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中的反黃金原則:你對別人的好,其實早已被暗中標好瞭價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人際中的黃金關系指的是,我們想要別人怎麼對待我們,我們就要率先使用這樣的方式對待他們。

和黃金原則相反的人際關系法則叫做反黃金原則——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應該怎樣對待我們。這樣的反黃金原則會產生破壞關系的惡劣效果。

高期待

如果一個人在人際關系中運用瞭反黃金原則,那麼我們可以形容這個人不善於處理自己的期待,這個人希望別人來滿足他的期待,尤其是需要以特定的方式來滿足他的期待。

這麼形容這種類型的人,大傢可能會感覺很抽象,仿佛和我們身邊的人沒有什麼關系,我們可以舉兩個具體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追求女生的男生,這個男生選擇使用瞭什麼方式呢?

他對這個女生很好,這個男生在剛開始追求這個女生的時候,卑微得像舔狗一樣。

如果這個女生是一個缺愛的女孩,她就會被這個男生打動。

但就算她被男生感動瞭,他們在一起瞭,他們的關系也不會長久。因為這個男生是一個沒有魅力的人,他實際上是在通過對女生好,來換取女生喜歡他的回報。

也就是說對女生好是這個男生的手段,他們在一起之後,這個男生就會想要得到回報。

如果這個女生是一個不缺愛的人,她根本不會被這個男生吸引。

接下來是第二個例子。生活中一些自媒體會對女性的男朋友有著一個理想化的標準。

很多女生對男生有著固定的期待,對於男生在情人節、紀念日、兒童節應該做什麼有著固定的標準,甚至是對男生說話方式的一個具體的要求,對直男語錄的批判。

高付出

為什麼不贊同使用反黃金法則?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在於它會破壞我們的自主性。

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的煩惱都是來自於我們不善於處理自己的期待,我們認為別人應該對我們的期待肩負責任。比如,我們希望喜歡的人也能夠喜歡我、我們希望自己膚白貌美多金,我們希望討厭的人不要騷擾我們……

如果我們認為該對我們的期望負責的人是別人,那麼我們就會失去個人魅力,因為我們是脆弱的,也是依附別人而存在的。

生命中重要的課題之一就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期待,我們應該學會自己去消化自己的期待落空的時刻。

第二個原因在於反黃金原則會加速毀滅我們的關系。

反黃金原則是貨幣化的,行為心理學傢在研究人的心理的時候將人的心態分為社會規范和市場規范。

比如說采用一塊錢的酬勞來使人們幫一個小忙,和無償要求人們幫小忙的對照實驗中,後者的答應人數是更多的。

我們在親密關系中切忌量化付出,這樣做的後果是把本來的社會規范轉化為瞭市場規范,它會破壞我們的親密關系。除此之外,如果你在給予對方好處的時候,希望對方也這麼對待你。

有時候對方會覺得你是在控制他,他會感到非常不爽,從而故意不滿足你的期待。

客觀性

在反黃金原則的使用中,有兩種人群產生不同的動機。

第一種動機的人是偽善的,他們自己都無法發現他們的真實動機。

比如說典型的中國式父母:“我對你這麼好,你卻不識好歹”,言下之意就是“我對你好,你也應該這麼對待我。”這種動機的人常常是以對別人好為手段來達到控制別人和得到相同回報的目的。

第二種動機的人是客觀使用瞭反黃金法則的。

我們在探索人類的心理的時候,一定要謹記一個原則,那就是人類的心理是需要達到平衡的,尤其是付出和回報的平衡,很多時候關系的結束就是因為付出和得到無法達到平衡。

如果你喜歡一個人你會變得怎樣?如果你是一個缺愛的人,你在談戀愛的時候你會怎麼樣?

在這兩種情況中你都會過度付出,因為你喜歡對方,所以你把握不好尺度,你想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給對方,這個時候你就客觀地走入反黃金原則的陷阱。

因為你最初的時候確實是不求回報地想要對對方好,但是追求付出和得到平衡是人類的天性,這是由於如果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生存就會存在問題。

隨著時間的加深,你就會不斷反問你自己:“我對他這麼好,他為什麼不能向我對他那樣對待我?”

不僅如此,即使對方以你想要的方式回報你,你還是會覺得你在這段關系中付出更多。

我們在維持親密關系的時候,盡量要發自自己的內心給對方自己想給的東西,以及去看到對方真實需要的東西。在親密關系中需要一個小訣竅,那就是不要過度付出,而是細水長流。

愛有多猛烈,期望就會有多猛烈,同時期望落空就會有多猛烈。愛與期望是同在的。

我們在想要對對方好的時候,一定要正確對待別人的辜負,這樣我們才會更加自由。

當我們把我們的喜歡給瞭錯誤的人,不要去指責對方,而要學會對自己的期待負責,這樣你才會選擇停止繼續對這個人付出。

隻有對自己的期待的人負責的人,才能夠及時止損。

如果我們總是過度付出,那證明我們不是喜歡對方,而是在交付我們內心的空洞和脆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ersonality Psychology》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