐一進入你的知識體系,形成一個穩固的框架,並不斷豐富完善。

而維基百科式的知識體系則是鏈接的產物,各知識節點之間不是按照傳統知識分類線性排列,而是從一個知識節點鏈接到另一個知識節點,形成動態鏈接式的知識體系。

這樣動態鏈接式的知識體系最大的優點就是適應性極強,能夠快速轉換、即時拓展。

沒有知識體系,何來成長復利?-圖3

02、從減法認知到增量認知

當我們把書籍作為知識的主要載體時,對於知識,我們一般的認知策略是:通過做減法來獲取知識。

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要看的書太多瞭,所以,我們希望不斷減少閱讀的數量,閱讀盡量少的經典帶來更多的收獲。當我們無法判斷時,就求助於權威替我們做判斷。

於是很多人會喜歡請權威人士開書單,請別人給我們推薦書籍,甚至讓別人替我們讀書。羅振宇最近推出的知識付費產品“每天聽本書”就是迎合這樣的需求而誕生的。

不過,即便作為知識付費時代最重要的開創者之一,羅振宇的邏輯還是“做減法”,通過篩選最優質的內容,形成結構清晰的體系架構,這依舊是延續傳統的工業時代的知識體系架構邏輯。

網絡改變瞭知識的生產模式,群體協作產生的網絡湧現效應,遠遠超出瞭大傢的意料,體現得最明顯比如上面提到的維基百科。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知識的結構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傳統的框架式知識體系,可能正在制約我們的思維方式。

所以,把自己勇敢地接入新的知識網絡,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充分激活自己的神經系統,讓自己成為信息化知識網絡的一部分,讓知識時刻處於流動之中、增長之中。

我們需要轉變的一個觀念是,把一個一個知識點變成固體累積起來,最好要用網絡和流體的觀念看知識,這可能和我們理解的知識體系截然不同瞭!

一旦去除頭腦中關於知識體系的固定思維,歡迎來到網絡時代知識體系的新世界。

2、復利式成長需要相信兩種力量

沒有人不想成功,沒有人不想快速成功。可是,絕大多數人沒有辦法達到目標。

隻要努力,人總是會成長的,但是人與人之間成長的速度差距,有著天壤之別。

絕大多數人努力一分收獲一分,而且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不妥。少數人則會在某一個時間點突然爆發,成長趨勢線突然拉升,我稱之為“復利式成長”。

復利是指在每經過一個計息期後,都要將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以計算下期的利息。這樣,在每一個計息期,上一個計息期的利息都將成為生息的本金,即以利生利。復利是投資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備受投資傢推崇的成功秘訣。巴菲特這樣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其中“很長的坡”是時間,“很濕的雪”是高價值的資產,不僅僅是金錢,還包括知識。

復利的道理一聽就懂,可是聽懂和踐行之間還差著一道深深的鴻溝——相信。隻有對復利的價值深信不疑,才能積極行動起來。

沒有知識體系,何來成長復利?-圖4

復利曲線與單利曲線(圖片來自網絡)

從復利曲線我們可以看出來,在最初的階段和單利曲線沒有太大的區別,關鍵是復利曲線迎來拐點後,就有天壤之別瞭。

但在最初相當長的時間裡,很多人看不到即時的反饋和回報,更不相信未來的可能性,於是放棄者占大多數。而那些選擇相信的人,最後都取得瞭成功。

01、相信時間的力量

時間是最公平的資源,又是最不易把握的資源。

對時間的認知,是區分高效學習者和低質勤奮者的分水嶺。這裡還不提對時間的運用,僅僅是認知就足以將人群分為兩個不同的階層瞭。

以10年為跨度回首過去,誰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別人的改變之間存在的差距。很多人都會感慨,如果當初我能堅持做10年,現在也會和某某平起平坐瞭。但是一旦把時間縮短,比如一天,並轉向未來,絕大多數人都會懷疑——

一天能夠改變什麼?能有多大變化?反正我看不出來。

這樣的人,其實從根本上來說,並不相信時間的力量。Ta們無法相信自己可以通過時間這個數值放大努力的效果。於是在對時間力量的不信任中,低效率地揮霍時間。

等到下一個10年到來,又會在追悔莫及中繼續沉淪。

沒有知識體系,何來成長復利?-圖5

02、相信積累的力量

積累,不是一天就能看出效果的。在這個充滿瞭浮躁成功學的年代,各種迎合速成心理的訓練營,在極力煽動人們內心對於一夜成名的貪念。

很多人看似天天在學習寫作、演講、溝通、手繪各種知識、技能,但是,在每一點上從來不肯下功夫去積累。因為,不相信積累的力量,總認為可以憑借某種技巧、捷徑能夠快速達成目標。

和那些標榜“21天習慣養成”“30天掌握技能”的誘人字眼相比,“積累”二字顯得太過於老土瞭。

於是方法學習瞭很多,認知模型瞭解瞭不少,但是沉不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實踐,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遇到具有難度的問題還是束手無策。

3、知識體系與復利式成長

如果你認可我對網絡時代知識體系的概念分析,也認同並相信復利的價值,那麼,把知識體系和復利結合起來,真正去做而不是觀望等待,就一定能夠取得令自己都難以想象的成就。

01、知識體系是獲得成長復利的基礎

前面提到復利式成長需要積累,架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要形成網絡化的知識體系,你的知識節點一定要足夠多。

少數的知識節點,很難聯通並發生鏈接。我們都有體會,在最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學習時,會發現大量的新概念,這些概念我們都不太熟悉,所以難以建立它們之間的聯系。

等到學習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們會發現一張徐徐展開的概念圖在我們頭腦中出現瞭,這時候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系開始逐步清晰,我們可以找到不同知識節點之間的鏈接通路,從而形成知識組塊,進而形成網絡。

知識節點網絡化過程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們會發現,自己對於問題的理解不再是聚焦於局部、細節,而是能夠從整體層面來觀察問題瞭,這時我們的知識網絡開始發生協同效應,湧現新的知識,產生真正具有獨創性的觀點,知識體系開始產生1+1>2的效果,這就是知識體系給我們帶來的知識復利。

根據梅特卡夫定律,知識復利是會以指數級效應上升的。

02、知識投資的方向

為瞭獲得知識復利,需要註意知識投資的方向。你投資的一定是與你個人成長方向具有戰略一致性的知識。

什麼是戰略一致性?就是你投資的知識從大方向上看與你的成長發展一致。因為我們無法明確預知自己一定會做什麼具體的工作,但是從大方向上確定自己高概率能夠成功的領域還是可能的。

所以在進行知識投資,架構知識體系的時候,要想獲得復利,追求戰略方向的一致性,不必糾纏於戰術細節。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性格特質、能力特長和興趣領域,這些是我們努力有可能獲得高回報,而且可以堅持下去的方向。

這就需要我們對於知識體系進行很好的規劃,形成科學高效的路線圖,而不是盲目地像分子佈朗運動一樣去學習。

沒有知識體系,何來成長復利?-圖6

03、知識體系架構技術

知識體系架構的過程不是簡單的知識“磚塊”累積過程,不是你把概念、定義背熟就可以成為你的知識。很多人積累知識的誤區是以為知識是靠“學”來的,而這個“學”主要指的是讀書與背記,最多隻能算信息輸入過程,而網絡化的知識體系架構絕不僅僅是信息輸入那麼簡單哦!

001、搜索鑒別技術

架構網絡化知識體系的核心是知識節點,知識節點其實就是“元知識”。

什麼是元知識?就是能夠用於解釋其他知識的知識。

現在很多人學的大多是二手知識,甚至三手知識。這些知識無法帶來深度思考,也擔負不起知識流轉鏈接節點的重任。

比如如何選書?就是一個很多人經常問我的問題。我一般會建議從三個方面入手——重印版次、推薦者資歷、讀者口碑。

因此,從什麼地方找到關鍵的元知識,讓自己的知識體系節點更牢固,是知識體系架構的首要技術。

002、存儲激活技術

信息時代的知識體系一定要做到人機結合,才能實現最佳效果。

李敖傢裡存瞭幾萬張卡片,憑借系統的索引和強大的記憶力,這是他知識體系的基礎設施。

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這樣的信息存儲軟件出現,大大改善瞭信息存儲的環境。讓我們也擁有瞭建立超越李敖知識庫的技術條件。

當然,知識存儲外包並不代表我們可以一存瞭之,有很多人喜歡把文章不加區別地存到自己的筆記軟件裡,然後就沒有然後瞭。

與知識存儲相比,知識激活更為關鍵。通過網絡技術建立的知識庫,必須與我們的大腦發生緊密聯系,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激活並運用其中的知識,這就涉及到知識的萃取提純以及轉化使用問題。

003、內化輸出技術

日本知識管理學者野中鬱次郎從企業層面提出的從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轉化的知識螺旋過程,對於個人來說就是知識內化過程。

隻有把顯性知識內化成隱性知識或者說程序性知識,我們才能說是真正的掌握瞭知識。但是很多人內化後,並不能有效輸出,無法導向行動的知識體系是僵化低效的。

這裡提的輸出,可以是文字作品,比如小說,也可以是消費產品,比如程序,總之你通過知識循環運作後付諸行動產出的東西。

如果您喜歡大腦幫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沒有知識體系,何來成長復利?-圖7

相關新聞

  • 我不能理解在今天,還會有人同情離婚傢庭中的孩子,還會有人認為離婚會傷害孩子

    小學的時候,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老師,對他所有的話,我幾乎都深信不疑。他曾經講過一個故事,說他有一個學生,成績一直挺好,突然有一段時間成績下降瞭,臉也黃瘦瞭,為此老師進行瞭一次傢訪,才知道她父母正在鬧離婚,傢裡吵得不行。已經忘瞭老師是用什麼方法讓那對父母決定不離婚的,總之故事的結尾是那位學生成績上去瞭,臉色也紅潤瞭。在老師所有的話裡,這個故事是我唯一不相信的。我一直在心底裡懷疑著:一對為瞭孩子才在一起的夫婦會快活嗎?會抑住時不時從心底冒出…

    2020-08-06
    0
  • 美國或將“認輸”,13國從美國運回黃金,中國慢慢掌握主動權!

    自從人類文明開始以來,人們就對黃金上癮瞭。黃金的美麗和終極價值在於它永遠不會違約或貶值。換句話說,黃金仍在全球金融和貨幣中發揮作用。該體系起到瞭信任錨的作用,但從長遠來看,美元無法做到這一點。 根據最新數據,在美聯儲寬松政策和美國財政部加快財政發行刺激經濟的幫助下,美國金融體系的債務現已達到72萬億美元,美國目前的人口約為330億。幾百萬。一個簡單的計算顯示,所有美國人的債務約為22萬美元。 一旦全球經濟穩定下來,美元將在未來12-24…

    2020-08-19
    0
  • 如果夫妻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很可能是因為女人缺少這幾樣東西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忠於人品。任何親密關系都始於令彼此舒適的顏值,之後才會開始更深層次的交往。 而兩個人能不能成為夫妻需要深層次的東西,有趣的靈魂則是走到最後的理由。 世上的感情很難說,分分合合,彼此看重的東西都在長久的年月裡漸漸消失或是被對方無視,最後夫妻感情變淡,婚姻開始變瞭味。 所以,一個女人需要有哪些內在品質才會讓夫妻之間的感情不變淡呢? 溫柔賢惠 男人在外面辛苦工作,每天承受著社會傢庭的重擔,…

    2021-01-04
    0
  • MLXG透露RNG運營思路,講實話會得罪粉絲,但UZI離開RNG是件好事

    隨著LPL常規賽的即將結束,各個戰隊也是在賽場之上向觀眾們展現瞭戰隊的實力,而也是有不少的LPL觀眾也在賽場之下來討論,這屆春季賽當中哪支戰隊有希望成為春季賽冠軍戰隊,而在這些預測當中RNG戰隊的奪冠呼聲也是非常高的,所以也是有不少的RNG粉絲們想見證RNG這支老牌強隊的崛起,當然RNG的粉絲們也是非常低調,並且把自己喜愛的RNG戰隊稱之為B+戰隊,不過也有粉絲在疑惑為啥RNG戰隊在新版本當中變得這麼厲害瞭,要知道RNG戰隊當中之前的絕…

    2021-03-12
    0
  • 世界各大洲中誰的人種長相差異最大

    全世界人種結構最復雜的大洲是美洲:美洲最早的原住民是大約在距今4萬多年前通過白令海峽陸橋從亞洲進入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紐特人。1492年哥倫佈登陸美洲後歐洲殖民者展開瞭對美洲的征服:美洲原生的阿茲特克、印加等古文明相繼被歐洲人征服,而歐洲人帶來的天花病毒則導致瞭印第安人口的大滅絕。時至今日印第安人作為美洲大陸的原住民已成為一個邊緣化的少數族裔。 當印第安人在美洲日漸邊緣化時歐洲白人開始大量湧入美洲:如今的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等美洲國傢都是…

    2021-01-18
    0
  • 人均負債14萬左右,從儲蓄大國到“負債”大國,我國為何會這樣?

    前言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是愛存錢的,中國人的儲存量一直都排在世界首位。即使我國儲蓄率已經下降到45%,但是依舊遠高於其他國傢。在世界上一說起愛存錢的國傢就是中國,雖然我們愛存錢,儲蓄比較多,但是卻依舊有很多負債。根據相關部門發佈的數據,到去年我國國民總負債額已經達到兩百億,平均下來每人負債十四萬左右。這時候肯定有很多人疑惑,我們明明那麼努力存錢,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的負債呢? 負債的原因 其實我們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來,在我國是儲蓄大國的基…

    2021-11-11
    0
  • 部分理財產品買不得?監管已發話,手裡有的請自查,你還在買嗎

    眾所周知,很多人都喜歡把錢花在理財上,這樣不僅能使錢得到有效利用,還可以通過理財產品來賺取更多的錢,而社會上總會有這樣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就是越有錢的人越喜歡將錢投入理財產品中,而那些沒有錢的人,會越發的肆無忌憚的花錢。到最後,富有的人更富有,而貧窮的人累積的債務就越來越多,再次陷入貧窮死循環。 現在來看,我國很多人對理財並不是十分瞭解,理財意識也漸漸變薄弱,並且現在我國很多銀行儲蓄率也在下降。所以近年來總有很多報道,再說,我國人民的負…

    2021-07-29
    0
  • 2020-10-16繼續調整,耐心等待

    今天大盤隻是小幅整理,權重銀行頂著,小市值個股確實弱,每天隻要看下漲幅前50和跌幅前50的就知道操作的難度,一旦發覺盈利很難,最好的辦法就是觀望等待。這種走法B浪反彈高點的概率很大,美股也一樣,明天繼續關註創業板的2700,收盤繼續弱的話意味著節後拉一把是誘多,調整第一目標位是補缺口,屆時參考美元和美股的關鍵位置考慮是否介入,至少短期還不是買點。 前面幾天輪番跳水的創業白馬,這幾天也沒轉強,而強勢的這兩天開始整理,這種盤面就不是強拉的節…

    2020-10-15
    0
  • 2020-09-16分化,關註3320壓力

    近期個股完全分化,上證50的周線已經吞回上周的開盤價,而創業板、中證500和深成指連上周三的缺口都沒補,不過三根小陽吞回上周四陰線,至少還在反彈結構中,今天黑色碰到126就下去,明天關註3320區域的壓力,隻有周線放量過去才能擺脫反彈結構也就是藍色路徑。 外盤昨天也反彈,晚上也很關鍵,再來跟小陽,那麼道瓊斯還會去到前高區域,十一前後高點,隻要納斯達克沒有擊穿60日線,就首選這種模式。人民幣升值,恐慌指數下跌,從這個角度看支持繼續往上頂,…

    2020-09-15
    0
  • 2020-08-19持有觀望

    昨天最強的上證50高點沒有過昨天高點,追漲權重大部分情況下沒甜頭,權重適合低買。但其他指數大盤、滬深、中證500高點都過瞭昨天高點,也就是重心繼續上移,尤其大盤和中證500,去年周線最弱的的兩個隻是,這個回合明顯強瞭。外盤A50的形態更清晰,短期支撐15500也就是近期區間上沿,昨天剛好突破,隻要守住意味著前高或者略新高。 由於大盤上方絕對空間不大,3500以上就考慮逐步逢高減倉,而不是新開單。滬深300的5000和中證500的7000…

    2020-08-18
    0

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知識體系,何來成長復利? - PUA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