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英國與德國的“新大博弈”, 如何讓歐洲走向瞭一戰?

原作者 | [英]彼得·霍普柯克

摘編 | 徐悅東

19世紀末英國與德國的“新大博弈”, 如何讓歐洲走向瞭一戰?-圖1

《新大博弈》,[英]彼得·霍普柯克著,鄧財英譯,後浪丨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面對奧斯曼事務,俾斯麥為何顯得保守?

如果有人在 1838 年春季經過土耳其東部,他會驚訝地看到 一位年輕的普魯士軍官正坐在偏遠的山坡上,認真地畫著一座土耳其堡壘。然而,對於註定會成為德國最優秀軍人之一的赫爾穆特·馮·毛奇(Helmuth von Moltke)上尉來說,現在可不是假日寫生的時候。他正在底格裡斯河的上遊,嚴肅且專業地執行著自己的公務。

3年前,他被派往蘇丹的宮廷擔任軍事顧問,負責幫助土耳其軍隊按照普魯士軍方的最新標準實現現代化。但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建議沒被采納,因此他轉而考慮起更宏大的問題。 他花瞭好幾個月的時間,穿越帝國遼闊的疆域、繪制草圖、進行測量和記錄,年輕的毛奇確信奧斯曼帝國已經日薄西山。由於極度腐敗且抵制改革,它最終必定會四分五裂,到時候其他大國會為瞭爭奪其最好的土地而展開混戰。

毛奇並不是第一個得出這個結論的人,因為奧斯曼帝國的命運,也就是所謂的“東方問題”一直困擾著歐洲政治傢們。但這位未來的陸軍元帥確信自己已經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瞭。他擁有卓越的軍事技能,很快就會得到俾斯麥的賞識。

1839年,他在任務結束返回柏林後,敦促他的長官密切留意土耳其。他認為德意志人滲透的時機成熟瞭。他認為可以繞過英國控制的海上通道修建一條貫穿巴爾幹半島的鐵路,使之成為通往東方最短、最快的路線,從而可以將土耳其和柏林在經濟和軍事上都連接起來。此外,他還圈出兩個地區——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肥沃地帶,以及巴勒斯坦——並且稱它們是理想之地,是德意志在陽光下的土地,適合幹勁十足的德意志人民前去殖民和改良環境,給子孫後代造福。但時間緊迫。他提醒,其他歐洲大國已經開始像禿鷹一樣在蘇丹分裂的帝國上空盤旋,而德意志卻還毫無動靜。

19世紀末英國與德國的“新大博弈”, 如何讓歐洲走向瞭一戰?-圖2

赫爾穆特·馮·毛奇(Helmuth von Moltke)

然而,不止毛奇一個人在即將分裂的奧斯曼領土裡,看到瞭德意志移民的未來。1846 年,政治經濟學傢弗裡德裡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寫道,多瑙河下遊、黑海西岸和土耳其北半部,可以為德意志殖民者提供大量無人居住的、天然肥沃的土地。他跟毛奇一樣,呼籲修建一條從柏林到巴格達的鐵路。他認為這些都可以通過“和平滲透”實現,並將成為全球范圍內更大的德意志擴張中的一部分,這場擴張將由探險傢、醫生、外交官和商人作為先鋒。因為這些擴張主義的觀點,李斯特後來被稱為“第一位德意志帝國主義者”。持類似觀點的人還有萊比錫大學的威廉·羅雪爾(Wilhelm Roscher)教授,他認為,在奧斯曼帝國最終解體時,其在亞洲的領土是德意志人民應得的戰利品。

擴張主義運動在知識分子和學術界人士中迅速發展,哥廷根的東方語言學教授保羅·拉加德(Paul Lagarde)也贊同毛奇、李斯特和羅雪爾的觀點。拉加德是沙文主義泛德運動之父,他認為向東擴張疆域是德語民族的歷史命運。他聲稱,土耳其人、猶太人和馬紮爾人等民族已經“墮落”,成為“歷史的負擔”,不過他們會成為更高貴民族——當然是德意志人——的墊腳石。他補充說:“他們知道我們的生存就是他們的死亡,所以他們恨我們、害怕我們。”拉加德也認為巴爾幹半島和土耳其在亞洲的領土是進行殖民和經濟剝削的理想之地。

越來越多德國人開始接受泛德聯盟和其他愛國組織的觀點,相信德國人的經濟未來就在幅員遼闊、人煙稀少的奧斯曼帝國的領土裡,這不足為奇。曾經孕育瞭輝煌文明的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勤勞的德國人手中,可以成為大德國的糧倉。對於想要移民的人來說,這一地區的前景要比瘧疾肆虐的西非和太平洋更具吸引力。

然而,俾斯麥本人並不參與這些宏偉的計劃,也幾乎不鼓勵和幫助這些擴張主義者。他認為他建立的新德國已經達到瞭最佳的規模,並認為他的職責是鞏固邊界,避免德國與歐洲其他大國發生沖突。他後悔付出瞭巨額的代價,獲取瞭德國在非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甚至一度考慮要將這些殖民地拱手讓給英國。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願意將德國的影響力擴大到歐洲以外的地區,或者不願意維護德國似乎正受到威脅的利益。因此,盡管俾斯麥小心謹慎,公開聲稱不幹涉奧斯曼帝國,但德國發現自己還是逐漸卷入瞭奧斯曼事務的流沙之中。

19世紀末英國與德國的“新大博弈”, 如何讓歐洲走向瞭一戰?-圖3

俾斯麥

對待俾斯麥公平點來說,是蘇丹自己先找上門來的。奧斯曼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Abdul Hamid)最近失去瞭對抗沙皇俄國的傳統盟友英國的庇護,他現在正急切地尋找可以替代英國的國傢。1882 年埃及發生瞭反歐騷亂,當時埃及還是奧斯曼帝國的合法領土,之後奧斯曼與英國開始反目成仇。後來英國派兵占領 瞭埃及,本已緊張的英奧關系陷入新低谷。奧斯曼與其強大的鄰國俄國的關系更糟,它剛剛與俄國打瞭一場災難性的戰爭。

俾斯麥充滿活力的新德國擁有強大的軍事武器,對阿卜杜勒·哈米德的領土沒有明顯的企圖,似乎是奧斯曼在歐洲列強中可以尋求保護和建議的最顯著的力量。盡管如此,俾斯麥還是一如既往地保持小心翼翼的態度,他不想拿德國跟英俄兩國建立的友好關系冒險。他同意派顧問去君士坦丁堡,但必須是在某些嚴格的條件下。首先,這些顧問必須切斷與本國政府的一切聯系。其次,蘇丹必須把他們納入自己的政府部門工作。如有必要,他將完全放手,不再過問他們。

一些有遠見的德國人已經開始把眼光轉向土耳其邊界以東地區。在那裡波斯沙赫的國度日漸衰頹,長期以來英俄一直將其視為競奪的目標,他們都想將另一方驅逐出去。和蘇丹一樣,沙赫現在也將這個強大的新德國視為與英俄抗衡的平衡力量。因此,他非常渴望激起德國人對波斯的興趣。他不僅請求俾斯麥向他派遣軍事和民事顧問,而且還主動提出對德國移民開放波斯土地。盡管俾斯麥小心提防,不願卷入英俄之間的大博弈,但他還是同意向沙赫派遣一些退休的普魯士軍官作為顧問,不過他們要跟那些被派往土耳其的人一樣,絕對以私人的身份過去。沙赫還對德國進行瞭國事訪問,德國與波斯正式建立瞭外交關系。隨後德國向波斯小規模地銷售瞭武器,但是因為擔心在這個高度敏感的地區踩到英國或俄國的雷,所以也沒什麼其他的動作瞭。

在俾斯麥辭職後,威廉二世開啟瞭德國的“東進”運動

隻要還是俾斯麥掌管德國的外交政策,這種狀態就不會改變,這讓擴張主義者感到沮喪。但是,在1888年的夏天,好運突然降臨到他們的身上。那年6月,德皇威廉二世繼承他的父親,成為德國的皇帝。這位新君主很快就表明自己是一位熱切的擴張主義者,這讓泛德主義者以及那些竭力主張采取更加大膽的外交政策 的人歡欣鼓舞。年僅29歲的威廉跟小心謹慎的宰相不同,他確信不用冒著與其他歐洲大國產生隔閡的風險,他的國傢也能找到一片在陽光下的土地。

俾斯麥統治時謹小慎微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這位年輕的皇帝很不幸,他出生時脖子裡就有一根神經被壓住瞭。盡管歐洲最好的醫生都盡力醫治,但最終他的左臂還是沒能正常發育,那條萎縮無力的左臂還比他的右臂短幾英寸。他渴望馳騁戰場勝過一切,因此這對他來說是個極其殘酷的打擊。

威廉感到失望和挫敗,這在情感上給他留下瞭終身的創傷。他變得自負、沖動、浮誇,對不管是真實存在還是幻想出來的忽視,都變得極其敏感。意識到父母不喜歡自己之後,他變得野心勃勃,渴望得到贊美,沉湎於誇張的話語。他下定決心要向他的傢人證明他們錯瞭。如果他沒有被命運選中去統治一個軍事強國,這也沒什麼大不瞭的。但他性格中的這些缺陷,加上他堅信自己是個天才領袖,將為整個世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19世紀末英國與德國的“新大博弈”, 如何讓歐洲走向瞭一戰?-圖4

威廉二世

更糟糕的是,還有其他的傢庭問題給他施加瞭更多的壓力,要他去證明自己。他不僅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而且也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遠親。威廉總覺得他的那些親戚君主一點都不重視他,而且這種感覺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既然現在他已經登上皇位,他就下定決心要贏得他們的尊敬。

他將要把德國從一個大陸強國變成一個偉大的世界強國,甚至要比英國更加強大,而他自己也會變成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俾斯麥遲遲沒能弄明白 這位年輕的皇帝心裡在想些什麼,他將要為此吃苦頭。俾斯麥對威廉的態度有些傲慢,在外交事務上很少跟他商量,每當威廉提出自己的想法時,俾斯麥總是堅決反對他,拒絕考慮他的想法,認為他的想法是愚蠢的,甚至是危險的。很快威廉就怒火中燒,他滿懷怨恨,覺得自己受辱瞭,他下定決心要擺脫這位礙手礙腳的宰相,這樣他就能獨自決定自己國傢的命運瞭。

兩人的意志較量開始瞭。這場鬥爭暗中持續瞭長達18個月的時間,到瞭1890年3月,一場激烈的爭吵把鬥爭推到瞭白熱化的階段。在爭吵過程中,俾斯麥氣急敗壞,一怒之下就把自己的文件袋往地板上砸,結果一些機密的文件撒瞭出來。威廉一把抓起這些文件,他一邊讀一邊惱羞成怒(也許俾斯麥這位經驗豐富的老政治傢是故意讓他讀到的),他的親戚君主沙皇亞歷山大竟說他是“一個卑微的人,不值得信任”。

現在局面已經無法挽回。俾斯麥在歐洲外交界縱橫20餘年的生涯終於落幕,而扳倒他的是個被他不明智地視為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他遞交的辭職申請馬上就通過瞭,現在隻剩這位剛愎自用的年輕皇帝獨自掌控著德國的 未來。這位年輕的皇帝得意揚揚地對全國人民說:“駕駛國傢這艘船的任務現在落在我身上瞭……機會的浪潮正拍打著我們的海岸。路線保持不變。全速前進!”

說好路線要一直保持不變,但這很快就成瞭空話。威廉要廢除俾斯麥推行的一系列政策,第一項就是不幹涉近東地區,俾斯麥過去一直警告著,激怒英俄兩國的危險遠遠超過任何可能獲取的利益。但是,威廉在保羅·哈茲菲爾德(Paul Hatzfeldt)伯爵的勸說下心動瞭。伯爵曾在德國駐君士坦丁堡大使館擔任瞭14年的大使,他讓威廉相信,在土耳其遼闊的未開發土地上,豐厚的回報正等著德國企業。很幸運,英國在奧斯曼帝國宮廷的影響力瓦解瞭,這個空缺顯然就留出來給其他國傢瞭。恰好此時俾斯麥又不擋道瞭,哈茲菲爾德伯爵就敦促他的君主不要再浪費時間,要趕緊坐上英國還留有餘溫的位置。

雖然威廉知道自己應當謹慎,但他已經得到足夠的鼓舞瞭。德國外交部(位於威廉大街)接到瞭慎重的指示,今後德國將要在東方推行更加積極的政策。其他歐洲大國都在等待奧斯曼帝國最終分裂,然後再加入瓜分最好土地的狂潮,而德國卻致力於取代英國的傳統角色,在背後支持這個帝國。1894年夏天,外交部起草瞭一份高度機密的備忘錄,闡述瞭德國在東方的擴張計劃,以及土耳其將在計劃中所扮演的角色。今後土耳其將成為德國商品的銷售市場、珍貴原材料的來源地以及長期投資的地區。

我們知道,早在19世紀80年代德國公司就開始對土耳其進行商業滲透,但滲透的規模並不大,因為當時還受制於俾斯麥的外交部從未大力支持過。然而,今後威廉皇帝會庇護和全力支這項事務,而且現在的時機是最成熟的。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德國的工業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短短10年裡,德國已經從 農業國完全轉變成瞭現代化的工業國。在19世紀80年代早期,德國的鋼鐵年產量隻有50萬噸。到1895年,鋼鐵年產量增長到瞭300萬噸,此後每5年翻一番,到1907年德國已取代瞭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德國所有工業領域基本都是這樣,特別是化學行業和電氣行業。

19世紀末英國與德國的“新大博弈”, 如何讓歐洲走向瞭一戰?-圖5

威廉二世

對威廉來說,國傢的經濟奇跡發生的時機太恰當瞭,這為他的擴張主義夢想提供瞭必要的動力、資金和政治理由。不可否認,為瞭保持這種驚人的增長速度,德國工業需要想辦法開拓新的海外市場和尋找新的原材料來源地。因此,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它對土耳其虎視眈眈瞭。1895年,英國政府針對奧斯曼帝國可預期的崩潰提出瓜分預案,在其中也慷慨地分瞭一份給德國。然而德國政府方面卻表現得興致索然,這著實讓人大吃一驚。事實上威廉確實想分得一份,但他確信通過商業滲透和外交手段的巧妙結合,他最終也能得到它。

於是,1896年9月,德皇威廉使用無恥的機會主義手法,打出瞭自己的王牌,以智取勝擊敗瞭其他歐洲對手。那時,奧斯曼蘇丹引起瞭歐洲公憤,因為他血腥地粉碎瞭亞美尼亞人宣稱自己作為奧斯曼帝國公民理應享有權利的企圖。亞美尼亞人誤以為俄國和其他基督教國傢會援助他們,所以他們在土耳其東部地區發動武裝起義,反抗奧斯曼帝國政府。

在 1894 年的夏天和隨後的幾年裡,土耳其對亞美尼亞人進行瞭野蠻的報復,期間有5萬亞美尼亞人被殘忍屠殺。1896年8月,亞美尼亞民族主義者孤註一擲, 他們武裝占領瞭位於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銀行,試圖以此引起奧斯曼政府對他們的困境和憲法要求的關註。但這隻是導致瞭更多的流血事件,又有5000多名亞美尼亞同胞在首都大街上被殺害。後來在外國大使強烈抗議下,屠殺才最終得以停止,蘇丹也因此在整個歐洲乃至更遠的地方獲得瞭“被詛咒的阿卜杜勒”這一稱號。

然而,德皇威廉把蘇丹受排擠當成天賜的良機,他可以趁機加強與這位被圍攻的君主的關系。德皇為瞭顯示自己的友好,在阿卜杜勒·哈米德生日那天,送給他一張自己和傢人的照片。得知此事,歐洲輿論爭議四起。不用說,阿卜杜勒·哈米德被威廉的姿態折服瞭,他很感激自己在歐洲的這位強大而富於同情心的朋友。他立即邀請這位德國皇帝到君士坦丁堡進行私人訪問,隨後隻要德皇想去,也可以隨意參觀奧斯曼帝國的任何地方。這正是威廉一直所希望的。德國“東進”運動即將以不可阻擋之勢開始。

威廉二世成為“德國真主安拉”

德皇威廉對東方的國事訪問,於1898年10月18日在君士坦丁堡開始,看起來更像是一場凱旋遊行。蘇丹唯一的朋友在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受到瞭熱烈的歡迎,場面超過以往任何一位訪客。威廉騎著馬穿過這座古城中鵝卵石鋪成的大街,人們興高采烈地向他歡呼致意,馬背上的他穿著自己設計的服裝,看上去光彩奪目。奧斯曼傾其所有讓他感到舒適和滿足,舉辦瞭各種各樣的宴會,還有好幾場由德國人訓練出來的奧斯曼軍隊的慶典遊行。兩位君主互相交換瞭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禮物,德皇威廉向君士坦丁堡的人民展示瞭他自己設計的巨大而華麗的噴泉,這個噴泉至今還矗立在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裡。

當然,這一切都展現瞭威廉追求榮耀、自命不凡的天性,但在其背後也有更為長遠的動機。威廉打算通過鞏固和利用他與阿卜杜勒·哈米德的新友誼,進一步實現他的秘密野心,最終將蘇丹的領土置於德國的統治之下。而實現這些夢想的關鍵就是巴格達鐵路,這條鐵路(正如威廉所期望)將從柏林通向波斯灣,並且一路向東,可能會穿過波斯到達英屬印度。每個人都會同意,修建這樣一條鐵路是富有想象力且合乎情理的,因為它將成為從 歐洲到亞洲最短最快的路線——但是那些保衛印度的人可不這樣想,他們覺得這個想法太恐怖瞭。

19世紀末英國與德國的“新大博弈”, 如何讓歐洲走向瞭一戰?-圖6

柏林-巴格達鐵路

這條鐵路不僅包圍瞭皇傢海軍,會威脅到通往印度和遠東地區的航線,而且它除瞭可以運輸德國出口的商品,在戰爭時期還能運送軍隊和大炮。事實上,這條鐵路的第一部分已經修建好瞭,可以從柏林穿過巴爾幹半島到達君士坦丁堡,還有兩條支線延伸到土耳其內陸地區,一條通往安卡拉,另一條通往科尼亞。但是尚待修建的那部分極具爭議,該部分將向東南方向延伸到巴格達甚至更遠的地方。威廉訪問君士坦丁堡,為的就是爭取到修建到這些地方的特許權。

然而,德皇的行為卻引起瞭巨大的爭議,更不用說那些來自批評者的冷嘲熱諷瞭10月29日,威廉騎著一匹黑色的戰馬,跨過土耳其東道主專門為其在城墻上開辟的缺口,耀武揚威地進入瞭耶路撒冷。當時他身穿德國陸軍元帥耀眼的白色軍服,頭上戴著嵌有一枚金光閃閃的大鷹徽的頭盔,世界各地報紙爭相報道瞭這件事。奧斯曼的皇傢騎警用警棍擊退瞭激動的圍觀者。

一位目擊者寫道:“在我看來,威廉幻想著自己已經持劍占領瞭這座城市,而不是去那裡旅遊的。他的行為舉止荒唐得無法形容。”如此炫耀誇張的表演當然招致瞭許多不利的對比和刻薄的評論,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人說,中世紀的征服者在進入這座被三大宗教 視為神聖之地的城市時,都表現出瞭恰當的謙遜,甚至基督本身進入耶路撒冷時都很自謙地騎瞭一匹毛驢。

但是,威廉爭取穆斯林的心和思想的最大膽的行為還在後面呢。他在出遊的過程中,受到瞭熱情的招待。為此,他深受鼓舞。觀察人士認為,在此行結束時,威廉事實上已經承諾為那些生活在外國統治下的穆斯林的政治理想(當然不包括土耳其統治下的)提供支持。

11月8日,大馬士革舉行瞭一場向威廉致敬的宴會,許多穆斯林的顯要人物出席瞭這個宴會,威廉在宴會上發表瞭臭名昭著的演講。他對那些可敬的聽眾說:“尊敬的蘇丹陛下以及三億分散在世界各地把蘇丹陛下尊奉為哈裡發的穆斯林可以放心,德國皇帝永遠都是他們的朋友。”德皇的宣傳專傢再一次廣泛地傳播瞭他的言論,而外交部則保證他的演講在阿拉伯和土耳 其的報紙上會得到充分的報道。同時他們還印刷瞭數千張色彩鮮艷的印著威廉話語的明信片,這些明信片是免費派發的,因為他們知道許多明信片會被寄到其他的穆斯林地區,包括英國的印度和俄國的中亞地區。

漫畫傢和諷刺傢們盡情地渲染著威廉在被詛咒的阿卜杜勒統治下的奧斯曼做客的3周,嘲諷著他在此期間賣弄的滑稽行為。“德國真主安拉”(Deutschland über Allah)對此卻嗤之以鼻。 然而,一些比較冷靜的觀察人士已經看到,沒有瞭俾斯麥的約束,今後人們不得不更加重視威廉。因為他不僅統領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而且他那與之相稱的野心也逐漸顯露出來。更糟糕的是,有證據表明威廉身邊聚集瞭越來越多的諂媚者和奉承者,他們為瞭達到自己的目的,急切地利用威廉的弱點,煽動他的個人野心。

他們當中有政治冒險傢、軍火制造商、金融傢以及鷹派的普魯士將軍和海軍上將——他們全都是擴張主義者。還有一些學者提出瞭具有說服力的歷史和經濟觀點,他們認為如果德國要生存,就需要變得更大更強。他們對德國知識分子圈乃至德皇本人都施加瞭巨大的影響。

威廉身邊最重要的鷹派人物是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Alfred von Tirpitz)海軍上將,他是一位熱心的擴張主義者,也是德國的海軍大臣。在威廉動身前往君士坦丁堡和聖地前不久,鐵必制說服瞭威廉,如果德國要與英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強國抗衡,除瞭俾斯麥留給他的那支強大的陸軍外,他還必須統領一支同樣強大的艦隊。有瞭這樣一支超級艦隊的支持,他將處於一個強有力的地位,可以恫嚇或威脅英國讓步並給予德國陽光下的土地,或者幹脆直接用武力奪取。因此,這支艦隊將成為確保德國從歐洲強國轉變成世界強國所需的工具。“世界政策”(Welt-politik)今後將成為威廉個人野心以及德國外交政策背後的驅動力。

19世紀末英國與德國的“新大博弈”, 如何讓歐洲走向瞭一戰?-圖7

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Alfred von Tirpitz)

不同的人對這個詞有不同的理解。當時大多數德國人認為,這個詞隻是簡單象征著獲得與其他主要大國平等的地位。但鷹派認為這個詞一直隻有一個意思。那就是統治世界——如果有必要,可以通過戰爭。

除瞭鐵必制負責的快速壯大的艦隊之外,從柏林到巴格達的鐵路是德國擴張的另一個主要工具,威廉已經從他的朋友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那裡得到瞭修建這條鐵路後半段的特許權。德國的工程師和軍事戰略傢原本希望這條鐵路經過土耳其現在的首都安卡拉,往更北方的地區延伸。這不僅是就地形來說最容易修建的路線,而且鐵路可以處於英國海軍大炮的射程范圍外。然而,這遭到瞭俄國人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將直接威脅到他們在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和商業利益。因此,德國人隻能不情願地同意將鐵路往南方移去,並因此需要完成額外的隧道工程,耗資也變得更大。

19世紀末英國與德國的“新大博弈”, 如何讓歐洲走向瞭一戰?-圖8

《帝國的中心: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劇照

德國人最初打算將鐵路從巴格達向南延伸到波斯灣海岬,然後在那裡建造一個新的港口。最適合修建這樣的終點站的地方在那個小小的沙漠酋長國科威特的海岸上。然而,對擴張主義的德國在波斯灣獲得戰略立足點的恐懼,一直縈繞著那些負責保衛印度的人,他們一直把這片水域視為英國的一個湖泊。印度總督寇松(Curzon)勛爵聽到這個提議後立即加以阻止。雖然科威特名義上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但當時它的確切地位多少有點模糊不清。因為君士坦丁堡多年來一直都不怎麼關心這片偏遠貧瘠的沙漠地區,所以現在寇松選擇無視蘇丹對這片地區的所有權。

在向上議院的保證中,英國政府已經發出警告,其他大國建立任何基地都將被視為對英國的利益構成“非常嚴重的威脅”,英國將會動用一切手段進行制止。如果在這片重要水域的岬部地區有一個德國的港口,而且這個港口直接由鐵路連接到柏林,那麼它顯然就像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楔子的尖端。寇松把常駐波斯灣 的外交代表馬爾科姆·米德(Malcolm Meade)上校秘密派往科威特。

他表面上是去狩獵旅遊——這是英國在很多大博弈任務中所采取的典型掩護——並在昏暗的天色的掩護下,坐著小帆船踏上瞭陸地。因為他知道當時在港口有一艘土耳其軍艦在巡視。然而,土耳其人沒發現他,他拜訪瞭科威特的埃米爾,並與其簽訂瞭一項秘密條約,旨在破壞德國的計劃。根據條約,英國承諾保護埃米爾的疆域,也保護他的王位,但是埃米爾也要保證自己和後代不會將任何土地割讓給其他國傢,或者接見來自其他國傢的使者。這使得英國有效地控制瞭科威特的外交政策。不久之後,土耳其與德國代表團來跟埃米爾討論新鐵路終點站的選址問題,他們發現埃米爾竟然異常抵觸。他們很快就意識到背信棄義的英國人已經用計謀戰勝瞭他們。

新大博弈開始,英俄結束對抗,英德必有一戰

現在許多英國人已經開始意識到,他們跟德國遲早會進行一場武裝決戰。英國和德國開始湧現出大量的小說和虛構作品,這些作品刻畫對方正在施展的陰謀,讓英國人變得更加恐懼。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作品是1904年出版的《沙岸之謎》(The Riddle of the Sands),作者是厄斯金·柴德斯(Erskine Childers)。這本書至今還廣受贊譽,它講述瞭一位駕駛小船的英雄如何偶然地發現瞭德國的計劃——利用一支由駁船秘密改裝的艦隊入侵英國,以及他如何想方設法成功挫敗瞭這一計劃。書中,德皇威廉親自監督瞭這場陰謀。這本書取得瞭巨大的成功,僅第一年就售出瞭幾十萬冊。這本書的影響力實在太大瞭,以至於海軍大臣都命令他的下屬去調查這種入侵的可行性。

19世紀末英國與德國的“新大博弈”, 如何讓歐洲走向瞭一戰?-圖9

《沙岸之謎》,[英]厄斯金·柴德斯著,王志慧譯,鳳凰出版社2011年7月版

兩年後,受到《每日郵報》的創始人諾斯克利夫(Northcliffe)勛爵的委托,威廉·勒·奎(William Le Queux)那本駭人聽聞的小說《1910入侵英倫》(The Invasion of 1910)開始在《每日郵報》上連載。這本書實際上從柴德斯結束的地方開始,描述瞭德國成功入侵瞭英國,以及所有虛構的恐怖事件。這本書被翻譯成瞭多種語言,其中包括德語,該書在世界范圍內售出瞭兩百萬冊,極大地提高瞭《每日郵報 》的發行量。

德國的一部對應小說《海星》(Seestern)講述瞭一個秘密的英國陰謀,內容是對德皇的新戰艦進行先發制人的攻擊。當時還有很多情節類似的小說出版,而這本隻是其一。而且,在德國有許多人特別是軍人,他們開始公開談論“那天”(Der Tag)——跟英國算賬的那天——他們甚至為“那天”喝酒幹杯。在英國,這一切引發瞭一股逐漸升溫的入侵熱和間諜熱,出現瞭很多關於德國服務員和其他人潛入南部郡城為“那天”充當第五縱隊的瘋狂故事。其實,這些危言聳聽的故事並不完全是無中生有,因為早在1897年德皇威廉就命令他的手下去考察這種入侵的可行性。

並不是隻有英國人害怕德皇的軍國主義和擴張主義的夢想。俄國也越來越擔心“東進”對自己的地區利益的威脅。他們不僅害怕柏林在君士坦丁堡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因為君士坦丁堡控制著他們自黑海的唯一出口,他們也長期覬覦著君士坦丁堡,並擔心威廉覬覦著他們礦產豐富的高加索地區。英國人可能忘瞭,但他們可沒忘記威廉已經惡意地向全世界的穆斯林發起號召,其中很多穆斯林生活在高加索地區和俄國的中亞地區。因此,他們有理由堅持要求重新規劃巴格達鐵路,使其遠離自己與土耳其東部接壤的領土而向更南方延伸。

沙皇的焦慮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俄國人才開始從一場災難性的戰爭中恢復過來,他們剛在遠東的邊遠地區跟日本人打瞭一仗,已經經受不起任何再次的考驗。俄國民眾對軍隊的糟糕表現非常失望,加上經濟困難,國內社會和政治動蕩日益嚴重。沙皇尼古拉需要用他所持有的軍隊來控制不斷湧現的革命浪潮,以消除其對皇位的威脅。

19世紀末英國與德國的“新大博弈”, 如何讓歐洲走向瞭一戰?-圖10

沙皇尼古拉二世

此外,他也渴望結束與英國長期以來在亞洲爭奪主導地位的競爭,而德國在東方的崛起可不是好兆頭,因此他對結束競爭的渴望就更加迫切瞭。英國也同樣渴望與聖彼得堡握手言和,因為英國在南非受到瞭佈爾人的重創,而且全世界都在譴責她入侵瞭中國西藏。1907年,兩國簽署瞭《英俄公約》(Anglo-Russian Convention),解決瞭歷史紛爭,並最終結束瞭兩國在東方的大博弈。雖然德裡對俄國的意圖仍然有所懷疑,但是在英國,德國麻煩早就已經取代瞭俄國麻煩。

根據新協議的條款,早期英俄對抗的地區——波斯、阿富汗和中國西藏——被劃分為兩國各自的政治和經濟勢力范圍。雙方保證尊重波斯的主權和獨立,但把它劃分成三塊。北部屬於俄國,南部屬於英國,中部屬於中立區。在中國西藏問題上,兩國都保證不幹涉其內部事務,隻能通過清王朝接觸西藏地區。最後,阿富 汗被劃分到英國的勢力范圍。毫無疑問,英國不會幹涉俄國的中亞地區,而俄國也不會幹涉英國統治下的印度。

德國不是協議的簽訂方,自然也不用受其約束。協議很大程度上是為瞭阻止德國對波斯的滲透,但事實上德國還是一如既往地對波斯進行滲透。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英俄公約》鋪平瞭“東進”的道路。因為英俄兩國甚至都沒征求過波斯的意見就“均分”瞭波斯,各行各業的波斯人發現這件事後都感到非 常恥辱,並對這兩個國傢產生瞭強烈的敵意。德國自然毫不猶豫地充分利用瞭這一點。阿富汗也沒被征求過意見,所以也有類似的不滿情緒。德國人也會在適當的時候,努力把這一點變成他們的優勢。

雖然這樣,但在1907年夏天,德皇威廉還是明顯地感到瞭不安。現在不僅英俄兩國已經冰釋前嫌,早在3年前,英國和他們的宿敵法國也同樣握手言和瞭,而在 1893 年,法國和俄國也簽訂瞭類似的盟約。這種不計前嫌、共同對抗復興的德國的做法標志著“三國協約”(Trip Entente)正式成形——不要與“三國同盟”(Triple Alliance)混淆,“三國同盟”是俾斯麥時期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簽訂的秘密防禦協議。威廉現在突然開始感到,在他追求自己擴張主義夢想的時候,他被包圍瞭,他曾希望這些國傢之間彼此不和、互相纏鬥。然而,其他大國對德國的敵意日益高漲,尤其是英國,這是不容忽視的。

原作者 | [英]彼得·霍普柯克

摘編 | 徐悅東

相關新聞

  • 美國國會大廈被攻陷,五角大樓拒絕出兵,奧巴馬:這是極大的恥辱

    據華爾街日報1月7日消息,特朗普支持者為推翻選舉結果,暴力”攻占”美國國會大廈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發表瞭聲明,公開譴責特朗普煽動支持者的行為。奧巴馬表示,今天是美國”巨大恥辱和蒙羞時刻”。 另據美聯社消息,特朗普支持者在華盛頓”打響第一槍”之後,全美多地都爆發瞭類似的抗議活動,大批抗議者持槍包圍瞭多個州政府,迫使政府官員被迫撤離。與此同時,五角大樓拒絕瞭向美國國會大…

    2021-01-07
    0
  • 警惕!拜登剛就“中國統一”表態,美軍高層就密集發聲:對付中國

    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早前在參加CNN一場政論節目時談及瞭“中國統一”問題。當時,拜登表示,“中國的立場很明確,必須有一個‘統一的中國’”。因此“我不會很‘公然地’反對中方在香港的做法,在新疆問題上的立場,以及在臺灣議題上試圖通過強有力的政策處理問題。” 在拜登就“中國統一”問題表態後,據環球時報3月1日報道,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美國五角大樓多名高官先後發聲“針對中國”。 2月26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首次視察“尼米茲”號航母時…

    2021-03-03
    0
  • “表面兄弟”坐實?中國成最大買傢後,俄羅斯開始過河拆橋

    我國與俄羅斯有著很多的貿易合作,其中在大豆的交易上,俄羅斯每年93%的大豆都出口到瞭我國,我國也是成為瞭俄羅斯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不過,俄羅斯最近在大豆的出口關稅上面做出瞭調整,在原來的關稅上增加30%。 我國市場需求量大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傢,雖然我國也是一個農業大國,不過還是不能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我國每年都會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糧食,我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從我國建國之初開始就一直非常好,雙方互通有無,在經濟和科技領域都有…

    2021-01-11
    0
  • 世界各國婚紗照比較,日本的總覺得怪怪的,中國的又一次驚艷世界

    世界各國婚紗照比較,日本的總覺得怪怪的,中國的又一次驚艷世界。 婚紗,我們很熟悉瞭。這是結婚儀式及婚宴時新娘穿著的西式服飾,婚紗可單指身上穿的服飾配件,也可以包括頭紗、捧花的部分。婚紗來自西方,有別於以紅色為主的中式傳統裙褂。但是各國的婚紗卻又是不一樣的。 日本的婚紗,日本人的婚禮十分講究,不惜花費重金。盡管日本社會不斷進步,國傢不斷現代化,但日本人依然保留著婚禮的傳統觀念。而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傳統婚紗是純白色的,頭上還戴著白色的帽子…

    2021-03-19
    0
  • 英王室釋出兩張聖誕照!威廉凱特一傢笑開花,查爾斯卡米拉秀恩愛

    關註我,看王室八卦! 接近聖誕節,英國王室的兩個核心傢庭都曬出瞭自己的聖誕照,與民同慶這個重要的西方節日。 劍橋公爵威廉凱特一傢五口的照片早已在上周泄露。 這張其樂融融的照片拍攝於他們諾福克的傢中,背景是一大堆柴火,十分接地氣。 照片中的三個孩子看上去心情都很不錯。 最引人註目的莫過於站在威廉兩腿之間的小路易瞭,他笑得超級開心,十分搶鏡。 夏洛特坐在媽媽腿上,笑得溫婉可人。 喬治也是少有地不再一幅高冷臉,而露出瞭溫暖的笑容。 聖誕節大概…

    2020-12-17
    0
  • 美國明白人開始反思:這5大錯誤,讓美疫情應對變得非常失敗

    美國的新冠疫情,從今年的3月底突破萬人以來,一直保持在全球各國的首位,近期每日新增很多時候都達到瞭5萬以上。放眼海外,在美國印度巴西這三國的巨大數字影響下,全球昨日新增再次突破瞭20萬。 面對美國一直居高不下的新冠疫情,看到東亞以及歐洲早已被遏制的新冠形勢,美國近期很多人開始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世界最強大的美國,五個月的時間裡,新冠病例一直在萬人以上? 一、將疫情政冶化,美國成為瞭全球的疫情中心 很多美國專傢指出,美新冠抗疫的這一錯誤…

    2020-08-16
    0
  • 中俄聯手再將美國一軍!拉夫羅夫應邀訪華,向世界釋放重要信號

    據國內媒體報道,近日美國國務卿佈林肯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正在亞洲訪問,他們相繼與日韓兩國舉行瞭“2+2”部長級會談。值得強調的是,在抵達日本和韓國後,美國兩位政府高官又將“中國威脅論”擺在瞭頭等重要的位置。據瞭解,這是拜登政府高官首次出訪,而他們將訪問的第一站選在日本和韓國,主要目的就是為瞭加強美國與該地區盟友的關系,以共同對抗中國。 有分析指出,美國近日做出拉攏盟友的舉行,主要是為中美“2+2”會談營造消極“氛圍”。面對美國方面不懷好…

    2021-03-22
    0
  • 非法殺害39名阿富汗人, 6歲兒童都不放過, 澳大利亞軍隊罪行曝光: 士兵為“見血”濫殺戰俘平民!

    據央視新聞,在媒體多次曝光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濫殺無辜後,澳大利亞軍方19日公佈報告,承認澳軍人在阿富汗曾殺害戰俘和無辜平民。當天,澳大利亞國防軍司令安格斯·坎貝爾在記者會上證實,2005年至2016年期間,25名澳大利亞特種部隊士兵在23起事件中殺害包括平民在內的39名阿富汗人。 “非法殺死”39名阿富汗人 另據新華社,坎貝爾19日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召開的記者會上說,國防軍總監察長辦公室歷時4年調查駐阿澳軍在阿富汗的57起事件,聽取…

    2020-11-20
    0
  • 中美關系或迎來新轉機?關鍵人物對華釋放積極信號,不是拜登

    根據環球網綜合外媒的報道稱,近日,拜登提名瞭奧巴馬政府時期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前國務院官員庫爾特·坎貝爾為美國國傢安全委員會的“印太調解員”,這一關鍵人物的出現,被認為將會是中美關系與日俱增的重要一步。此前,坎貝爾曾設想中美關系,他認為中美雙方應該各退一步,並希望建立起可行的中美關系。 拜登針對中國新設“印太調解員”一職 據瞭解,這個“印太調解員”的職位是拜登針對中國專門新設的職位,根據知情人士的透露稱,拜登之所以做出這一決定,是因為…

    2021-01-20
    0
  • 法媒: 歐盟訂購3億支疫苗

    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道 法媒稱,歐盟委員會當地時間周三宣佈批準一項同美國輝瑞公司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的合同,合同預訂購買多達3億支疫苗。這是歐盟同醫藥企業之間簽訂的第四個類似合同。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11月11日報道,輝瑞和生物新技術公司在一份公報中宣稱,首批疫苗預計“在臨床試驗成功和取得監管機構批準的條件下,於2020年底交付”。 報道稱,這兩傢企業周一曾宣佈其研發的疫苗對新冠病毒感染有效率達到90%。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周三在一…

    國際 2020-11-13
    0

轉載請註明出處: 19世紀末英國與德國的“新大博弈”, 如何讓歐洲走向瞭一戰? - PUA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