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待丨女人從30歲就要開始認命?不,我不認命

本期主播: 田珊 蔡逸萱

本期人物:王西

“女人三十”,最近很熱。仿佛一夜之間,她們的生活成瞭不少人討論的話題。

婚姻、子女、父母、工作、獨身、闖蕩、尋夢、遠行……所有可能的樣子,隻是在於她們個人的選擇,早已沒有能或不能,該與不該。

因為,“30+”也不意味著什麼,Just 數字而已!

我,33歲,已婚已育無事業,本牙尖犀利,但慣常保持沉默是金。以餓不死的心態從成都舉傢南漂,用身體力行感受人間真實。

本期為什麼找一位社會閑散人士來說“女人三十”呢,待我梳理好思路才明白,大概是因為我足夠普通卻又過得自信吧,連我都有勇氣復盤,各位還有什麼好“喪”的呢?

一路向南帶著告別一切過去的勇氣

過去十來年,求學、戀愛、工作,接著結婚、生子,一切按部就班,也應接不暇。 父母身體健康,三五朋友圍繞,小日子平淡而真實。

女兒出生後,我將自己大部分精力放在女兒身上,當她上瞭幼兒園,漸漸獨立後,我不得不開始思考自己的價值。 一邊驚嘆時間過得真快,一邊覺得生活的湖面過於平靜。

就在這個節骨眼兒,老公 小鳴 有個跳槽去東莞的機會,去不去,他舉棋不定。“去啊,最壞的結果就是三個月後又回來,不虧啊!”關鍵時候是我給我們這個小傢庭做瞭決定。

“我知道燈不會在任何時候為我開,是好是壞,該不該,還沒來的不想猜……”在聽完一場音樂會後,我把他送上征途。在最差的結果發生之前,要為最好的概率努力。

老公先到東莞安頓好之後,按照計劃,我和女兒,還有孩子奶奶一起,在年初帶上簡單的衣物,也一路向南瞭。

隻要一傢人整整齊齊,穹頂之下,哪裡都是傢。聽起來有點酸,有“重返二十”那味兒瞭。從羽絨服到薄衫,從陰鬱的冬天到晃眼的陽光,我們就這樣迎頭紮進瞭南方的陌生小鎮。好幾個朋友問候我還習慣嗎,我說“挺好的,還有點喜歡!”

看過不可及的世界卻更安於踏實的平凡

魔幻、富有、高產……是我對東莞的初體驗。

我身邊大多都是普通女人,沒見過電視劇《三十而已》裡“顧佳”身邊的太太圈。 直到我走進同齡“太太”的傢,才發現這完全是另一個平行世界。

某個周末,在深圳的姐姐邀請我們去她傢小住。對於她傢10多萬元一平米的大房子早有耳聞,心想,大不瞭就是廁所比我臥室還大,客廳可以玩滑板車吧……

但當我把臟兮兮的車停在邁巴赫旁邊,走進比我整個傢還大的客廳時,還是一時語噎。你以為我被嚇倒瞭嗎?還沒!手賤如我,半夜躺床上打開手機,好奇地搜索瞭同小區同戶型:5房1廳300平,5500萬!

保姆忙前忙後端茶投食,快艇在浪尖上嘭嘭地跑,兩天的吃吃喝喝在突如其來的一場煙花中落幕。當我還在被“打回原形”的落寞中心不在焉時,老公漫不經心的一句話又讓我迅速回到瞭自己的軌道,“這是人傢的生活,我們就是過好自己的生活更重要吧!”

對於30+的女人來說,有時知足就是幸福的前提。當看過瞭繁華世界的華燈霓虹,依然懂得欣賞眼前的平淡微光。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生活,就不必以無謂的標準衡量自己的生活。

我不完美,但我想當人生贏傢

“我已經三十歲瞭,有瞭老公和孩子,就算有再去闖一番的勇氣,我賭得起,但我的傢人賭不起。”當身邊的朋友說出這句話時,我又看到很多站在30歲門口的女人,似乎早早地認瞭命。

“老板,有您的快遞。 ”“老板,您的外賣掛門把上瞭。 ”生活在東莞,我這個待業青年卻時常被稱為“老板”。 我知道這是他們的習慣,卻激發瞭我想去闖蕩一番的動力。 從4月份到現在,我開始刷簡歷,背上背包,一傢傢去面試,我知道出門就有機會。

有“我好喜歡你,但我隻是騙你方案”的渣公司,有“拜托瞭!你來吧!不然公司要垮”的卑微老板,有“不好意思,這個職位我們不招瞭”的借口拒絕……疫情期間的求職,很難。但又讓我突然像是拾掇起瞭20歲時,還是小姑娘般的自信和勇氣。

30歲,人生剛走過三分之一,我不清楚為什麼就開始被社會所“定義”?當你在喘口氣的間隙,露出一點點輕松向前的勢頭,眾人便會為你的乘風破浪鼓掌,歌頌你在焦慮的浪潮中所向披靡,贊嘆你在30+的定義裡遺世獨立。

有些過瞭吧,先有一個數字被設限,後有一個群體被焦慮、甚至被集中關註。我們過得很好呀!不管是如我這般平庸的,還是像我姐姐那樣富有的,我們在自己的人生裡,從來不會給自己貼上任何標簽。

某天,我第一次看到臺風過境的雷暴雨,大雨像利劍一樣紮向樓房,我和女兒在陽臺上興奮大叫,像在破碎的大船上跟老天爺對抗。

後來,雨停瞭,我們當然贏瞭,但清掃戰場後的船員沒有放松、沒有歡呼,大傢還要繼續認真生活,迎接千難之後的萬難。人生,本就該擁有經歷暴風雨之後的坦然。

退掉標簽後的三十歲女人應該有什麼呢?應該心有自己。

在歲月的浪潮中,如何學會接納和成長?

面對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作為一種調節情緒的策略,任何人都需要學會自我接納。

那麼,什麼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接納呢?

接受並不意味著避免痛苦的感覺,不等於放棄,也不等同於樂觀。

一個人可以接受情緒而不接受導致這些情緒的環境。

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才是實現自我接納的第一步,隻有接受自己消極情緒體驗,才能實現自我的成長。

蹇會中 (律動心理咨詢師)

·美國心理危機熱線 應急認證咨詢師

·埃默裡自閉癥中心 心理咨詢師

無論男女,每個人到瞭一定年齡都會受到一些來自外界的質疑,如何更好的接納和成長,請 搜索關註“ 律動心理訂閱號 ”, 你可以找到答案。

友情合作單位: 律動心理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