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發行降溫 分化進一步加劇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即將過去的11月,基金發行市場熱度明顯下降,新基金月度發行數量創年內新低,基金發行份額也處於年內較低水準。與此同時,新基金發行冷熱分化進一步加劇,爆款基金逆勢出爐的同時,也有多隻基金募資艱難。

業內人士指出,市場持續震蕩,投資者情緒漸趨謹慎,賺錢效應弱化影響基金銷量。另外,今年新發基金創歷史記錄,供應趨於飽和,激烈競爭下頭部效應會更加明顯。

新基金發行“冰火兩重天”

從新基金整體發行情況看,11月份以來,新基金發行節奏大幅放緩。數據顯示,按基金認購起始日統計,截至11月27日,本月新發基金僅有42隻,為今年以來的月度最低值。即使10月份包含國慶長假,當月也有62隻新基金啟動發行。從募資份額來看,這些新發行基金中已經成立的產品合計募資1883.84億元,處於年內較低水平。

具體到新發基金的品類,權益基金仍然是基金公司佈局的重點,競爭較為激烈。據統計顯示。截至11月27日,本月以來啟動發行的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合計28隻,占比達到66.67%。

事實上,以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自8月以來基金發行數量連續數月處於低位水平。今年8月、9月、10月的發行量分別為73隻、90隻和62隻,月發行份額也都處在今年月度平均發行份額之下。而從今年3到7月,基金發行數量均在110隻以上,尤其7月時爆款基金頻現,月度募資規模合計達到7000億以上。

基金發行市場整體降溫的同時,仍有基金認購火爆,宣佈提前結束募集並啟動比例配售方案。比如,11月18日首發的嘉實動力先鋒再現超百億元資金認購,一日售罄;稍早前限額120億發售的匯添富數字生活六個月持有同樣一天售罄,單日吸金達到200億元。

不過仍有一批基金產品陷入延長募集期甚至發行失敗的窘境。以某傢公募一隻18個月定開的偏股混合型基金為例,該基金公司於18日公告稱將該基金延長募集期至11月30日,這已是該基金自9月14日首次開始募集後的第五次延期。11月24日,某大中型公募宣佈旗下一隻六個月持有期偏債混合型基金將原定11月25日的募集截止日調整至12月16日。

延長募集期的同時,也有基金募集失敗。統計顯示,11月以來已有6隻基金宣佈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包括2隻混合型基金、3隻債券型基金和1隻股票型基金。而截至11月27日,今年以來已有22隻基金宣佈募集失敗。這些發行失敗案例多數來自中小型基金公司。

頭部效應或將更加明顯

對於近期基金發行降溫現象,華南一傢公募產品總監表示,“基金發行熱度與市場情緒緊密掛鉤。四季度以來股票市場延續震蕩行情,債券市場繼續調整甚至出現債券違約、基金“踩雷”,信用風險高企。在此背景下,投資者情緒不是很高漲,進而影響到新基金募集。”還有業內人士表示,產品高度同質化可能是影響基金發行難以走出“靠天吃飯”困境的重要原因。一位公募銷售人員透露,高度相似的產品明顯分流瞭客戶,而且客戶主要湧向頭部公司的產品。這與基金公司貼標簽式的營銷手段不無關系,投資者更多是奔著前期賺錢效應高的行業而來,而未必認真考察過公司及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是否合適。

而針對部分基金募集困難的狀況,上述公募產品總監直言,“基金行業分化明顯,大公司旗下明星基金經理掛帥的產品將市場上大多數資金吸引過去以後,部分中小基金募集情況不樂觀。”在他看來,頭部基金公司占領渠道優勢,營銷能力也處於領先位置,直接擠占瞭中小基金公司在發行市場上的份額。

“今年新發基金火爆,截至11月27日,年內已成立的新基金規模高達2.8萬億元,全年發行規模有望突破3萬億。目前全市場有6000多隻基金,是股票的2倍左右。從供需角度看,基金市場趨於飽和甚至供過於求,當投資者冷靜下來後,就會挑選頭部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新產品。換言之,市場上的錢就那麼多,大多投向在品牌、投研團隊、渠道方面均有豐富積累的頭部公募。未來隨著這些公司核心優勢的不斷加固,基金行業的馬太效應會更加突出,並會集中體現在發行市場上。”深圳一位公募人士表示。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