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是什麼,讓中國傢庭的女人幸福感降低?

何謂“幸福”?

《啟蒙文》定義幸福:幸福是人的精神或者意志對自我進行覺知時的滿意狀態。愚以為,幸福是一種感知,源於自我認知的不斷調整。

從人類認知學角度來看,幸福產生的根源在於差異化。這種差異性,讓幸福變得千變萬化。

生活中,自我覺醒不夠,引起的思維偏差,導致面對世事變遷,情緒至上,智商下限。以至於,讓後悔充斥心中,所以,痛苦就是距離幸福越來越遠的絆腳石。

幸福要素

幸福是一種抽象的人的感知。它劃分為四個維度:滿足、快樂、投入、意義。圍繞維度,幸福又有鮮明的層次。低層次的幸福藏在物質中,高層次的幸福倚在精神世界裡。

女人的幸福感源於愛與被愛

女人的一生中,不同階段對於幸福的定義不同。

幼年時,父母的關愛和夥伴的陪伴,是幸福。

青春期,自我肯定與內心豐盈,是幸福。

青年時,擁有穩定的事業和愛人,是幸福。

年邁時,有一知心人伴身側,攜手看夕陽,是幸福。

女人組建傢庭以後,幸福感普遍減低,根源在於女人沒有切換好身份的改變。

比如,當女人成為瞭母親之後,不僅要照顧好孩子,還要照顧好傢庭,這是傳統觀點硬壓在女人頭上的帽子。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長時間內,對孩子全方位的照顧,會影響對傢庭整體的付出,從而導致其他傢庭成員的不滿,進而引發傢庭矛盾。

當女人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時候,幸福感會瞬間降臨,反之,會痛苦。

影視劇《都挺好》裡的女主蘇明玉,原生傢庭的影響,讓她不再相信愛情。

但是,在她沉浸在愛情裡的時候,原生傢庭裡面的那些傷害,被愛治愈,然後她與自己和解,與父親和解,過著簡單而幸福的生活。

所以說,愛是治愈痛苦的良藥,是感受幸福的捷徑。

幸福落入凡塵,究竟什麼謀殺瞭我們的幸福?

物欲橫流、心靈空虛、安全感頓失、自我懷疑與否定……

這些,都是阻礙幸福持久的因素。

消極的情緒讓人離幸福愈來愈遠。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當一個女人成為瞭母親之後,她不再是單一身份。

工作、傢務、陪娃壓在女人身上,喘不過氣。

去年火遍朋友圈的育兒是“喪偶式育兒”,指的是夫妻雙方在育兒上,隻見到一個人的身影。

結合實際,更多地指向父親沒有參與到育兒的過程中來。

當一個人面對各種壓力,還無人可以傾訴的時候,就容易使壓力內化,造成自己情緒抑鬱。

所以說,幸福的對立面是痛苦。

人生中有多次轉折,會讓你從幸福與痛苦的夾縫中,艱難求存。

比如,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會讓人沮喪;欲望滿足以後愉悅感消失時,這種無趣讓人失望。

所以,痛苦“謀殺”瞭幸福。

如何獲得幸福?

幸福看似簡單,實則復雜。人類在每一次追尋幸福腳步的時候,都會被幸福的本質迷惑。幸福其實是樸素的,沒有華麗的外表。淡淡的情、濃濃的愛、簡單的飯,就構成瞭一日幸福盛宴。那麼,身處繁華如何獲得幸福呢?我們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01)、保持童心,熱愛生活,延續那種對美好事物憧憬的情愫。童心,是一個人對美好事物最初的認知。保持初心也是獲得幸福最便捷的途徑。而擁有童心,則是保持初心最原始的模樣。一個心有疲態的人根本無從感受“童心”的力量。

02)、 在付出愛的同時享受被愛的感覺。愛人是一種能力,享受被愛更是生活情趣。沒有人天生就會愛人,但是可以在後天的學習中讓自己懂得如何去愛一個人。愛,可以治愈人生各階段中的一切痛苦。被愛,可以讓人沐浴愛河,懂得愛,能夠讓人更好的享受愛。一個人的幸福看似是渺小的,但是一群人的幸福就可以為社會穩定奠定基礎。

03)、擁有自己為之奮鬥的事業,在每日的挑戰中,獲得存在的意義。概括地說,幸福是一種積極地、使人愉悅地感覺。工作是讓人安身立命的存在,在工作中享受幸福,是一個人不斷成長的路徑。

研究發現,外向的人、放下執念的人、享受獨處的人、有夢想的人,更容易獲得幸福。“永恒”的幸福,需要“向死而生”的勇氣,每一次獲得幸福都需要自我調整,和涅槃。願你能與平靜和空虛為友,身處幸福而知平凡。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