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跟中國鬧掰想起它來瞭,晚瞭!

由於丟掉瞭中國這個“大客戶”,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丹·提恩近日表示要努力發展與印度的貿易關系來填補失去的中國市場。可該方案提出後不久就被人批評:“你們早幹嘛去瞭”?

圖源:《衛報》

對丹·提恩的批評來自澳大利亞工黨貿易發言人瑪德琳·金,瑪德琳翻出瞭一份2018年由前外交事務負責人、印度裔澳大利亞外交官彼得·瓦吉斯撰寫的報告,指出丹·提恩所謂“深化澳印貿易關系”的許多構思,在這份2年前的報告中就已經提到、並給出瞭非常具體的建議。瑪德琳認為,澳大利亞現政府判斷失誤,沒有如這份報告所說的跟印度提早搞好關系,以至於現在才“臨時抱佛腳”。

順著這位發言人的指責,筆者查到瞭這份名叫《2035年涉印度經濟戰略》的報告,其中一章專門羅列瞭20條“重要建議”,其中10條是作者認為澳大利亞必須“馬上執行”的策略,而另外10條則需要在“中長期內完成”。

然而,瑪德琳在發言中卻指出,這20條“重要建議”中,僅1條被澳大利亞政府所采納。瑪德琳還指出,自報告刊發到2020年6月之間,澳大利亞對印度的出口總額卻下降瞭18.4%。

圖源:澳大利亞政府官網

在筆者看來,這份2年前的報告在整體思路上確實不乏真知灼見,在開頭簡介中作者就指出:澳大利亞企業長期視印度為畏途,而忽略瞭這個充滿機遇的市場。報告還強調“機會不會自己送上門”,並以此為出發點提出瞭克服對印貿易的困難,設法將印度發展為澳大利亞的三大貿易夥伴之一。

這和澳大利亞政府目前的設想和計劃頗有重合之處,也讓人覺得這份2年前的報告有“預言”的奇跡。

圖源:澳大利亞政府官網

但從部分資料看,這份報告恐怕也沒有說的那麼神奇,瑪德琳也未必就“批評到點子上”瞭,對於澳大利亞而言,拿下印度市場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是澳大利亞試圖推銷的農產品,和印度實行數十年的“自力更生、保護本土產業”的方針有很大的抵觸。2020年下半年以來,包括印度總理莫迪在內的不少高官都曾呼籲印度人在新的一年購買“印度制造”的產品替代“外國制造”,以推進“為本土發聲”運動。

另外,印度的產業發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和產業鏈的完備程度,和中國都有不小的差距,這也決定瞭印度對澳大利亞產品需求的總量和門類,在短期內都不會有對華貿易那麼豐富。可澳大利亞國內的就業和需求,在這個疫情肆虐的時候更是等不瞭印度發展起來,現在來指望印度“救自己”,也是“遠水治不瞭近渴”。

即使是從報告本身看,提恩的行動似乎也有點“太晚瞭”,這份2年前發佈的報告,其分析的背景是當時印度及全世界的形勢,且其中10條建議強調的是“馬上執行”,等兩年後時過境遷、形勢大變再執行跟“老方子”一樣的操作,恐怕還真的有點“晚瞭”。

原創:梁由之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