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小心那些一上來就用“親”或“傢人”稱呼你的人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詢師

這兩天突然被朋友拉著一頓吐槽,說自己的相親對象在第二次見面的時候,就對自己動手動腳,真是一點尊重和教養都沒有。

而因為確實不瞭解他們之間發生瞭什麼,所以我也就隻能說一句“這確實有點不合適。畢竟你們才剛認識,這距離與生疏還擺在那兒呢,哪兒能隨隨便便就跨越。這有些事情啊,隻有關系近瞭之後才能做”。

雖然並不是每位朋友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但我想對於“有些事情,隻有關系近瞭才能做”這句話,多數朋友還是比較認同的。

隻是當我們從討論狀態回歸到現實生活中的時候,是否依舊“沒有不同意見”,就是另外一個話題瞭。就好像:

在網絡購物突然興起的時候,人們將“無論說什麼都帶上一句‘親’”的講話方式,稱之為“淘寶體”。而即便這麼多年過去瞭,當你詢問客服的時候,客服對你的稱呼也多半是“親”與“親愛噠”。而對著這樣的稱呼,我們似乎並沒有多少厭惡。

這是否能理解為“其實就算關系不那麼近,有些隻有熟人才能做的事情也可以做”?

那如果隻見過一面的異性突然就用特別親昵的稱呼你,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我想會有朋友覺得“他是不是對我有興趣呢,那看樣子可以發展發展”,也會有朋友覺得“突然這麼稱呼,這個人是不是有些輕浮”,而同時也會有朋友覺得“這人肯定不靠譜,哪兒有沒怎麼見過面就這樣稱呼的”。

除瞭這三個也還有一些“對這些稱呼沒有什麼感受”的朋友。但現在你也看到瞭,除非是我們同樣對對方有興趣,不然都會覺得“這樣的行為確實有些不合適”。

而這放在購物狀態時也是可以說的通的,即,我們現在也對這傢店有興趣,所以對方這種略帶曖昧和親昵的稱呼,我們並不排斥,甚至會覺得“看樣子可以發展發展”。

這時候也就是說“關系的遠近”在這類情況中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態度”,即我們對對方有多少興趣。

不過在這裡,我倒是對“店傢用如此親密的稱呼”這個行為比較感興趣。

為什麼他們要選擇用這樣的稱呼、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潛在的客戶呢?

親與親愛噠,這往往是戀人、愛人、夫妻之間的稱呼。而處於親密關系中的兩個人,之所以選擇這樣的稱呼,也自然是為瞭突出對方的重要性、自己對對方的重視,以及自己對對方的心意。

這樣的稱呼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叫出口的,一般也隻有在兩個人關系相對比較濃烈的時候,才會去使用。而使用這樣的稱呼,也會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心意和“我很重要”,這樣一來就又反過來再次拉近瞭他們之間的距離。

“親密的人用這樣的稱呼本就正常,這又能說明些什麼呢?”

沒錯,剛剛的描述確實有些顯得多餘和廢話,但它們作為接下來內容的鋪墊,還是需要存在的。

“因為距離近瞭才用親昵的稱呼”、“使用親昵的稱呼又再次拉近距離”,這確實沒什麼異常的。但是所有的好都有對應的代價,那“拉近距離”又需要付出些什麼呢?

我們還是回歸到親密關系中。

現在有一位異性正在追求你,與此同時也有其他異性對你展現出瞭愛慕之意。你雖然也想談個戀愛,可內心中的糾結依舊讓你不知道該選誰。

接著一段時間過去瞭,那些對你展露愛慕之意的人隻剩下瞭一個,而也隻有這一個一直都有在對你好。

面對這樣的堅持與堅定,你也有些感動,於是選擇和他稍微接觸接觸、於是選擇信任對方。

因為現在雙方都有瞭發展一下的意願,所以單方面的堅持變成瞭雙向的奔赴,那接下來關系升溫、更加信任對方、更加依賴對方、有更多親密接觸、開始互道“親愛的”就自然而然的出現瞭。

而當他們的關系越來越好之後,基於親密、信任與在意,他們也會不自覺的忽略一些東西。就比如男方可能為瞭玩遊戲,而撒一些“我要去出差”、“我要陪領導吃飯”、“我要去辦事”的小謊,但女方不會有任何懷疑。

在這裡我舉瞭一個不那麼嚴重的例子,但是更嚴重的情況是存在的,而男女雙方都可能遭遇。如果你覺得需要再豐富一下的話,那我想,這時候自己的想象力就是一個很好的幫手。

可能在看這篇文章前半段的時候,會有一些朋友產生“這寫的都是什麼,並沒有太多內涵”的想法,接著可能會出現“哦,原來是想要表達那些做網商的,用這樣的稱呼是為瞭‘盡快拉近距離’”這樣想法的改變,那到現在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當我們正好想要買一些東西、對某傢店感興趣時,店傢的親昵稱呼與熱情是不是很容易就能收獲我們對其的信任?那隨著信任的增加,是不是剛剛提到的風險也就增加瞭呢?

“博取信任”,是很多營銷行為的開始;而“陷入信任”,我們就會因為對對方的信任失去理性與判斷,很輕易的就相信對方的說辭。

相信瞭對方的說辭之後,接下來我們是不是就任由對方擺佈瞭呢?

很多培訓機構在講課的時候都會用“傢人”這個詞、也都會為能使用這個詞而找出很多諸如“我們難得聚在這裡”、“我們都有同樣的目的”、“我們都有同樣經歷”等看似合理的理由。但實際在做的就是“拉近關系”與“獲得信任”。

那接下來我們究竟收獲什麼,便由對方決定瞭。

雖然並不是所有的培訓機構都心懷叵測,但我覺得這種“我失去瞭判斷能力”、“我已經分辨不瞭對方傳遞給我的信息究竟是真是假”、“對方傳遞的信息,我可能照單全收”、“我已經被他人操控”的狀況,其實還是蠻嚇人的。

任何事物都伴隨著需要承擔的代價和風險。而“選擇信任”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和風險,則是將傷害自己的權利與匕首交給瞭對方。

這時候,如果我們的信任十分廉價,那也就代表著自己將要承擔巨大的風險,而我想你並不願意讓自己活在這樣的狀態裡。

當然,我並沒有想要去營造“他人都是不可信”的氛圍,而是想要傳遞“你要小心一上來就特別親密的人,這很可能是‘套路’的開始”、“要經由自己慎重判斷後,才能去選擇‘是否信任’對方,而不是僅僅因為‘感動’”這兩個意思。

而對於那些“容易感動”,或者說“比較缺愛”的朋友,一定要特別註意這一點。因為他人看似溫暖的稱呼與三言兩語,就能讓他們特別觸動,甚至很快就“親如一傢”。

是的,有些隻有關系近瞭才能做的事情,必須等到關系近瞭才能做。你覺得呢?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