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醫療器械集采或納入骨科耗材 行業長期投資價值窪地有望形成

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郭冀川

日前,首輪國傢級醫療器械集中采購談判正式結束,冠脈支架產品的均價被拉低到700元左右,首選產品的價格更是壓到瞭469元,而此前掛網價格普遍在10000元以上。

近期一份《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購數據快速采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在業內流傳,內容顯示,人工骨髖、膝關節,骨科材料,心臟除顫器等產品將納入采集與監測品類,同時還將對第一批血管介入類、非血管介入類、起搏器類、眼科類產品進行增補。

《證券日報》記者聯系國傢醫療保障局工作人員表示,該文件的確是國傢醫療保障局下發的文件,下發對象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療保障局。

集采范圍有望擴展到行業主要大類

普華有策研究中心統計,2019年全球醫療器械子行業占比中,心血管占比為12%,骨科占比為9%,是醫療器械領域較大的細分門類。在第一輪集采主要針對心血管冠脈支架後,市場就預期下一個醫療器械集采對象是骨科類高值耗材。

此前一些省市已完成相關骨科類高值耗材的集中采購試點工作,集采後產品價格明顯下降。例如對於吻合器類產品,在今年8月,重慶市、貴州省、雲南省、河南省醫用耗材聯合集中采購中選結果公佈,吻合器平均降幅達73%,最高降幅為97%。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方面,今年8月,江蘇省第三輪集采談判後,初次置換人工膝關節平均降幅67%,最大降幅81%。

北京看懂研究院醫療行業研究員陳喬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兩次醫療器械全國集采的產品信息看,都屬於產品成熟、競爭激烈、高附加值、用戶基礎大的產品,雖然一些產品有細分龍頭企業,但遠未達到壟斷級別。從集采影響來看,由於一些產品是醫療器械企業的主要盈利產品,在集采價格的打壓下,會影響到公司預期營收及利潤。

陳喬珊表示,骨科耗材中,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涉及國內上市公司數最多,其中不乏行業龍頭,但該領域市場份額主要由外資品牌占據,如果實施全國集采後,有可能在價格壓力與規模優勢下,大幅提高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

廣州眾成醫療器械產業高級研究員鄭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集采是對現有成熟產品的洗牌,例如第三代冠脈支架,從最早的研發生產到目前的市場成熟,已有近十年時間,國產化企業數量較多,對於醫保局來說有大定價權。而擁有核心技術以及行業壟斷性產品的醫療器械企業,造成的影響有限。

行業短期風險加劇長期投資邏輯不變

雖然有藥品全國集采的前車之鑒,但第一輪醫療器械集采後,醫療器械板塊的股價依然震蕩下行劇烈。鄭珂認為目前市場對醫療器械板塊雖然有悲觀情緒,但並未產生非理性的投資判斷。

一方面,早在今年9月國傢已有冠脈支架全國集采的動向,心血管領域的上市公司股價已提前反應,因此在集采結果出來後,相關公司股價處於階段性低點,並未發生重創。另一方面,疫情期間醫療器械板塊上市企業的營收擴大對股價的推動也到達頂峰,集采促使瞭醫療器械公司股價進行技術性回調。

隨著集采的常態化,市場優勝劣汰也刺激企業的科技創新、產品迭代、全產業鏈佈局、入局上遊原料端等行為。鄭珂認為可以遵循藥品集采的投資邏輯,投資者應該關註擁有核心技術、在研新產品的企業,選擇全產業鏈佈局、上下遊佈局的穩定型企業。同時,及早洞察後續集采的信息動向,避免被市場情緒控制投資節奏。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集采的目的是壓縮中間商利潤,讓企業與醫保部門直接對接,但也會降低公司的利潤。如果核心產品未能納入集采目錄,或者納入集采但降價幅度較大,都會影響到公司的投資者信心和股價表現,因此近期不適合投資者介入醫療器械板塊。

張翠霞說:“從長期投資角度看,醫療器械板塊經歷兩輪集采影響後,有望形成一個價值窪地,因為集采帶來的行業洗牌,那些已經提前進行轉型,具有強研發能力且產品迭代的公司會脫穎而出。另外要重點關註的是,醫療器械板塊有更強力的國產替代政策,那些仍處於國外壟斷的醫療器械產品,其國產化放量也是未來投資者追逐的熱點。”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