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澳大利亞人眼中的中國: 當你越瞭解中國, 就越喜歡她

第一次見到Jerry Grey時,他正從一個典型的中國小巷子裡快步走來。中等身材的他,步履如風,讓人看不出他已年過六旬。一路上,Jerry邊走邊用中文跟周圍的街坊鄰居打招呼。

Jerry已經在中國生活瞭16年,他出生於英國中北部,在倫敦當瞭十年的警察,28歲時移民到澳大利亞。由於喜歡到不同的地方體驗生活,2004年,因為一則英語教師招聘廣告,他來到瞭廣東中山市。

“來中國之前,我聽說中國是不發達的地方,有些生活用品很難買到。我第一次到中國時,在行李箱裝瞭兩大瓶洗發水和一堆肥皂,後來發現這完全多餘,中國的超市有我帶來的所有東西,而且更便宜,質量也好,這完全出乎我的預料。”Jerry說。

Jerry坦言剛來中國時並不適應這裡的生活,由於語言障礙,他無法和學校以外的人進行交流。後來,Jerry結識瞭現在的中國妻子梁鈺華,在她的幫助下,才逐漸安頓下來。

在中山生活多年,Jerry的根已經紮在瞭這裡。他說,一開始隻是打算在中國待一年左右,沒想到一來就是16年,“當你越瞭解中國,就越喜歡她”。

愛遊覽中國大好河山的Jerry,已經去過很多地方。尤其是過去幾年,他三次騎行中國,從南到北,從北到南,途徑廈門、福州、長沙、武漢、重慶等20多個城市。

在旅途中,Jerry以一個澳大利亞人的眼光,見證瞭中國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烏魯木齊到中山

看到中國短短幾年的滄桑巨變

Jerry對中國的扶貧計劃早有耳聞,不過他隻是偶爾在報紙或網絡上看過一些報道,這對他來說陌生而遙遠。他真正開始對扶貧有切身感受,是去年的事情。

2019年,Jerry和妻子一起來到位於中國西北部的新疆,他們從烏魯木齊一路騎行回中山,全程約5000公裡,這次旅程花瞭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五年前,Jerry曾經沿著相同路線騎行過一回。那是2014年,他和另外一位好友,從中山騎行到烏魯木齊,然後原路返回。他們途徑甘肅和寧夏一些貧困地區時,看到那裡的道路坑坑窪窪,路上私傢車很少,沿途的旅店條件也非常糟糕,路邊可以看到有人還住在窯洞裡。

2019年的再次騎行,在相同的路線上,他發現瞭中國的巨變。

“去年,當我們再次經過寧夏的時候,從前的貧困地區面貌已經發生瞭很大的變化,沿路的窯洞還在,但是已經沒人住瞭。當地新建瞭學校、電影院、購物中心、餐廳和酒店,道路也翻修一新。短短五年的時間,寧夏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Jerry說。

不僅是新修道路、蓋瞭新房之類的事情,在Jerry看來,最重要的是政府把這些貧困地區引進瞭市場,這是通過修鐵路實現的。他體驗瞭在中國常常聽見的俗語“要想富,先修路”。

“我看到一些小城鎮現在也有鐵路瞭,當地人可以通過火車將商品運送到中國其他地區,甚至世界各地,人們能乘坐火車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鐵路也為西部地區帶來更多的遊客、更多的產業以及更多的資金。”Jerry說。

幾天前,Jerry從網上訂購瞭一些新疆棗子,大概兩天時間,從中國西部的新疆農場上摘下來的棗子就送到瞭中國東部的廣東中山。盡管已經習慣瞭網上購物,但中國快遞的物流速度依舊令他感到驚訝。

中國西部發生的變化是“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在廣東和廣西,Jerry也看到瞭同樣的變化。

2006年,為瞭幫助一些貧困傢庭,Jerry和妻子來到廣西的一個村莊。村裡的道路崎嶇不平,他們不得不在離村莊8公裡外的地方下車,徒步走到村莊。一路上,他看見當地人依靠驢子往商店運送貨物。

十年後,驢子不見瞭,取而代之的是一輛輛貨運汽車。

“如果你看中國過去一些地方的照片,往往看起來很破舊。如果你現在去那些地方,會發現那裡已經煥然一新。這就是中國速度,這裡的發展太快瞭,就連我住的中山,也和當初我剛來的時候大不一樣瞭。”Jerry說。

富裕的城市幫助貧困的城市

“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中國有句古老的諺語,叫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Jerry說,在西方也有一句相似的諺語,”If you give a man a fish,you feed it for a day.If you teach a man to fish,you feed him for life.”

在Jerry看來,這就是中國政府在扶貧中做的事情,不僅僅給貧困地區資金,而且還為當地人提供相應的資源和技能。

“我很喜歡中國的制度,一個富裕的城市幫助一個貧困的城市,這可能就是社會主義。我看到他們不僅僅給對方提供資金,還為他們提供教育,建設工廠,讓當地人從產業發展中受益。”Jerry說。

比如寧夏的葡萄酒,就讓Jerry留下瞭深刻印象。在騎行途徑寧夏時,他看到當地農民種植葡萄釀造葡萄酒,而且形成瞭葡萄酒產業,一些地區還聘請國外的葡萄酒專傢來幫忙。

“寧夏的釀酒廠裡就有澳大利亞人,他是葡萄酒專傢,中國把他請過來幫助當地人釀酒。”Jerry認為,這是讓人們利用當地資源脫貧的最好辦法。

過去幾年來,Jerry和妻子一直在幫助廣東河源和韶關的一些貧困傢庭,他們也親眼目睹瞭這兩個地區的發展變化。他們看到中國企業傢在當地建設工廠,雇傭當地人工作,然後把商品賣到外地;當地政府送給每個傢庭100隻小雞,這些小雞被養大後再賣出。

“以前,我和妻子每年過節都會給這些貧困傢庭發紅包,讓他們的孩子可以買課本、校服等諸如此類的東西。但現在紅包變得越來越沒有必要瞭,那些傢庭已經富裕起來,有的傢庭還蓋起瞭樓房。”Jerry說。

見證瞭中國的巨大變化,Jerry認為,“如果沒有中國政府的扶貧政策,這不可能發生,因為這必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部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瞭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