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國傢認清現實,2500萬疫苗不問美國要,直接拿現金找中企下單

又一國傢認清現實,2500萬疫苗不問美國要,直接拿現金找中企下單-圖1

圖為摩洛哥民眾

近日,據媒體報道,在疫情面前又一個國傢認清現實,計劃對國內80%的成年人接種疫苗,大約為2500萬人,這個國傢就是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然而摩洛哥正在考慮使用中國疫苗,2500萬疫苗不問美國要,直接拿現金找中企下單,那麼一旦摩洛哥宣佈使用中國疫苗後,其它第三世界國傢會陸續跟進嗎?

又一國傢認清現實,2500萬疫苗不問美國要,直接拿現金找中企下單-圖2

圖為摩洛哥民眾

作為人口隻有3600萬的小國,摩洛哥新增疫情感染人數已突破總人口數的1%,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疫情較嚴重的國傢之一,緊要關頭摩托哥第六世國王MOHANMEI向政府下達瞭命令,表示一旦針對疫情的疫苗經過檢驗可以使用,就要將疫苗免費分發給每個摩洛哥民眾免費使用,用以預防疫情的擴散和遏制疫情的發展,而目前制定的計劃是先將2500萬成年人定位優先接種疫苗的群體。

又一國傢認清現實,2500萬疫苗不問美國要,直接拿現金找中企下單-圖3

圖為疫苗

摩洛哥國王還設定瞭對國民進行疫苗接種的註射期,表示國民可以在規定期內前往註射地點免費註射,在疫苗的註射上,針對優先註射的一批人群,將采取平等的策略,不論是官員貴族還是民眾,都可以免費接診疫苗,摩洛哥國王則堅信這種舉動將能夠提升民眾的生活幸福指數,而摩洛哥國王也是這次疫情全民註射的負責人和主辦者,這筆費用的大頭將會由摩洛哥國王及政府支出。

因為疫情擴散和傳播的速度都很快,因此摩洛哥政府目前已經采取瞭管控措施,國內的咖啡館、餐廳、電影院、商場、清真寺全部關閉,隻保留瞭外賣送餐和必需品銷售點,提供民眾維持日常生活的必須性服務,在關閉公共場所後,摩洛哥政府也對民眾進行勸導,盡量待在傢中不要出門,這盡量減緩疫情擴散的當前,摩洛哥政府正在考慮使用哪個國傢的疫情進行全民註射。

又一國傢認清現實,2500萬疫苗不問美國要,直接拿現金找中企下單-圖4

圖為疫苗

當前摩洛哥正在和病毒做激烈鬥爭,已經有超過6000人死於病毒,因此國王將目光放在瞭兩種候選疫苗上,分別是中國國藥集團研發的疫苗,以及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公司聯合研發的疫苗,針對這兩種疫苗的測試,摩洛哥官方表示,中國疫苗在進行註射後,副作用明顯要小很多,目前摩洛哥已經訂購瞭1000萬劑疫苗,剩下的上千萬疫苗訂單很可能也會采購中國國藥集團的產品。

中國疫苗被看好,是因為還有個技術原因,那就是英國開發的疫苗,需要通過冷鏈進行運送,也就是疫苗必須在零下70度的溫度中,進行長途運輸的保存,才能在註射時發揮作用,這種冷鏈運輸由於對運輸條件較為苛刻,因此註定不方便進行大規模長途運送,而中國似乎即將在不久後,推出不需要冷鏈運送的候選疫苗,這種疫苗將不會對溫度有苛刻的要求,因此未來國產疫苗可能更具競爭力。

相關新聞

  • 強行索要中國疫苗數據?現場對話暗藏激烈交鋒,汪文斌表態很堅定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 全文833字,閱讀約需2分鐘 抗擊疫情是當下世界各國最為關心的頭等大事,新冠疫苗上市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進行疫苗的大規模接種,但是歐美國傢卻遇到瞭難題,那就是疫苗的產能始終跟不上,訂購瞭西方疫苗的國傢並不是人人都有疫苗可用。於是大傢把目光轉向瞭中國疫苗,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就強行索要中國疫苗數據,中國外交部已經對此做出瞭回應,話語交鋒中,中國已經明晰地表明瞭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看上中國疫苗 中國疫苗的優勢有很多,比…

    2021-02-27
    0
  • 局勢緊張之際,西部邊境再發流血沖突,4人受傷,軍方火速發聲

    圖為緬甸武裝力量 近日,據媒體報道,在局勢緊張之際,最近靠近雲南的西部邊境再次發生流血沖突,緬甸北部三支民族地方武裝爆發沖突,導致4人受傷,隨後緬甸軍方火速發聲,呼籲地方武裝保持克制,在疫當前停止毫無意義的流血沖突,多方應該采取克制的態度,利用對話溝通解決分歧,共同對抗緬甸正在遭遇的最大問題,對於緬甸境內再次發生的沖突事件,也有網友疑慮,會影響到中國西部的安全嗎? 圖為緬甸武裝力量 由於緬甸北部與中國接壤,因此很多網友疑慮也是理所應當,…

    2020-12-15
    0
  • 中美對話剛結束,美防長就對中國釋放一重要信號,全球發現不對勁

    文案:曾正 編輯:正昊 美國做慣瞭世界警察,不但經常對政治制度不同的國傢的內政進行幹涉。最近美國新防長就飛到瞭印度,“指導”莫迪如何施政。 美防長指導印度國內政 最近美國國務院的高級幹部非常忙碌,此前國務卿佈林肯攜新任國防部長奧斯汀抵達日本,以加強日美同盟關系。隨後兩人同訪韓國,在韓國兩人分道揚鑣,佈林肯緊急趕往阿拉斯加與中國展開高級會談,奧斯汀則飛往印度。據央視新聞報道,奧斯汀將在印度工作三天,重點工作是鞏固印美國防關系,研究中印邊境…

    2021-03-29
    0
  • 剛從阿富汗撤軍,美國就要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基辛格有言在先

    如果說二戰後哪個國傢發動的戰爭最多,美國稱第二恐怕沒有哪個國傢敢稱第一,作為戰後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傢,美國一直將軍事力量視作是維護其全球霸權重要支柱。 美軍結束阿富汗戰爭,意在中俄?‍ 俄4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公開表示,他將結束一場美國建國以來經歷的最長時間的戰爭,這場戰爭就是阿富汗戰爭,從2001年美軍入侵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權以來,這場戰爭已經持續瞭整整二十年,歷經瞭四位總統。 在這二十年間一共有2442名美軍士兵在阿富汗戰爭陣亡,…

    2021-05-04
    0
  • 俄羅斯最大的威脅是誰?不是美國,一旦徹底爆發或成下一個蘇聯

    自從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就在國際上暫時取代瞭蘇聯的位置。雖然和當年蘇聯的影響力還差的很遠,但是西方國傢著實被當年美蘇對峙的恐怖氣氛給嚇怕瞭,所以非常害怕俄羅斯在得到充足的發展資源之後,會迅速的回復實力。所以一直以來西方陣營對於俄羅斯的打壓還有制裁態度都是非常明確的,而俄羅斯在西方國傢長年的制裁之下,也是苦不堪言。現在能夠在國際上依舊保持威懾力,還是因為當年蘇聯留下的底子還是太厚瞭。俄羅斯最大的威脅是誰?不是美國,一旦徹底爆發或成下一個蘇…

    2020-09-09
    0
  • 英國瞞報變異病毒三個月,英媒卻想讓中國背黑鍋,華春瑩強勢回擊

    新冠疫情大流行已持續一年多的時間,在此期間全球多個地區相繼出現瞭病毒變異的情況,不過比較幸運的是都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在去年12月,當英國首相約翰遜承認在該國發現瞭一種傳染力提升70%的變異新毒株後,立刻引發國際輿論嘩然。 一時間各國紛紛對英“關上大門”,甚至有外媒給英國扣上瞭個“歐洲病夫”的帽子。誠然英國在這一波疫情中承受瞭很大壓力,但其也有明顯失職之處——將變異病毒發現的時間晚報瞭三個月! 上述瞞報的言論,是一名澳大利亞學者在批評…

    2021-01-20
    0
  • 佈林肯萬萬沒料到,沒等來默克爾的屈服,中方卻已經挺身而出

    眾所周知,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因為美國一直奉行“美國優先”,損害瞭德國等多個國傢利益,導致德國對美國態度“不溫不火”。 德國總理默克爾甚至多次在公開場合反駁特朗普的言論,美德兩國已經出現“裂縫”。 德國如今在英國脫歐之後,已經成為歐盟“領頭羊”,拜登在上臺之後便“馬不停蹄”想要拉德國加入美國“反華戰車”。 美國國務卿佈林肯此前在出席歐盟各大會議上,也多次向德國等多個國傢宣傳美國“反華”政策,但是這並沒有受到德國歡迎。 默克爾此前…

    2021-04-24
    0
  • 中國人正歡度假期,美國人卻收到驚天噩耗,“反華分子”心態炸裂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 全文864字,閱讀約需2分鐘 新冠疫情雖然兇猛,但在中國,疫情已經得到瞭控制,人們的生活也已經回到瞭正軌,經濟也在逐步復蘇,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這和政府的領導,人民的萬眾一心脫不開關系。時間來到10月份,中國人開始歡度假期,但大洋彼岸的美國卻受到驚天噩耗,”反華分子”心態都炸裂瞭,美國雖然強大,現在卻始終現在疫情的泥潭不可自拔。 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來自環球時報的消息稱,近日中國迎來瞭一…

    2020-10-09
    0
  • 中國失去耐心轉守為攻:對美提兩清單三底線,這次盟友紛紛避開

    中國已經對美國失去瞭耐心?這一次姿態轉變信息量極大:兩清單三底線說明瞭什麼?這一次美國的盟友們沒有跟上,反而紛紛避讓? 圖為中美會談場景 一直以來,面對域外國傢特別是美國的挑釁,中國大都采取的是防禦姿態。一方面這受限於中國的國力,另一方面也是基於中國的對外政策所采取的的應對舉措。但是事實證明,一味地克制忍讓是換不來和平的。 近段時間,以美國為首的域外勢力頻頻挑釁。最新的中美會談上,中方就指出,在對待中國問題上,美國既想壞事做絕,還想好處…

    2021-07-28
    0
  • 中伊4000億訂單達成!美:極力阻止殲-10C進入伊朗!

    伊朗和美國不死不休的矛盾。 伊朗和美國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美國過去幹預瞭伊朗70年,曾經的伊朗聽信瞭美國的忽悠,差點喪失瞭國傢主權。伊朗因為石油產量豐富被美國盯上,在特朗普上臺的這幾年,又不禁加大瞭對伊朗的制裁,還派無人機炸死瞭伊朗少將蘇格曼尼,正因如此,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矛盾已經形成瞭不死不休的地步。卡紮菲聽信瞭美國的話廢除核武器,結果屍骨無存,伊朗曾經也相信美國的話簽署瞭伊核協議,結果說廢就廢被制裁至今。因為沒有核武器和強大的國防軍力…

    2020-08-06
    0

轉載請註明出處: 又一國傢認清現實,2500萬疫苗不問美國要,直接拿現金找中企下單 - PUA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