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物流競爭力報告(2020)》發佈: 物流競爭力中西部城市崛起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張鴻傑) 12月29日,滿幫集團研究院聯合同濟大學中國交通研究院脈策數據科技、新馳咨詢、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等機構共同發佈《中國城市物流競爭力報告(2020)》。

據介紹,該報告以城市為單元,重點研究中國物流發展的整體格局和演變特征,通過構建城市物流競爭力評價指標,對全國302個直轄市和地級市(自治州、盟)的城市物流競爭力進行量化評價,重點分析瞭城市物流發展的區域特征、城市類型及典型案例。

《中國城市物流競爭力報告(2020)》的年度主題為:“雙循環”新格局下的內陸樞紐崛起。報告提出,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城市物流樞紐將崛起為門戶接口,成為國內國外兩個扇面雙向開放、陸海聯動的旋轉中樞,由“通道+樞紐+網絡”組成的現代物流體系將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依托健全的物流服務網絡發展樞紐經濟將成為“綜合立體交通”時代城市發展的主導策略,基於區域物流中心的新一輪樞紐經濟之爭已經開啟。

東部、沿海城市領跑,中西部城市崛起

報告將城市物流競爭力定位為城市物流體系吸引周邊生產要素聚集和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的能力,並設定瞭城市物流吸引力和城市物流輻射力兩個評價維度。”

在經過海量的數據整理和聚類分析後,研究發現,2020年中國城市物流競爭力前十位的城市依次為:上海、廣州、深圳、北京、重慶、武漢、天津、成都、鄭州、南京。

位於榜首的上海市優勢突出,搖搖領先第二名廣州市,其餘城市的差距則相對較小。值得註意的是,前十強中,中西部城市占據四席,分別為重慶、武漢、成都、鄭州。直觀的反映出“雙循環”新格局下內陸地區的物流勢能提升,帶動一批對內對外雙開放的物流樞紐崛起,在區域產業鏈中發揮引領作用。

“五極”串聯全物流體系,中西部城市更具潛力

從全國格局來看,中國區域物流格局正進入以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重慶等為核心的“五極”時代,五個城市頂點構成的“鉆石結構”串聯中國物流體系。

其中,江蘇省的表現較為突出。研究結果顯示,江蘇省擁有全國最多的物流競爭力二十五強城市和百強城市。同時,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省份的物流優勢也顯現出來,由於四省的物流市場比較發達,物流樞紐城市分佈也相對更加均衡。從省域格局來看,各省物流城市分佈可分為均衡型、多中心型或一核多中心型、雙中心型、單中心型、欠發達型等不同佈局結構。

從重點城市來看,上海、廣州、深圳、北京、重慶、武漢等城市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屬於強樞紐型城市,具有打造國際物流樞紐的潛力;成都、鄭州等城市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屬於樞紐型城市,具有發展成為全國物流樞紐的潛力;菏澤、包頭等城市的吸引力強於輻射力,屬於消費型物流城市;宜昌、黃石等城市的輻射力強於吸引力,屬於口岸型物流城市;其他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均較弱,屬於一般型物流城市。

此外,報告在分析瞭城市的發展潛力、營商環境、地理區位、市場覆蓋等多個維度後,梳理出瞭最具物流潛力的十大城市,分別為東營、茂名、泰州、長治、赤峰、濱州、畢節、大理、自貢、昌吉。其中不乏西北部內陸城市。

報告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重塑我國區域物流分工體系,傳統出口加工導向下的區域物流分工將會發生重大變化,內陸地區的物流樞紐能級大幅提升,帶動內陸物流樞紐崛起,有望在“雙循環”新格局中擔當門戶樞紐作用。

報告指出,總體上看,我國城市物流競爭力分佈不均衡,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強樞紐型物流城市較少,絕大多數城市物流競爭力偏弱,物流對城市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不足,迫切需要政企協同打造城市物流樞紐新格局。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