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藏地區油氣資源潛力巨大

核心閱讀

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分析認為,青藏地區是中國巨型高原坳陷區,發育多個中新生代盆地,具有多時代、厚度很大的烴源巖,多時代、多類型儲集層系,可形成多時代、多類型成油組合,成藏條件十分優越,油氣資源潛力巨大,前景十分樂觀,是我國油氣資源重要戰略接替區,建議盡快開展油氣資源評價及勘探工作,早日發現大油氣田。

青藏地區面積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1/6,北部為昆侖山、東部為龍門山、南面為喜馬拉雅山,是中國最大的高原坳陷區,內含羌塘、倫坡拉、措勤、比如、昌都—拉薩、日喀則、崗巴—定日等多個盆地,基本屬於油氣勘查空白區。上世紀中葉至今,隻在倫坡拉盆地下第三系發現一個油藏,另在羌塘盆地發現油氣顯示,始終無重大突破。

筆者認為,青藏地區古生代地層全覆蓋,中生代到古近紀海相沉積廣泛,幾乎全層系生油氣和全層系含油氣,是中國資源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

區域構造位置及格局

地球物理資料證實,青藏地區橫向上存在明顯的不均勻性,南北分帶,表現出條塊相間的基本格局,地表顯示為斷裂帶分隔的微地塊。

秦(嶺)—祁(連山)—昆(侖山)、可可西裡—金沙江、班公錯—怒江、雅魯藏佈江等4條斷裂帶的形成時代由北到南逐漸變新。

可可西裡—巴顏喀拉地塊,位於秦—祁—昆斷裂帶和可可西裡—金沙江斷裂帶之間,是區內拼接最早的地塊,主要發育可可西裡、羊湖等盆地,主要沉積晚古生代至三疊系以上的地層,沉積層厚度在5000米以上。

羌塘—昌都地塊,位於可可西裡—金沙江縫合帶與班公錯—怒江縫合帶之間。沉積蓋層時代自寒武—奧陶紀至第三紀。

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塊,位於班公錯—怒江縫合帶與雅魯藏佈江斷裂帶之間。晚古生代末期,該地塊總體抬升,西部廣泛暴露水面,與南羌塘及中央隆起帶構成一個巨大的陸源剝蝕區。早、中三疊世沉積僅分佈於東部的比如、旁多一帶。晚三疊世開始,整個青藏地區經歷又一次廣泛海侵,並逐步擴大,地塊南北兩側洋盆相繼打開。中、晚侏羅世及白堊紀,區內除中部弧區外,廣泛接受海相沉積。

喜馬拉雅地塊是岡瓦納大陸北緣的一部分,北界為雅魯藏佈江斷裂帶,南界以主邊界斷裂與印度地塊相接。喜馬拉雅微地塊有著與印度地塊一致的前震旦系結晶基底,早古生代至始新世接受巨厚的被動大陸邊緣海相沉積;在新生代,由於與歐亞大陸擠壓,作為一個巨大的沖斷層向南大規模逆沖於印度地塊之上,並與印度地塊分開。根據中、新生代沉積組合的明顯差異,以定日—洛紮斷裂為界,分為南、北兩個亞帶。

西藏地區地殼厚度平均60~70千米,地殼厚度變化較大,珠穆朗瑪峰和喜馬拉雅地帶為55~65千米、雅魯藏佈江南側約為75千米、藏北約70千米、沱沱河地區為65千米、柴達木盆地為52千米,表現出“中間厚、兩側薄”的不對稱特征。巖石圈厚度89~140千米,比周邊大陸巖石圈厚度小得多,具有顯著的“地殼厚、巖石圈薄”的特點。

青藏地區主要的原型盆地類型包括:前陸盆地,如羌塘、昌都等盆地;斷陷盆地,如措勤、比如等盆地;走滑盆地,如倫坡拉、可可西裡等盆地;斷陷海盆地,如崗巴—定日等盆地。

青藏地區油氣地質條件

青藏地區具有多時代、厚度很大的烴源巖,包括下古生界寒武—奧陶系、下古生界志留系、上古生界石炭—二疊系、中生界侏羅—三疊系—下白堊統、古近系等烴源巖。

采用對比法估算,青藏地區石油總資源量200億噸、天然氣總資源量30萬億立方米。其中各盆地中新生界石油資源量6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萬億立方米,古生界石油資源量6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5萬億立方米;松潘—阿壩地區石油資源量6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0萬億立方米;青藏西南地區石油資源量20億噸、天然氣5萬億立方米。

青藏地區具有多時代、多類型儲集層系,從震旦系到第三系均發育儲層,儲層類型為碎屑巖及碳酸鹽巖,包括砂巖、砂礫巖、灰巖及白雲巖等。各層物性從中等到較差。

青藏地區可形成多時代、多類型油氣組合,包括下古生界組合、上古生界組合、中生界組合、新生界組合、多時代疊加復合型組合。

經過對青藏地區區域地質構造及油氣成藏條件研究,筆者認為,青藏地區是中國油氣潛力最大地區之一。其中,可可西裡—巴顏喀拉、羌塘—昌都、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喜馬拉雅等4個地塊油氣成藏條件均十分優越,資源都十分豐富。4個地塊各有特色,從資源條件和地表條件等綜合分析,筆者認為,羌塘—昌都地塊和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塊為首選勘查地區,兩個地塊現有羌塘、措勤、倫坡拉、比如等盆地。

綜上所述,青藏地區是中國巨型高原坳陷區,發育多個中新生代盆地,擁有多時代、厚度很大的烴源巖,多時代、多類型儲集層系,可形成多時代、多類型成油組合,成藏條件十分優越,油氣資源潛力巨大,前景十分樂觀,是我國油氣資源重要戰略接替區,建議盡快開展油氣資源評價及勘探工作,早日發現大油氣田。

來源:中國石化報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