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夫妻為什麼也會離婚,大半輩子都過來瞭?逃不過四種可能

其實在我們的認知中,夫妻能攜手走過十幾或二十幾個年頭,已經分不開瞭。

往好的方面想,一路走來,經歷瞭那麼多坎坷、風雨和考驗,建起瞭非常深厚的感情和牢固的關系,哪怕沒有激情,甚至沒有愛情,卻有年年歲月磨成的骨肉親情,以及恩情。

不再有不合適之說,畢竟在最難的磨合階段,誰也沒有放棄彼此。

如果往壞的方面想,哪怕兩個人一直過著“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生活,既然大半輩子都能將就過來,也能把剩下的日子將就過完。

可是,中老年夫妻去離婚的現象卻越來越多瞭。

有沒有想過,到瞭他們這個年齡段還鬧離婚,會是因為什麼?到底有什麼過不去的坎?下面就來總結下,有可能的離婚原因。

中老年夫妻為什麼也會離婚,大半輩子都過來瞭?逃不過四種可能!

1、矛盾最怕積累。

夫妻隨著日子往前走,要麼感情越來越深,要麼矛盾越來越深。

打個比方說,夫妻矛盾就像是一顆種子,在剛產生時,不會太大,所以是最好解決也是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的,可如果被夫妻忽視,那麼相當於是由著這顆種子生根發芽瞭。

等這顆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時,便沒有撼動它的可能瞭。

然後會因為一件小事(引子)立馬使夫妻關系破裂,形同水火,並且在後來的日子裡愈演愈烈、漸行漸遠。所以你會發現,中老年夫妻之間要是有矛盾,幾乎無法調解的,各執己見,離婚時也比年輕人堅決多瞭。

有些夫妻就是這樣,年輕時不把細節和矛盾當回事,等發展到最壞的結果時,又無力回天。

那個年代的人,很少有人懂得去經營親密關系,也不理解什麼是親密關系,就覺得兩個人過日子而已,不懂得收斂自己的脾氣,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次次讓對方寒心。

2、開始有感受瞭。

以前人貧窮,物質資源匱乏,而結婚以後要生活,要為瞭柴米油鹽、人情往來去打拼。

可能就是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瞭賺錢這件事上,於是夫妻會形成一個共同的目標,但這隻是暫時的,或者說隻是生活所迫。

而且當夫妻兩個人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賺錢這件事上時,多少會忽略感情。

眾所周知,感情是需要經營的,是需要維護的,起碼夫妻要經常有精神上的交流,推心置腹、坦誠相對,才能越來越齊心,越來越一心,真正意義上的。

所以那時候因為生活苦,也不在乎自己的感受,忙著賺錢,也懶得去計較那些小事。

然而等生活條件好瞭以後,人們逐漸開始在乎自己的感受,開始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追求也開始發生變化,一旦得不到對方的理解和支持,便是矛盾的開端。

還有就是在消費觀上發生的分歧。

3、年輕大瞭花心。

有兩個可能,第一個是他本來就花心,隻是年輕時沒有條件,沒有資本,那麼生活條件好瞭,就開始放縱自己的欲望,肆意而為。

第二個,他覺得自己年齡大瞭,再不折騰就真的老瞭,折騰不動瞭,所以趁現在精力還允許,想要去尋求刺激。

因為什麼心理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情況真的很多。

年齡越大,越不自重,為老不尊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讓子女不恥。而且別人都勸不瞭他,自私又執拗,那麼就直接導致日子沒辦法繼續過下去,不得已隻能選擇離婚。

背叛是婚姻的底線,這一點,無論多大年齡都改變不瞭。

尤其瞭一定年齡段,把很多事情都已經看透瞭,不想再去強求什麼,勉強什麼,隻想讓自己過得開開心心、舒舒服服的。既然在一起隻會相互折磨,不如早早分開,是成全你,也是成全我自己。

4、熬到孩子長大。

很多人都知道,每年暑假都會掀起一陣離婚潮。

其實是很早之前,夫妻就已經達成瞭默契,或者早就溝通好的,不想影響孩子的成長,不想耽誤孩子的學業,於是在孩子面前偽裝成相敬如賓的樣子。

尤其是老一輩人,他們的婚姻更多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很少有結婚對象是自己選擇的,經過戀愛長跑後的選擇。

於是大概率會出現,結婚以後發現不合適,但已經有瞭孩子的情況。然後考慮到孩子,不得不委屈求全,忍氣吞聲,盼望著孩子能早點長大成人,那樣自己就可以得到解脫瞭,不用再那麼為難自己瞭。

不光是每年暑假,離婚的夫妻多,還有很多夫妻是在子女結婚後,才會選擇離婚,那樣才真的安心、踏實離婚,覺得子女都有瞭自己的傢庭,對他們的影響和傷害會降到最低。

離婚時不會猶豫,離婚後也不會後悔,甚至是迫不及待的,終於可以去追求自己喜歡和想要的生活瞭。

以上就是總結的四種可能。

其實還有一個客觀原因,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進步,並沒有以前那麼封建和迂腐,覺得離婚是天大的事情。

離婚後就要被人議論,就要被人笑話,就要被人看不起。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時代賦予瞭他們選擇的權利。

說實話,夫妻之間永遠會存在矛盾,這跟感情沒有關系,有來自生活習慣上的差異,有來自精神思想和三觀上的碰撞,即使有再深厚的感情,也達不到完美的適配效果,這幾乎是定型的,你隻能接受不能試著改變。

有問題很正常,沒有問題才耐人尋味。

隻不過你不要對問題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能及時解決的,就不要拖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壓垮駱駝的也從來不是最後一根稻草。

-END-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