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維護國際秩序,英、蘇、美、中四國必須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亨·奧斯汀曾經說:”這世界除瞭心理上的失敗,實際上並不存在什麼失敗,隻要不是一敗塗地,你一定會取得勝利的。”

自人類誕生之日起,不同的人為瞭各自的理想與抱負走向瞭不同的人生方向,有人同根同源,親如一傢;有人兵戎相見,分道揚鑣。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界在戰爭中千瘡百孔,卻終將在和平中走向未來。

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在這兩場沒有贏傢的戰爭中,人們變得瘋狂,世界籠罩在巨大的陰霾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之後,眾多大國都不約而同地選擇瞭一條相對平緩的道路,面對戰爭,人們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而羅斯福就曾多次強調:未來的世界秩序,要靠四個國傢維護,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戰爭之後的反思

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隻能用慘烈二字形容。資本主義國傢為瞭重新瓜分世界掀起曠日持久的戰爭,6500萬士兵參與其中,歐洲、太平洋地區、中東、非洲、亞洲等地區先後卷入戰爭,交戰雙方死亡人數1000萬,受傷人數1000萬,遭受戰爭的國傢政治、經濟、文化全面停滯。

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烈狀況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損失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1939年到1945年,世界法西斯聯盟與反法西斯聯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瞭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61個國傢和地區,超過20億以上的人被卷入這場作戰區域2200萬平方千米的戰爭。軍民傷亡人數9000萬,經濟損失高達5萬億美元。

顯而易見,主動挑起戰爭的一方丟失瞭包括國際尊嚴之內的一切,而被迫應戰的人原本可以避免這場無妄之災

二戰之後,和平與發展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而兩次世界大戰帶給人們的傷痛還歷歷在目。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個國傢都吸取瞭兩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和教訓,盡管為瞭國傢的利益時常有矛盾發生,但是各個國傢通常會首先采用和平解決的方式。國際社會的組成成員更加向往和平的環境,和平真正成為瞭世界發展的潮流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已經預見瞭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

他曾經說,如今的國際格局決定瞭世界避免戰爭、維持和平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以大國為核心的新的國際秩序。在羅斯福看來,維護國際秩序,英、蘇、美、中四國必須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人們認為,羅斯福這句話有著極其強大的威信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際社會的政治、經濟格局都發生瞭變化,原本以英國、德國為中心的世界格局瓦解,政治、經濟力量的中心逐漸轉移到美洲,轉移到美國

作為美國曾經的總統,羅斯福在很長的時間之內都擁有著呼風喚雨的能力。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連任四屆的美國總統,在美國人的眼中,他幾乎是神一般的存在

在世界經濟大蕭條的情況下,羅斯福力排眾議推行新政,美國的經濟從低谷重新走向光明。二戰期間,羅斯福帶領美國國民加入同盟國陣營,美國的加入讓反法西斯戰爭進入瞭新的轉折點。

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取得勝利之後,美國也因為這場戰爭逐漸確立瞭自己的霸主地位,戰後世界秩序得以重塑。人們常說,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與華盛頓與林肯齊名。

自1943年開始,反法西斯聯盟進入戰略反攻時期,顯而易見,法西斯陣營的失敗已經成為定局,最終一錘定音隻是時間問題。此時羅斯福開始思考戰後的國際格局,在此之前,為瞭重組國際秩序,眾多國傢建立瞭一個國際聯盟。

然而不久之後,國際聯盟瀕臨瓦解,名存實亡。一個由眾多國傢組成的維護世界和平的聯盟,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國際聯盟簡稱國聯,它成立於1920年,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為瞭重新建立《凡爾賽合約》之後的國際秩序。輝煌時期,國際聯盟共有58個成員國,勢力遍佈各個大洲。那時候的國際聯盟有4個常任理事國,分別為美國、法國、意大利、日本。

起初國際聯盟在調解國際矛盾、促進國際合作、發展國際貿易等方面發揮瞭一定的作用。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法國元氣大傷,他們對整個國傢聯盟的掌控力也逐漸衰弱,與此同時,英法兩國的國際地位下降,這讓他們在世界上缺少瞭部分話語權。

國際聯盟主要的作用是調解國際矛盾,如果一個國傢喪失瞭公信力和統治力,其結果可想而知。也正因如此,國際聯盟無法阻止在世界各個地區逐漸發展起來的戰爭萌芽。

從法西斯的侵略擴張開始,國際聯盟已經形同虛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國際聯盟的眾多成員都采取冷眼旁觀的政策,部分國傢甚至加入到這場日漸焦灼的戰局之中。

羅斯福認為二戰之後的世界格局應該繼續沿用國際聯盟的形勢,設立四個常任理事國,而這四個國傢必須對整個世界擁有足夠的統治力

換句話說,倡導重新建立世界秩序的四個國傢必須是無可置疑的大國。羅斯福心中已經有瞭四個國傢的人選,分別為英國、美國、蘇聯、中國。

國際新秩序

選擇這四個國傢成為新的國際秩序的領導者,羅斯福有充足的理由證明自己的合理性。

首先,英國是整個歐洲的中心,其地位不容置疑。18世紀60年代,英國率先完成瞭工業革命,實現瞭工業的迅速發展,經濟由此騰飛。那時候的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它的殖民地遍佈世界各地,而英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盡管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元氣大傷,但是英國還是取得瞭戰爭的勝利,於一個國傢而言,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尤為重要。縱使二戰之後英國的國際地位大不如前,它依舊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其次,蘇聯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傢,同時也是戰後兩極格局中的重要一極。蘇聯幅員遼闊,疆域廣大,其實力不容置疑。

顯而易見,蘇聯占盡瞭天時地利人和,作為橫跨歐洲和亞洲的強國,他的統治范圍為它日後解決國際爭端的時候擁有的話語權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作為戰爭的中流砥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瞭重要貢獻,其國際地位也不斷提高,彼時的蘇聯已經成為瞭一個擁有世界影響力的超級大國。

作為世界的霸主,美國必然成為重建國際秩序的主要成員之一。盡管美國建國時間較短,但是他憑借著自身發展的優勢逐漸趕超其他老牌資本主義國傢,百年發展,世界看到這個新生國傢的朝氣與活力

一戰結束之後,美國的綜合實力其實已經在英國、法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傢之上,二戰之後,美國更是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大發戰爭橫財。在其他國傢忙於戰爭出現經濟鏈斷裂、軍需物資短缺的時候,美國已經成為瞭全世界最大的軍火供應商。

戰爭進入收尾階段,美國加入戰局,不僅拉攏瞭反法西斯同盟,還在世界面前樹立瞭一個負責任、講究人道主義原則的大國形象。

最後,中國作為世界秩序的最後一極也承擔著極大的責任。或許在某些人看來,中國是四個國傢中唯一的一個發展中國傢,與此同時,戰爭給中國造成瞭巨大的經濟創傷,世界上的許多國傢都采取觀望的態度

然而事實的真相是,經過戰爭的捶打,中國正在自我強大的道路上奮力奔跑。作為世界上最早的抗擊法西斯的國傢,中國是世界成員的模范先鋒,起到瞭很好的帶頭作用。

自1931年開始,中國就憑借著一己之力對抗日本法西斯,1937年,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全面打響,一個侵略國,一個守衛者,雙方都拼盡全力。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法西斯的重要成員,日本罪大惡極。然而此時應該在國際戰場上的日本深陷中國的泥淖,長期的持久戰讓日本的經濟出現瞭巨大漏洞,資源後備不足,實在無暇顧及其他。

中國憑借著一己之力拖住瞭日本,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瞭重要貢獻。與此同時,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在國際社會有著一定的話語權,同時也具有代表性。

在羅斯福看來,英國、蘇聯、美國、中國四個國傢幾乎占據瞭世界人口的半數以上,隻要這四個國傢團結一致,世界新的秩序便能夠和諧穩定發展。以四個國傢為主要核心建立的新的國際秩序,不會出現某一力量再次發動世界性大戰的可能性。

事實證明,羅斯福當年的構想是合理的,當代社會跟隨著羅斯福的思路,建立瞭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他贏得瞭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在處理重大國傢問題、調和國傢矛盾等方面也發揮瞭重要的作用。

大國擔當

羅斯福說,未來的世界秩序,需要四個國傢共同維護,其存在有著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從國傢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卻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啟示。

首先,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同時也是實現國傢自身發展的基礎。回顧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大型戰爭,其出發點都是為瞭更好的發展,然而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戰爭給人們帶來瞭什麼呢?無窮無盡的死亡,眾多人傢破人亡,妻離子散,整個國傢的人民都處於巨大的悲痛之中。作為戰爭的發起者,國傢又從中獲得瞭怎樣的收益?

經濟的垮臺、政治的混亂、物資緊缺……從第一聲槍聲響起的那一刻起,世界上就沒有勝利者。

對於一個國傢而言,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是發展自身經濟的前提,而穩定的環境必須以國際環境穩定為前提。每個國際社會的參與者都對維護世界和平有著重要的責任,重建和平穩定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沒有一個局外之人。

其次,事物復雜多變,國際社會亦是如此。在羅斯福看來,英國、蘇聯、美國、中國都應該成為重建國際秩序的中堅力量,然而幾十年過去,國際形勢也發生瞭極大的轉變。

原本最為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傢蘇聯解體,分裂成瞭無數小國傢,大廈將傾,所有人都措手不及。那時候實力最弱小的中國,如今逐漸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更多的中國聲音被聽到,大國力量得到瞭淋漓盡致的體現

國際形勢變化多端,世界和平也充滿著未知。曾經的國際成員頭破血流,如今他們相安無事,力求發展,然而未來究竟如何,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性。

最後,前路漫漫,專註自身的發展才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羅斯福之所以選擇英國、蘇聯、美國、中國成為國際社會的領導者,其實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戰爭記憶,而這些也是四個大國通力合作的基礎。

顯而易見,四個大國被放在一個政治聯盟裡,任何人都不敢輕舉妄動。在相互牽制、彼此制約的情況下,各個國傢都抓緊時間發展自身,取得瞭顯著成果。倘若他們為瞭自身的利益同從前一樣挑起爭端,如今的世界或許又是另外一副滿目瘡痍的景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人們真正應該做到的事情是決不後退,傷痛的戰爭記憶已經永遠沉浸在歷史長河之中,我們能做的,唯有向前看,絕不回頭。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