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未來行不行,關鍵就看這件事

由跟跑到領跑

△中國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 許倞 國是直通車汪俐辰 攝

“過去一年中,感受最大的是外部開放環境發生變化,重點領域技術‘脫鉤’風險凸顯,對我國提出瞭嚴峻挑戰。”28日,在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清華大學區域發展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上,中國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表示,中國科技未來發展還面臨一些風險挑戰。

許倞指出,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新技術應用和生產帶來瞭新的社會問題,包括國傢安全、就業、社會倫理等。未來奔向科技強國,中國需要由現在大多數領域的“跟跑”,到創造更多“領跑”。

以下為發言實錄摘要:

新的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新的科技創新為我國建設科技強國創造瞭良好的機遇,同時應當看到,我國今天在研發投入、產出規模上已經超出瞭很多國傢,科研的質量也在不斷上升。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今天構築新發展格局,我國具有非常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強大的市場優勢,這些都為我國下一步走向世界科技創新型國傢的前列提供強大基礎,國際上對我國科技創新目前給予高度評價,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給出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我國已經排在全球第14位,也是中等收入國傢裡發展最快的國傢。

在未來發展當中,我們還面臨著很多風險和挑戰,主要的問題是創新能力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過去一年裡,我國外部環境發生瞭變化,重點領域技術脫鉤的風險凸顯,對我們提出瞭嚴峻的挑戰。

另外,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新技術應用和生產業帶來瞭新的社會問題,包括國傢安全、就業、社會倫理,尤其在人工智能等領域。今天提到未來要奔向科技強國,我們要由現在大多數領域的“跟跑”,到創造更多的“領跑”,如果沒有引領科技方向的思維,沒有引領科技方向和產業應用的能力,就難以把握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給我們帶來的機遇,難以贏得主動權。今年新冠疫情也提醒我們,在公共安全領域、公共衛生領域我們的科技儲備也還是不足的。

面向未來,在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編制的思路中要突出自主創新,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按照此次五中全會的要求,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我們新時代自主創新的戰略基點。要突出支撐發展或者叫引領發展,增強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和新發展格局支撐引領作用。更加突出人才為本,充分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把其作為下一步改革發展和政策的著力點。最後還要突出開放合作,以高水平的開放帶動高水平的創新,來共創共建全球創新生態。

對科技自身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處理好國傢發展與安全的問題,同時更要註重趕超與引領的關系。

作為新一輪科技發展規劃,在任務部署上要落實此次五中全會的精神,堅持系統觀念,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四個全面”的總要求來開展研發佈局以及政策的落實。

第一,強化國傢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傢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國傢戰略科技力量應該是在國傢戰略領域能夠承擔起國傢使命的科技創新的國傢隊,是能夠支撐我國在戰略領域裡自立自強的研究機構、一流大學、創新型企業以及最強的企業。當務之急就是要構建國傢堅強有力的研究開發的核心力量。

第二,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要優化學科佈局、研發佈局,推動學科的交叉融合;要推動企業的基礎研究,加強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多渠道增加基礎研究的投入。希望建立以國傢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的機制來加強基礎研究。

第三,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是我國補足創新體系短板,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非常重要的任務。新的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是要構建完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要鎖定關鍵核心技術,鎖定卡脖子的技術,建立自上而下的決策機制、領導機制。新型舉國體制就是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企業的作用,用好我國強大的國內市場。

第四,加速前沿戰略部署,著力實現重點領域的創新引領,加緊部署一些重大項目,力爭和著力實現重點領域的創新引領。

第五,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對科技來說,下一步首先要做好各類科技評價,做好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分配的機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第六,要特別關註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要以應用場景為牽引,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更加鼓勵在社會生產實踐當中提煉出科學問題,加強基礎研究,同時所有的科學研究活動要真正支持國傢實體經濟的發展,支持引領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建設。

第七,科技體制改革以及相應政策方面要更加註重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進軍,同時特別關註新型的中小型高技術企業的發展。

第八,要繼續不斷擴大開放,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這此五中全會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構築集聚國內外優秀人才的科技創新高地。目前我們正在研究,以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面向世界、面向國際的科技創新高地來構築更加開放的學術環境。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