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9·11事件的一張照片,直到2011年才被解禁

災難,拒絕遺忘

遺忘,是比災難本身更震撼人心的悲劇。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句話傢喻戶曉。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生活大爆炸,讓人們每天都在被迫接受著眼花繚亂的信息,日常生活中也許已經很難會主動想起那些曾經震撼心靈的時刻,但說起唐山大地震、印尼大海嘯,說起“9·11”事件,一定能喚起很多人共同的慘痛記憶。

“9·11”事件當天,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轟然倒塌的瞬間,恐怖分子劫持的航班撞擊的似乎不隻是雙子塔,還有全世界人的心靈。

與這個畫面截然相反的是,有一張著名的影像,以一種異常安靜的態勢,同樣震撼著全世界人。這張照片一面世就引起瞭軒然大波,隨即被禁,直到2011年才解禁。這背後有著怎麼難以言說的故事呢?

襲擊,震撼世界

“9·11”事件,是指2001年美國恐怖襲擊事件。這場人為的災難,是美國本土發生的最為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對美國乃至世界格局的發展都影響深遠。2001年“9·11”事件以後,美國股票市場大跌,旅遊業受到嚴重沖擊,大量航空公司破產或者重組,更為嚴重的是給美國人,特別是紐約人帶來瞭無法平復的心靈創傷。

“9·11”事件之所以被稱為美國本土最嚴重的恐怖事件,是因為事故現場實在過於慘烈。2001年9月11日當天,恐怖分子劫持瞭175號、11號、77號和93號4架航班。其中175號和11號航班是波音767,77號和93號航班是波音757。

9月11日上午,先是被劫持的175號航班突然撞擊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北塔,隨後,當地時間9:03,被劫持的11號航班撞擊雙子塔南塔。

當地時間9:37,被劫持的77號航班撞擊瞭華盛頓的五角大樓——美國國防部所在地。當地時間10:03,另一架被劫持的飛機——93號航班,因為乘客的激烈反抗,墜毀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尚克斯維爾鎮,避免瞭更大規模的恐怖襲擊事件。

“9·11”事件中,被劫持的4架航班上的幾百名乘客無一生還。世貿中心摩天大樓及周邊幾棟超高層建築相繼倒塌,裡面有成千上百的工作人員遇難,建築物倒塌還砸死砸傷很多普通民眾……據統計,“9·11”事件直接導致3000多人死亡。

僅如此,因為爆炸物中含有致癌物質,參與“9·11”事件救援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有近6000人都罹患瞭癌癥和生理疾病,而且這個數字還一直在增加著。

墜樓,瞬間永恒

“9·11”事件已經過去近20年瞭,美國人,特別是紐約人,近五成的人會經常想起當時的災難現場。事件發生後,為瞭不給美國人帶來心靈上的“次生災害”,世貿中心大樓倒塌的畫面極少出現在美國的電視臺,不得不使用時也是非常的小心謹慎。

有一部反映“9·11”事件當天,93號航班被恐怖分子劫持之後墜毀事件的電影,就因為劇情過於真實、畫面過於殘酷,被禁止在美國紐約州上映。

雙子塔被撞擊的瞬間,很多正在摩天大樓中工作的人,在恐懼中絕望的尋找一線生機,紛紛選擇從高樓中一躍而下。事故現場的很多記者也拿出相機記錄瞭這悲壯的一幕。那張一面世就引發軒然大波的攝影作品正是記錄瞭那一刻。

那是一張新聞攝影作品,名為“墜樓的男子”(Falling Man),是美聯社攝影記者理查德·德魯在“9·11”事件當天的9:41分抓拍到的。

照片中,世貿中心北塔,罹難男子身著深色西褲淺色襯衣。慘烈的瞬間,畫面卻似安靜無聲,那一刻,世界仿佛被摁下瞭暫停鍵。平靜的海面下總是波濤洶湧,無言的吶喊最震撼,這張看似安靜的照片讓觀看的人驚心動魄,各大媒體也不約而同地紛紛把它刊登在頭版。

他是誰,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一時間熱議紛紛。

但很快,這張照片就因為侵犯遇難者隱私,被禁止傳播。

直到2006年,墜樓男士的身份才被揭曉。這名叫喬納森·佈裡雷的罹難者是世貿中心雙子塔北塔頂層“世界之窗”餐廳的一名音響師,遇難時年僅43歲。

據他妻子回憶,“9·11”事件當天,喬納森和平常一樣,和她道別後,前往世貿中心上班,隻是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再回到傢中。

9月11日,美國紐約當地時間8:45分,恐怖分子劫持的175號航班撞向世貿中心雙子塔北塔,隨即燃起熊熊大火,喬納森所在的頂層遭受重創。情勢異常危急,也許是感覺到瞭求生無望,喬納森選擇瞭從雙子塔頂層一躍而下,極其悲壯的結束瞭自己短暫的一生。事發當時,正在對準北塔抓拍的攝影記者理查德·德魯,無意中記錄下瞭這一刻。

影像,留存創傷

在一場宏大的災難裡,個人的死亡往往隻是一個數據,顯得微不足道。喬納森墜樓的瞬間影像,卻讓每一個看到的人內心掀起狂濤巨浪。“9·11”事件的慘烈也在這張貌似安靜,實則驚心動魄的照片中被留存,被傳遞,引發著人們經久不息的思考。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類在根處緊緊相連。今年,當全人類都把目光聚焦在看不見的敵人身上時,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句話都有瞭更深的體會。

恐怖襲擊是文明社會共同的敵人,倒塌的世貿中心大廈已經在廢墟之上重建,人類也要在對和諧、和平的追求中,勠力同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