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心態變瞭?為遏制中國發展變得歇斯底裡,究竟在怕什麼?

摘要: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大傢可能一直很疑惑,那就是為啥美國突然變得如此不友好,很多政客為瞭遏制中國的發展,甚至已經到瞭歇斯底裡的地步。

以往咱們從國際政治的角度,從中國力量崛起,挑戰美國霸權的角度做瞭解讀。這種解讀可以幫大傢瞭解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但是卻很難解釋美國社會內部對中國態度的變化。最近我看到瞭一篇報道,一位來自英國的中國問題專傢,對此談瞭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覺得很有道理。今天咱們就結合這位學者的研究,跟大傢一起做個解讀。

在這位學者看來,今天美國人之所以對中國的心態發生變化,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霸權心態和中國的崛起,這兩者之間形成瞭一種反差和刺激,讓今天的美國人心態變瞭。說白瞭就是美國的帝國主義大國心態在作祟。

長期以來,美國在全世界擁有壓倒性的全球霸權,“美國是天下第一”這個認識深深的刻在瞭一些美國人的骨子裡。因此,面對中國的迅速崛起,面對眾多領域被中國超越,被中國領先,美國的第一反應就是從各個方面極力去阻撓和打壓。

說到這兒,可能很多朋友,特別是從事經貿工作的朋友深有體會,在幾十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並非現在這樣。那個時候,盡管中美之間存在著諸多分歧,但是作為企業,作為個人,大傢對美國的感受並不是今天的遏制甚至敵視。

在這位學者看來,從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當時中國的崛起是在一個相對穩定而且,對中國非常有利的國際環境中進行的。當時的中美之間處於一個非常良好的互動關系當中,當時的美蘇冷戰,美國從戰略上需要拉攏中國,而與此同時,當年的中國經濟剛剛開始改革開放,處於市場經濟的發展起步階段,跟美國,跟世界比都落後太多,差距巨大。

這個時候美國社會對中國的心態,除瞭戰略上的要拉攏的盟友之外,還有一層認識就是貧弱的中國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甚至還可以通過幫助中國,滿足很多美國人施舍般的優越感。

雖然中美兩國有著不同的社會制度,但那個時候在美國社會看來,他們可以通過幫助中國發展經濟,改變中國的社會制度,他們認為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會走向西化。這種心態在西方人中很普遍,他們認為這個世界的現代化之路隻有西方一條,中國想走向現代化,走向經濟成功,最終一定會西化。

就這樣,美國對中國的這種態度持續瞭幾十年的時間,那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呢?在這位學者看來,轉折點發生在2008年。這一年,中國成功舉辦瞭北京奧運會,這一年世界爆發瞭金融危機。

這一次的金融危機給美國經濟造成的傷害非常大,是自1931年以來,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大危機。在這位學者看來,一直到今天,美國和西方都沒有從這場危機中真正走出來,經濟仍然處於疲軟狀態。

然而,通過2008年奧運會向世界展示瞭自己已經今非昔比的國力的中國,雖然同樣經歷瞭這場經濟危機,卻很快走瞭出來,很快就恢復瞭之前的高速增長。到瞭2014年,按照購買力平價的方法計算,中國的GDP趕上瞭美國。為什麼說2008年是個轉折點呢?因為中國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已經不再是那個貧弱的東方大國,已經以一個蒸蒸日上的經濟強國的面貌出現瞭。

這個時候,中美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瞭變化,中國經濟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存在,相反已經開始威脅到美國長期霸占的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位置。更關鍵的是,中國在自己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上,不但沒有改變自己去追隨西方的道路,相反中國對自己選擇的道路越來越自信。自信來自於成功,中國經濟的成功,中國對世界金融危機的成功抵禦,都在強化著中國人的道路自信。

西方人有些人一直期待著不改變自己道路的中國,會遭遇危機,結果遭遇危機的反而恰恰是自己。這個時候,面對經濟的停滯,面對傳統勞動階層對失業、收入下降的不滿,美國社會的焦慮開始蔓延,隨之而來的是民粹主義的興起。

多方面因素綜合的結果就是,中國這個從1972年開始的合作夥伴,逐漸被美國社會視為是威脅和挑戰。美國社會對中國的這種認識,隨著特朗普政府的當選,全面又系統的浮出瞭水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