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從西天來!30萬印度農民抗議,中國是幕後黑手?

執筆/刀小胡、鴿子叨&李小飛刀

人在傢中坐,鍋從天上來,這次鍋從西天來。

印度30萬農民發起的“挺進新德裡”運動愈演愈烈。周三,印度消費者事務、食品和公共分配部部長、人民黨成員饒薩赫佈丹維突然就此表示,中國和巴基斯坦是農民抗議活動的幕後黑手。

丹維聲稱,莫迪是印度農民的總理,其任何決定都不會對農民不利。並暗示“有人不喜歡”莫迪政府為農民謀福利。

但是丹維沒有給出任何證據支撐他對中巴的這一指控,並很快招致印度其他政治人物毫不客氣的批評。

馬哈拉施特拉邦政黨濕婆軍發言人就“猛烈抨擊”丹維將中巴拖入農民抗議引發的騷亂中,並指責丹維已失去理智,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1

丹維已經不是第一次因為發言引起爭議瞭,作為馬哈拉施特拉邦人民黨領導人,他曾經嘲笑農民要求州政府采購更多的“豆子”是惡習,是叛徒!

且不說他一貫荒腔走板,印度農民抗議幕後黑手這個鍋,繞地球一百圈也落不到中國頭上。

此次抗議活動主要是針對印度政府出臺的三個有關農業改革的法案,分別是《農產品貿易和商業(促進和便利)法案》《農民(授權和保護)價格保證協議和農業服務法案》《基本商品(修正)法案》。

這三項新法案,簡單點說,就是允許農民直接向私人部門售賣農產品(主要是小麥、稻谷、豆類等糧食作物)。而在此之前農民必須先將農產品運到政府管理的大集市(Mandi)上,售賣給政府特許的中間商,再由他們轉售給批發商、食品加工企業等。

新法案的初衷其實是放大市場在農產品銷售環節中的定價作用,推行類似於國內的“農超對接”“農社對接”模式,減少中間商“賺差價”。

但是,在抗議的農民看來,如果讓大企業直接采購農產品,那麼們將獲得定價權,農民無力與大企業面對面議價,可能失去土地和收入。

時至今日,印度農業仍然以小農經濟為主,80%的農場主擁有土地數量不超過2公頃,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很弱,他們仍然依賴政府能夠發揮“兜底”功能,在遇到幹旱等極端情況下,能以最低價格將糧食出售給政府部門。而新的法案要求直接將農產品出售給私人企業或超市的方式缺少兜底價格保障,有可能使其收入受損。

盡管莫迪一再向農民喊話,保證“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法案”將使農民受益,但抗議的農民並不買賬,雙方已經進行瞭七輪談判,各執一詞,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而抗議活動則大有全國蔓延之勢。印度多地的公共交通、批發市場、商業街區、鐵路等開始罷工。據全印中央工會統計,最多時有約2.5億人參與罷工,聲援農民的抗議示威。抗議的農民表示,12月14日,他們將封鎖所有通往德裡的高速公路,在印度人民黨辦公室前靜坐抗議以及在各地區總部前抗議示威。

2

面對印度農民一波更比一波高的抗議浪潮,莫迪政府可能覺得有點委屈,還稱參與示威的農民都是受人“挑唆”、誤解瞭政府的純良動機?

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印度農民此次激烈的抗議活動與政府通過法案的方式有很大關系。

農業改革法案出臺前,印度政府沒有獲得農會組織的充分理解,在遭到農民強烈反對的情況下依然提交議會通過。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利用瞭自己在議會擁有的多數席位,置反對黨關於成立專門委員會討論該法案的建議於不顧,僅以口頭表決的形式快速通過瞭法案。

實際上,莫迪上臺以來,執政黨在議會的多數席位使政府習慣瞭在幾乎所有重大改革問題上采取單邊行動,忽視與反對黨和利益相關方的溝通。

印度媒體稱,這已經成為一種風格,即采取突然的、破壞性的政策來改變現狀,比如2016年的廢鈔令、2019年突然取消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在莫迪政府看來,這種戲劇性、突然的舉措是信心和信念的表現。也有一些人將其稱為“Policy by Jhatka”,意為“震動”。

隻是,當這一次涉及到最敏感的農業改革問題,這種模式開始遭遇“滑鐵盧”。

其次,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大部分抗議農民來自印度北部的農業大省——旁遮普邦和哈裡亞納邦。

這些都是印度糧食高產的邦,旁遮普邦還素有印度糧倉之稱,在這些地方特許的糧食中間商仍把持著糧食收購,並形成瞭強大的政治遊說集團,使得任何有損於大集市的改革都難以推進。再加上,現在旁遮普是反對黨國大黨執政,莫迪政府指責此次抗議活動是國大黨煽動的。

同時也有參與抗議的旁遮普組織人士表示,盡管領導人可能有政治上的隸屬關系,但這一活動目前與政黨保持著“安全”距離,沒有設定任何政治議程,不是為瞭政治未來而做這一切。

作為執政黨和在野黨,在國內政治運動中有沒有利用和煽動,這就很難有個所謂評判瞭。再說瞭,有沒有煽動,這也是印度國內的事,跟我們外邊的人扯不上關系。

此外,要真說外部影響,加拿大、美國、英國等印度裔錫克人聚居地區都出現瞭聲援印度農民的示威活動。總部設在美國的“錫克教正義組織”(SFJ)還威脅說,為瞭支持農民的抗議,他們將關閉印度在世界多個城市的領事館,他們正在計劃在倫敦、伯明翰、法蘭克福、多倫多和華盛頓特區領事館的一系列活動。

3

問題是,為什麼一個堂堂部長級幹部能將如此內政的事務甩鍋給鄰國?

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澤米爾阿萬認為,印度習慣於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他人。歐洲公益組織“EU DisinfoLab”最近就發佈報告說,在過去15年間,總部位於印度新德裡的Srivastava集團假借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名義,在世界范圍內發佈瞭750多條抹黑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虛假新聞。

印度農民騷亂事情本身並不復雜。如果印度政府滿足瞭農民的要求,那麼這場風波就會立即結束。如果強硬派不滿足農民的要求,騷亂可能會延長。

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小雪介紹,目前參與抗議的主要是北方幾個以印度教和錫克教徒為主的邦,所謂巴基斯坦和中國煽動穆斯林的說法子虛烏有。

印度農民騷亂的根源在於政府長期對農民利益的漠視,農民長期積鬱不滿,更擔心改革後生活狀況會進一步惡化,因此不願讓步政府,政府退無可退,如果後退,莫迪臉上也難過得去,同時他也不擔心,因為議會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印度人民黨的手裡。

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龍興春認為,對印度內部事務,中國和巴基斯坦既沒有興趣,也管不到。印度這個國傢有個特點,是對外來幹涉和批評的反應非常強烈,認為自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傢,無論做什麼都有正當性;同時本能的把內部批評和矛盾外部化,當國內出現問題時,不管有沒有證據先怪巴基斯坦已經成為套路,偶爾也會搭上中國。

由於印度民主政治的特點,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的代表都可能進入議會,政治人物素質參差不齊,甚至可能是文盲,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中,難免口無遮攔,當然這隻是個別人士個別情況,多數政治人物是不會這麼反智的。

龍興春說,惡性民主政治競爭所導致利益紛爭,是印度多年改革難以推向深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必然導致部分人的短期利益受損,這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平衡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但印度民主政治下,政府弱勢。很多明明大傢都認為該做的事,卻沒有人做,執政黨做瞭,反對黨會為瞭反對而反對,因為如果改革成功就是現政府的政績,對反對黨今後的選舉不利。

在刀哥看來,從英國“脫歐”開始,西方民主政治下政治人物玩弄話術和規則推卸責任的趨勢越發明顯,並在新冠疫情中呈登峰造極之勢,極大削弱瞭西方民主制本身的制度公信力。

就印度來說,獨立70年,現代化之路始終磕磕碰碰,與忙於遊目四顧,始終不能定下心來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有很大關系。

圖片來自網絡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