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CPI並非很高,為何居民感受物價卻不低?錢“貶”在哪兒?

沒錢的人有沒錢的煩惱,但是有錢人也有有錢的煩惱。很多人經常說富人的世界我們不懂,畢竟有些人一頓飯的價格,就是普通人一年的純收入。但是對於富人來說,他同樣要面臨一個問題: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其實就是貨幣貶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錢不值錢瞭”。相信大傢都有這種感受,小時候和現在,十塊錢的購買力明顯不同,小時候1毛錢還能買個棒棒糖,但是現在的棒棒糖,1塊錢起價……

通貨膨脹是任何國傢都無法避免的情況,但是通脹也分“良性”和“惡性”。中國人最喜歡存錢,但是殊不知,有時候你得到的利息,可能還跟不上貨幣的通脹速度,也就是貶值速度。或許十年後你把存款拿出來,加上利息購買力還不如十年前。

不過我們所感受的通脹,和官方給出的標準通脹又是不同的,真正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是CPI,但是消費者們不難發現,官方發佈的CPI數據,和我們的直觀感受可以說是“大相徑庭”。

就拿豬肉來說,2019年因為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導致CPI一度也跟著上漲,但是從2020年1月份開始,豬肉價格有所回落,而CPI也跟著有所下滑。但是從全年公佈的數據來看,CPI的官方數據,和我們感受的直觀物價,並不相同。

在高位運行瞭大半年之後,2019年的CPI終於落地,根據官方數據統計,2019年CPI同比增長瞭2.9%,這個數據和上年相比漲幅僅0.8個百分點,而且在國傢預測的3%的可控范圍內。

官方公佈的CPI在可控范圍內,但是消費者感受到的物價卻不在可控范圍內,豬肉就不用說瞭,就連蔬菜和水果,一個月之後的價格都不同。100塊錢在這個月和下個月的購買力,明顯有所差距。

這就出現瞭明顯的矛盾,官方統計的數據結果,和我們的直觀感受明顯不同,CPI的數據確實不高,但是我們的錢“不值錢”也確有其事,那麼兩者之間的矛盾點究竟在哪兒?

其實答案很簡單,兩者都沒有錯,隻不過官方統計的數據中,有不少數據並沒有納入其中,包括資產價格、投資這兩大方面。而這兩大方面中有一個數據十分重要:房價!

我們的感覺沒有出錯,官方的統計也沒有出問題,隻不過是數據並不完善而已。要知道,過去十年的房價漲幅,是遠遠高過同期CPI漲幅的。我們的錢不值錢瞭,很大程度上並非是物價的影響,而是受到瞭房價的影響。

我們的CPI數據表現很平穩,但是另一方面因為房價的上漲,大傢的消費支出越來越多,很明顯這樣發展下去,是不利於大傢日後的消費,也不利於其他產業的發展。所以說,CPI的官方數據和我們的直觀感受,很大程度是因為房價的變化所以產生瞭“差異”。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