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眼看盤: 銀行股是補漲行情

本周二,A股大漲,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1.77%至3451.94點,深證綜指漲1.64%至2286.55點,創業板綜指大漲2.13%,科創50指數漲1.35%。盤後數據顯示,北上資金大幅凈流入162.93億元。

前一天沖高回落的大金融展開反撲,這是滬指反攻最重要推動力。銀行分類指數即使近期漲得較多,可年內累計漲幅仍然是負的,這說明這波銀行股上漲行情迄今也隻是補漲行情。除大金融上漲外,市場另一熱點是汽車板塊,長安汽車漲停,但比亞迪僅漲2.71%。

周一股指收盤帶長上影倒錘線,形態十分難看,但周二卻以大陽線反包,這樣的形態預示著大概率還會上攻。

當前上證綜指形態看上去蠻好,可其他各板股指同步性較差,比如創業板、科創板離前高還有距離。隻有當多數板股指創出新高後才能產生較充足的賺錢效應,人氣才能徹底激活。大金融、資源股、科技板塊同時上漲一兩天還成,想有持續性上漲對流動性要求太高。本周一央行意外釋資,但我相信央行肯定還是克制的,稍有松動後一般又會轉向“謹慎”。

如果周三上證綜指創下新高,也許震蕩就在眼前瞭。投資者在實際操作中應註意節奏,短線並沒必要急著追漲,不如等震蕩時再視情形尋找相對低點參與。

明年的股市其實較難操作,因為核心資產調整不太充分,典型的如醫藥、白酒等。大金融位置相對較低,可僅憑大金融極難支撐一波行情。資源股或周期股方面,也不會比大金融好到哪去,長期滯後品種想翻身得借助基本面重大變化,在樓市及基建很難有太大刺激的背景下,這類股多半也是修復性行情。

股市難操作,與機構投資者力量占比越來越高及與隨之而來的“操作趨同性”造成的,既然大傢都識貨,那麼優質股自然就難以深跌。投資者得接受這個現實,然後可據此調整一下操作習慣,比如說對龍頭股的下調空間的預期可壓縮一下,建倉目標不宜定得過低。沒有辦法買到便宜貨的後果就是無法獲取厚利。這聽著令人沮喪,可機構市就是這樣的,誰也沒有辦法。聰明人太多時,可能誰也沒水喝。

投資者想取得超常規收益,可能不得不在科技股中尋找,當然同時得擔負一些風險。似乎美股中的投資者也面臨選股難題,美股中的一些活躍資金同樣是以科技股為主。

在科技股炒作中,普通投資者選股會有困難,一般有兩個折中的做法,一是參與科技主題股票型基金,二是分散持有多隻科技股。如果投資手中已有優質科技股,這倒相對好辦,不要輕易松手即可。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