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市值陣營中表現最差,伊利為何總是跑不贏其他白馬?

大市值龍頭企業的股票拿在手裡,總會有一種踏實的感覺。但是優等生裡也總會有排名墊底的,我們可以對比食品飲料板塊中所有千億市值的企業近三年的漲幅,伊利不幸成為瞭精英班級中的“差生”。

都是A股優質資產,都是長跑白馬標的,伊利為啥跑得這麼慢呢?白酒不斷新高領漲、醬油不斷新高領漲,為啥賣牛奶的伊利始終不能成為帶領大消費沖鋒陷陣的排頭兵呢?

一、伊利的基因很不錯

在解決這些疑問之前我們需要知道,為什麼我們可以將伊利與茅臺、海天等企業對標,是因為伊利同樣有著好公司的強大基因。

我們可以將牛奶跟醬油對比,它們都沒有技術上的護城河但是都具有剛需屬性,按目前大健康的發展趨勢,牛奶的剛需性隻會越來越強。對比雙匯發展也是類似,“肉蛋奶”都是並列的必需品。我們還可以對比啤酒,二者都具有飲料屬性,毛利率十分相似,啤酒、白酒不是天天用,但牛奶可以天天喝。

從市場格局上看,海天的市占率約15%、雙匯約4%、青島啤酒約20%,伊利則有25%,都是從同質化產品市場中殺出來的龍頭。

但是從估值上來看,茅臺市盈率51,海天市盈率96,青啤市盈率60,而伊利隻有33。在消費普遍高估值的環境中,20-30的“正常”估值就算是低估瞭。

二、漲不起來是因為這些?

我們可以翻一翻投資者們對貴州茅臺的分析文章,大多數都逃不過對整個白酒行業前景的判斷,很少有人會僅僅抓著預收賬款、貨幣資金等財務指標去分析。

在研究大市值龍頭企業時,我們更多是從企業的經營戰略、行業賽道等方面入手,千億市值的大型企業很少會存在財務上的大問題,或者說它們財務狀況早被大傢拆幹凈瞭。

那麼對於伊利,我們就順著乳制品行業的方向去尋找問題。

1.乳制品行業遇到天花板?

關於伊利,看空者使用最多的一個理由就是乳制品行業已經遇到瞭天花板,未來能遇見的增速已經十分緩慢。而伊利又是市場上占有大份額的行業龍頭,可供實現新發展的想象空間就更小瞭。

從數據上來看,2009-2016年是我國液體奶產量迅速提高的發展期,2016年以來,乳制品行業整體增速顯著放緩,進入低速增長的成熟期。這樣看,乳制品行業的確進入瞭一個天花板階段。

然而這並不代表著行業中的企業也一定會面臨自身發展的天花板木,我們可以對標青島啤酒。我國啤酒行業早在2013年就進入瞭成熟期,啤酒總產量從5000多萬千升負增長至3000多萬千升。

但青島啤酒的股價可不是一直下行的,啤酒的高端化在今年終於有所收獲,股價幾乎翻倍,啤酒的高端化趨勢與牛奶的低溫奶趨勢是相似的。一個行業的生命周期是相對固定的,但一個企業的生命周期卻可以有著多條二次增長曲線。

對於伊利來說,低溫奶或許就是一個新曲線,而且伊利的產品矩陣非常廣,從各種花式酸奶到礦泉水飲料等都有涉及。所以說雖然天花板是存在的,但是舊天花板是可以被打破的。

2.資本不喜歡雙寡頭?

提到賣牛奶的企業,首先想到的就是伊利和蒙牛。這兩傢企業已經打下瞭國內乳制品的半壁江山,行業多年維持雙寡頭競爭的格局。

伊利之所以沒辦法像茅臺海天一樣領漲,會不會是因為雙寡頭的市場格局呢?確實是有一部分原因的:兩傢企業雖然一個A股上市一個港股上市,但都是在同一個市場內競爭,價格戰也是要打的。兩傢企業會起到互相制約的效果,目前來看雙寡頭的格局也將會長時間持續。

但是對標傢電行業,格力和美的在白色傢電行業算是兩大巨頭,目前的發展都很成功;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也競爭多年,不妨礙可口可樂成為偉大的企業。

還有好消息是,今年的疫情又讓老二蒙牛與老大伊利的業績差距越拉越大瞭。

3.低溫奶才是大趨勢?

奶制品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們在超市普通櫃臺成箱買的常溫奶,一種是在低溫櫃臺買到的新鮮低溫奶。在未來,更加新鮮更加健康的低溫奶將會是發展趨勢。

看瞭很多券商研報提供的數據,一種是:低溫奶市場前三名是光明、三元、新希望,根本沒有伊利蒙牛什麼事;一種是:伊利蒙牛低溫奶市場份額都是百分之十幾。可能是因為統計口徑的差異,反正傳達的信息都是伊利在低溫奶領域做的還不行。

其實這個與啤酒的高端化很類似,雖然是大趨勢但趨勢推進的速度並沒有這麼快,話題炒作的成分還是有的。2013-2018年5年時間,低溫奶市場占比也就提升瞭兩三個百分點。

目前常溫奶市場大約是低溫奶市場規模的3-4倍,所以說伊利所在的常溫奶市場還是絕對夠吃的。而且憑借強大規模優勢、渠道優勢去做低溫奶市場也是很容易的。

三、總結一下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伊利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那就是“穩”。雖然也有跌停這樣的意外事件發生,但長期來看,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認為伊利從幾塊錢走到四十幾塊錢的過程,基本都是穩紮穩打,穩健的走勢也讓社保基金等國傢隊成為投資常客。

穩步上升、不急不躁或許才會成為穿越牛熊的優質標的。要問伊利為何總跑不過其他白馬,可能因為伊利是一隻奶牛……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