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為何廢棄瞭斷頭臺?最後一次當眾斬首時,現場民眾太無恥

中國古代的死刑有凌遲、車裂等,其殘忍程度令人咋舌,除瞭兇神惡煞罪大惡極者之外,犯罪的人幾乎都是讓劊子手一刀砍死。西方和中國相聚甚遠,但在某些方面總有些許類似。法國大革命之前,法國處理罪犯時,往往使用車裂,車裂即俗稱的五馬分屍,這樣的刑法令人談虎色變,場面令人不忍直視。

法國有個叫做吉約坦的醫生認為此舉過於殘忍,於是在議會上提議改用其他的方式,減少犯人的痛苦。新的方式是絞刑,中國人用三尺白綾,他們用繩索,無論如何,犯人還是會有瀕死未死之際,這段時間無疑非常痛苦。

吉約坦一直關心此事,就連外出時也常常進行思索。1790年,他和婦人一共觀看木偶戲,竟然發現有一個機器能飛快斬下木偶的頭顱,這豈不是一種免除痛苦的死刑方式?吉約坦趕緊上報議會,德國有名的能工巧匠擔任瞭機械制造者。當然,一個人的力量有限,第一臺制造出來的斬首機依舊除瞭問題,此時法國的國王路易十六召集全國各地人想辦法,最終斷頭臺被改進,在1792年正式投入使用。

然而,這一個驚人精心打造的斷頭臺最終還是廢除瞭,這又是為何呢?

19396月,斷頭臺使用瞭一百多年,人們依舊在公開場合進行斬首處決。此時要斬首的是德國著名的殺手歐仁·韋德文他犯下瞭六宗謀殺案子。有人要被斬首的消息迅速傳瞭出去,人們紛紛趕來,觀看此次行刑。

歐仁的頭顱還未落下,行刑者與官員的臉色已經不太好看。來觀看斬首的人絡繹不絕,這原本是件好事,能最有力度地擴大影響范圍,令全國人知曉犯罪的下場,以此殺雞儆猴。沒曾想,現場的觀眾竟然幾乎沒有面色凝重者,他們不僅臉上笑嘻嘻,甚至出現瞭吹口哨與催促趕緊行刑的人,無恥的醜惡嘴臉有如現今起哄跳樓的人。

除此之外,還有人在歐仁死後,迅速奔上前去,用手上的帕子沾滿鮮血,因為歐洲人和中國人也曾有過相似的觀念,認為鮮血包治百病。更令人震驚的是,群眾對死亡不僅沒有敬畏感,還將他的受刑片段拍攝成紀錄片,這段影片現在還在網上流傳。一個星期後,法國決定不再公開處刑,轉為秘密處決犯人。1981年,法國總統廢除斷頭臺死刑,改為槍刑,斷頭臺殺人正式廢除。

這個故事讓人關註的不是死刑犯的罪有應得,而是圍觀群眾的醜惡嘴臉。魯迅在《藤野先生》中曾經描繪過中國人觀看日本人槍斃中國人的故事,圍觀群眾們絲毫感受不到憤怒,同樣無法從中得到警戒,他們隻會歡呼,隻會喝彩,因為他們的好奇心與欲望滿足瞭。當代社會,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若是大街上有人成群結隊,遠在包圍圈外的人一定狂奔而去,人的愛恨糾葛、出生死亡都可以成為談資,但在歡聲笑語背後,人文關懷卻被嚴重忽視瞭。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