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必須逃離的此岸, 一邊是拼死抵達的彼岸, 地中海悲歌再起, 難民何以為傢?

今年以來,地中海難民船頻頻傾覆,近一千名難民已葬身海底。一邊是必須逃離的此岸,一邊是拼死抵達的彼岸,地中海悲歌再起,難民何以為傢?

事故頻發 今年近千名偷渡難民葬身地中海

一邊是必須逃離的此岸, 一邊是拼死抵達的彼岸, 地中海悲歌再起, 難民何以為傢?-圖1

一邊是必須逃離的此岸, 一邊是拼死抵達的彼岸, 地中海悲歌再起, 難民何以為傢?-圖2

剛剛看到的場景是最近發生在地中海的兩起難民偷渡悲劇。而事實上,類似的悲劇幾乎全年都在這片海域上不斷上演。難民們源源不斷從西亞和非洲的戰亂地區,穿越地中海,前往歐洲國傢。眼下進入瞭冬季,地中海上風大浪高。這也讓難民偷渡的路途變得更加危險和致命。由於難民船普遍十分簡陋,還面臨著嚴重超載、駕駛員技術不過關等問題,很多難民船在偷渡過程中發生傾覆等事故。

一邊是必須逃離的此岸, 一邊是拼死抵達的彼岸, 地中海悲歌再起, 難民何以為傢?-圖3

目前難民穿越地中海的偷渡線路主要有三條,分別是地中海西線、中線、東線。西線: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國前往西班牙;中線:從突尼斯、利比亞前往意大利;東線:從土耳其前往希臘等國。根據國際移民組織的統計,由於各種海難事故,截至11月26日,今年從三條線路偷渡的遇難人數分別為162人、723人和93人,總共978人。盡管總數與往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已經有接近一千人葬身地中海。

剛剛的路線圖大傢可以看到,土耳其是東線的起點,而意大利是中線的終點。起點和終點,連接著必須逃離的此岸和拼命去抵達的彼岸。

起點:船隻簡陋超載嚴重 偷渡成功率不斷降低

一邊是必須逃離的此岸, 一邊是拼死抵達的彼岸, 地中海悲歌再起, 難民何以為傢?-圖4

總臺記者 陳慧慧:在土耳其的伊茲密爾,它離希臘非常近,也是從土耳其到歐洲的一個常規偷渡路線。在調查中發現,首先,這些偷渡的船隻幾乎沒有任何安全性可言,因為大部分的難民他們搭乘的都是橡皮艇,或者是非常小而破舊、有一些簡單引擎的船隻。而且蛇頭們不會去親自駕駛船,通常都是在船開之前,隨機挑選一名難民,進行一個10到20分鐘簡單的培訓,就讓他把船開出去瞭。另外,大部分偷渡的船隻超載的情況非常嚴重。比如,一艘船可能隻能搭乘3到4個人,但是通常情況下,蛇頭會安排至少20多位難民坐上去。難以想象這麼小的船,怎麼可以裝下20多個人。原來在船的中間底部的位置,是一個裝設備機器的非常狹窄的空間,在這裡也會坐滿難民。如果這個船在海上有任何的風浪發生,在這個空間坐的難民他們逃生的機會非常得低。另外,現在偷渡的成功率非常低,一傢敘利亞難民曾經三次嘗試要偷渡都失敗瞭。這三次他們都已經到希臘的海域,但被希臘的海警發現後,在驅離過程中,每一次都發生瞭翻船的事件,他們最後能被獲救也算是死裡逃生。所以,現在偷渡的成功率非常低,但是危險系數非常高。

這些經過千辛萬苦,幸運的難民會穿越地中海,最終抵達向往的彼岸——歐洲,然而,他們能在歐洲過上理想的生活嗎?

終點:港口封鎖收容所人滿為患 兒童難民處境艱難

一邊是必須逃離的此岸, 一邊是拼死抵達的彼岸, 地中海悲歌再起, 難民何以為傢?-圖5

總臺記者 李耀洋:今年以來,疫情已經是成為難民收容救助的一個不確定因素。在四月,意政府推出過一項法令,宣佈意大利不再是安全的港口,在新冠疫情期間,不對救援船隻開放,而難民還是從海陸湧來。今年夏天在西西裡的蘭佩杜薩島上就人滿為患,而當地的篩查能力不足,病毒傳播風險很高,地方官員多次告急,後來隻能租用遊輪作為隔離船,並轉移瞭大批的難民。此外,兒童及未成年難民的處境也非常令人擔憂,時常能夠看到跟隨著父母遷移的兒童,或是四處遊蕩的未成年移民。他們在教育、融入社會等方面,十分欠缺。他們有可能甚至走上歧路,有些未成年人在意大利生活一段時間,就會年滿18歲,就意味著喪失不被驅逐,無條件獲得住宿和監護等專屬權利,增加他們社會孤立、暴力等風險。曾經有當地媒體報道,其中部分未成年人組成團夥,犯下搶劫、販毒,還有傷人等這些罪行。在意大利北部地區,孩子們成年以後,拿到瞭所謂的工作居留,搖身一變又變成瞭蛇頭,反過來從事偷渡移民的生意。

艾蘭之死震驚全球逃難路漫漫悲劇不斷上演

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此後數年,穿越地中海的難民人數達到瞭高峰。地中海邊,悲慘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上演。

一邊是必須逃離的此岸, 一邊是拼死抵達的彼岸, 地中海悲歌再起, 難民何以為傢?-圖6

2015年9月2日,一張照片震驚瞭世界。在土耳其的沙灘上,當時年僅3歲的敘利亞難民艾蘭臉部朝下埋在沙中,靜靜地離開瞭人世。

當天凌晨,小艾蘭的爸爸阿卜杜拉在給蛇頭5860美元後,帶著一傢四口和其它難民一起,乘坐橡皮艇從土耳其博德魯姆海灣出發,駛向希臘科斯島。然而,他們乘坐的小船,在出發後數分鐘,就遇到風浪。

小艾蘭的父親 阿卜杜拉·庫爾迪:我試圖駕駛船隻,但是又一個大浪打來船翻瞭。

最終共有14人喪生,其中包括小艾蘭和他的媽媽以及5歲的哥哥。艾蘭之死,深深刺痛瞭人們的心。

“全世界很容易被一張照片所吸引,卻對照片背後的災難視而不見。”這是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桑切茲的感慨。類似的悲劇仍然重復上演。

一邊是必須逃離的此岸, 一邊是拼死抵達的彼岸, 地中海悲歌再起, 難民何以為傢?-圖7

這兩張照片都是一對兄弟。左邊照片中,哥哥迪拉韋爾4歲,弟弟穆罕默德1歲。他們從敘利亞逃離之後,2016年2月抵達希臘。右邊照片中,哥哥優素福4歲,弟弟尤努斯1歲,他們從土耳其偷渡到希臘的海上溺亡。

一邊是必須逃離的此岸, 一邊是拼死抵達的彼岸, 地中海悲歌再起, 難民何以為傢?-圖8

在這組照片中,左邊的小女孩名叫努拉,6歲,她和傢人從敘利亞阿勒頗逃出來,經土耳其抵達希臘。而右邊是同樣6歲的小女孩蘭德的墓碑,她逃難中在希臘被火車撞倒身亡。

難民船傾覆 難民回憶“死亡之旅”

一邊是必須逃離的此岸, 一邊是拼死抵達的彼岸, 地中海悲歌再起, 難民何以為傢?-圖9

2016年,來自敘利亞的賈卡裡一傢為瞭躲避戰亂由利比亞偷渡到意大利。據賈卡裡回憶,經過6個小時的航行,難民船的引擎突然發生故障。開船的人說,再等40分鐘,意大利就會派人來營救。但就在這時,噩夢發生瞭。船上的人為瞭第一時間搶到救生衣,聚集在船的一側。船體發生劇烈晃動,瞬間傾覆。

在難民船傾覆前,賈卡裡夫婦和一對兒女提前登上瞭救援船。不幸的是,賈卡裡的大兒子沒能一起登船,幾天後,他們聽到瞭穆罕默德死亡的噩耗。

拉希德·賈卡裡:我剛上救援船,回頭看的時候,難民船突然翻瞭。我的天吶,一個人也看不見瞭,船就這樣翻瞭。一個意大利人把我推進救援船,我說,我的兒子,我的兒子。

一邊是必須逃離的此岸, 一邊是拼死抵達的彼岸, 地中海悲歌再起, 難民何以為傢?-圖10

拉希德·賈卡裡的妻子:大兒子當時在靠窗的一側,他邊擺手邊對我說,快走,有人會來救你。他想要我獲救,我的心很痛。

近一年敘利亞難民減少 非洲難民通過利比亞逃往歐洲

面對地中海的驚濤駭浪,逃難的人們穿過硝煙、避過炮火,義無反顧地跳上皮筏鋌而走險,身如浮萍。不僅失去瞭對自己生命的控制,同樣,也漂泊在時代洪流之外。難民的來源到底是什麼?近一年來地中海難民又有何變化?

專傢表示,地中海的難民主要來自戰亂國傢,近一年來,敘利亞局勢趨緩,來自敘利亞的難民數量減少。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傢研究院院長 李紹先:難民問題主要是戰亂造成的。前幾年,東地中海難民主要是來自於敘利亞。2011年,敘利亞在阿拉伯之爭之後,在美國、歐洲國傢的大力推動下,迅速進入內戰狀態。敘利亞的戰亂造成瞭六七百萬的難民,其中三百多萬人流離到瞭土耳其,還有一百多萬人到瞭黎巴嫩,一百多萬人到瞭約旦,這些人成為後來通向歐洲的難民的主力。最近一年多,東地中海的難民有所減少,這是由於敘利亞政府對局勢的掌控能力越來越大,所以,來自東地中海的難民有所減少。但是來自地中海南岸,特別是利比亞的難民還是非常嚴重。2011年,阿拉伯之爭的時候,卡紮菲被推翻後,利比亞陷入出現瞭內戰狀態,東西兩個政府,常年戰亂。來自非洲的大量難民,由於利比亞局勢的動蕩,出現瞭無政府狀態,所以利用利比亞的海岸往歐洲跑。這成為現在地中海難民非常重要的來源。

專傢解讀:解決難民問題 西方國傢須停止幹涉

專傢表示,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傢粗暴幹預西亞北非國傢內政,在攪亂局勢後,卻無力重建支離破碎的社會,更無意幫助這些國傢找到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和民生問題的辦法。

隻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傢停止對地區局勢肆意幹涉,消弭戰端、恢復發展,營造和平的發展環境,才有可能從根源上解決難民問題。

(總臺央視 鄭紅 陳慧慧 李耀洋 王愉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瞭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新聞

  • 中國沒興趣接待!別說美國不想來,沒誠意來瞭也沒用

    拜登在與普京會晤後,美國便開始不斷向中國釋放見面的信號,中國方面並未作出任何回應。 近日,美副國務卿被爆出將會出訪中國,但是根據謝文曼公佈的亞洲行程發現,此次訪問的國傢並沒有中國。外界對此進行推測說中國回絕瞭美國訪問的請求。 最近外國媒體就此事提問外交發言人趙立堅,趙立堅回應:“中方在中美關系是明確的,其餘沒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從趙立堅的回應可以看出對於謝爾曼的訪問,中國是持抵制態度,認為美國並未做好與中國對等談話的準備。 美國要是想…

    2021-07-21
    0
  • 俄媒文章: 中國借RCEP回擊美保護主義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道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11月18日刊載題為《中國回擊特朗普:世界經濟中心移向北京》,副題為《北京向世界倡導貿易自由,以回擊華盛頓的制裁和保護主義政策》的文章,作者系俄羅斯《勞動報》評論員米哈伊爾·莫羅佐夫。文章稱,RCEP的核心與“引擎”是中國,這是中國給予美國保護主義政策的非對稱回應。世界經濟中心正在移向亞洲、移向中國。全文摘編如下: 15個國傢簽署瞭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協定,其中承諾在新冠疫情下提高全球約三分之一…

    2020-11-20
    0
  • 捷克冷知識13則,啤酒與大豬蹄子是捷克人的最愛?

    捷克全稱:捷克共和國,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傢,國土面積78866平方公裡,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地分離。在捷克的國際通用稱呼方面,雖然習慣上英語多數是以Czech Republic稱呼之,但事實上在一份1993年時公佈的官方文件中,捷克外交部要求世界各國在地理用途上提及捷克這地區時,應該用Czechia(相對捷克語中的Česko)這名稱來稱呼之,而Czech Republic則保留,作為官方文件時使用,其國際…

    2021-04-25
    0
  • 特朗普被曝計劃從阿富汗大規模撤軍 北約警告: 代價會很高

    [特朗普被曝計劃從阿富汗大規模撤軍 北約警告:代價會很高]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周二(17日)警告說,北約和其他方面可能會為美軍過早撤離阿富汗付出沉重的代價。此前美國官員表示,預計特朗普將在未來幾周內從阿富汗這個沖突重重的國傢中撤出大量美軍。據美聯社17日消息,目前北約有數十國傢的12000名士兵在阿富汗幫助該國訓練國傢安全部隊並向其提供建議。美軍經常占這個數字的一半左右,由30個國傢組成的聯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國武裝部隊提供運輸、後…

    2020-11-18
    0
  • 2020.8.26 下午 世界發生瞭什麼

    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者”出現 。日前,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該患者成為全球首例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被證實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為一名33歲男子,他於今年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復出院,8月初經英國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後接受檢測再度確診。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對比該患者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個不同之處,且該患者返回香港再度確診後,入院時已檢測不出其體…

    2020-08-26
    0
  • 納瓦羅拒絕回應“中國祝賀”, 還給瞭一個驚人的說法

    盡管美國前副總統拜登宣佈贏得瞭今年的美國大選,並得到瞭多國的祝賀,但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的白宮貿易顧問皮特·納瓦羅在當地時間周五接受媒體采訪時卻給出瞭一個讓人震驚的說法。 他不僅宣稱特朗普贏得瞭大選,更表示目前白宮的工作,是圍繞著特朗普贏得此次美國大選而開展的。 納瓦羅是在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的采訪時說出上述這番話的。 當時,福克斯的一名主播正在詢問他關於特朗普當局新簽署的一個禁止美國人投資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的中國企業的行政令,以及特朗普當…

    2020-11-14
    0
  • 2021年,中國GDP總量15.8萬億美元,占美國75%,何時能反超?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經濟格局發生巨變,因為疫情,歐美日等發達國傢GDP增速出現下滑,相反,中國、越南等發展中國傢經濟增速仍然很高很快,特別是2021年,這些國傢GDP增速將重返“高速”。 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1年,中國GDP和美國GDP差距將縮小至25%,即:中國GDP將占美國75%。 那麼未來兩國GDP情況又會如何呢?中國GDP何時會超過美國? 雖然其他國傢還在新冠疫情的第二波反彈之中,不過,中國最早控制住疫…

    2020-10-17
    0
  • 非把中國逼到墻角?風聲傳出,特朗普政府即將對華打響重要一槍

    這一段時間以來,特朗普政府從未停止過打壓、限制中國企業的步伐,美國一些政客口中所謂的“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優先”政策,實質不過是想維護其全球霸主地位,保證美國一手建立起來的美元體系不受到其他國傢的沖擊和影響。眼看美國非要把中國企業逼到墻角的“司馬昭之心”已經路人皆知,華盛頓再次傳出風聲,特朗普政府即將在任期結束前對華打響重要一槍。外媒12月3日透露消息稱,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12月2日通過瞭“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可能阻止一些中企在美交易…

    2020-12-05
    0
  • 果然不出所料!文在寅訪美遭奇恥大辱!“中美站隊”板上釘釘?

    相較於日本緊跟美國步伐的對華態度,韓國曾多次重申拒絕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然而,近日韓國總統文在寅訪美一事讓不少人猜測,可能會因美方“威逼利誘”打破此前一直奉行的觀點,果然不出所料,文在寅在中美之間作出錯誤的表態。 除此以外,文在寅此次訪美也並非那麼“如意”,與美國副總統哈裡斯會面時,被哈裡斯“擦手羞辱”,還被拜登口誤稱為“總理”,一系列狀況,引起韓國網友的不滿。 據環球網報道,美韓此次會晤很多人都在關註文在寅在中美之間的選擇,據報道,美韓…

    2021-05-25
    0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邊是必須逃離的此岸, 一邊是拼死抵達的彼岸, 地中海悲歌再起, 難民何以為傢? - PUA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