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火急火燎,印度摩拳擦掌,雙方一拍即合,果然與中國有關

自從中澳關系遇冷以來,澳大利亞多宗對華出口商品受到瞭不利影響,其中就包括澳葡萄酒、大麥、牛肉、煤炭和棉花等。而在澳大利亞對中國經濟依賴程度非常深的情況下,雙方關系一旦僵化,對澳大利亞商品出口產生的打擊就是“災難級”的。對此,澳大利亞三管齊下,一邊呼籲要和中國展開溝通對話,一邊又叫囂要將中國告上世貿,近日,澳大利亞更是直接將目光盯上瞭自己的鐵桿盟友印度,指望印度可以代替中國當一個“接盤俠”。

病急亂投醫還是胸有成竹?

綜合多傢外媒報道,雖然近年以來澳大利亞一直在強調“貿易市場多元化”,試圖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可惜收效甚微。直到今年,澳大利亞甘願充當美國“馬前卒”,對中國發起無端挑釁導致中澳關系持續惡化,乃至於影響到雙方的貿易往來以後,澳大利亞才火急火燎的找起瞭“接盤俠”。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和第二大主要經濟體,又豈是那麼容易就能找到替代品的?

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則“病急亂投醫”將目光轉移到瞭印度身上,指望印度市場可以接納那些本來要售往中國的大麥和葡萄酒。彭博社12月1號發佈的一篇報道就指出,不斷增長的人口和富裕人群對精釀啤酒的追求,意味著印度很有可能在接下來幾十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費市場,而大麥作為生產啤酒的原料,自然也會需求量暴漲。再加上有跡象表明印度方面可能會增加大麥進口一事,澳大利亞似乎已經找到瞭合適的“接盤俠”,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澳大利亞想找印度“接盤”困難重重

據彭博社報道,雖然澳印兩國大有“一拍即合”之意,但現實未必有澳方想象的那麼好。澳方想找印度代替中國,首先就需要正視兩個問題。一是印度的啤酒市場規模和中國相比簡直差距懸殊,據悉,去年印度的啤酒市場規模約為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5億),中國則為8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71億),印度的市場規模甚至不到中國的1/10。這對澳大利亞大麥種植商來說,簡直是“天上地下”。

其次,澳大麥出口印度還需要解決檢疫問題。彭博社指出,由於植物檢疫等問題,近十年來澳大利亞出口到印度的大麥少之又少。而盡管目前雙方都有一定的合作意向,但就算印度在某種程度上放寬檢疫限制,澳大麥通關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中方早已有言在先,澳大利亞聽好

此外,早在今年5月份,中國商務部就宣佈要對原產自澳大利亞的大麥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澳大利亞方面則於8月份向中國提出瞭“復審”的要求,遭到瞭中方的拒絕。11月份,澳大利亞再次老調重彈,宣佈澳方將針對中國對澳大麥征收雙反稅一事,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目前尚未有明確結果傳出。

最後,關於中澳之間的貿易問題,中國早就多次做出瞭嚴正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曾回應稱中方對於發展中澳關系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我們始終認為,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澳關系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共同利益。希望澳方多做有利於中澳互信與合作、符合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精神的事,為推動中澳關系重回正軌提供條件。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