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1分的爛劇到豆瓣9分的精品,“網劇”是如何逆襲的?

文/馮禕

哪怕你沒看過《隱秘的角落》,也被“張東升”和“一起爬山吧”刷過屏吧。哪怕你沒追最近的《沉默的真相》,也聽到過“自來水”的安利和“出圈”的廣告操作吧。

到目前為止,這是2020年僅有的兩部豆瓣評分沖到9分以上的內地劇集。這兩部劇不僅同為懸疑劇,也同為網劇。

《沉默的真相》還在播出中,目前評分穩定在9.2。《隱秘的角落》雖然最終評分定格在8.9,但也不影響它成為2020年度的爆款,在“昨日即舊聞”的互聯網上也有人依然在玩著“爬山梗”,繼續著這部網劇的長尾效應。

《隱秘的角落》劇照

電視劇,曾是各大電視臺最大的“殺招”,近兩年卻頻頻被網劇搶瞭風頭,連主流獎項也相繼給瞭網播劇名分——網絡首發電視劇可以參與白玉蘭獎、飛天獎的評選。越來越多國產精品網劇的出現,用廣角審美實現瞭“小眾”到“大眾”的變化,以至於有網友感嘆:“決定我看什麼的,終於不再是電視臺的購片主任,而是我們自己瞭。”

從“先臺後網”到“先網後臺”

2020年,不止《隱秘的角落》一部網劇爆瞭,上半年有狂刷存在感的《錦衣之下》《鬢邊不是海棠紅》《龍嶺迷窟》《嘆息橋》《說的就是你3》,下半年開局的《怪你過分美麗》《少年遊之一寸相思》《重啟之極海聽雷》,豆瓣評分也都超過瞭8分,主攻粉絲市場的《慕白首》《錦繡南歌》評分不高,討論度卻不弱。而眼下正在熱播的《沉默的真相》,再一次沖上瞭9分。

《沉默的真相》劇照

反觀各大衛視,收視冠軍《安傢》豆瓣評分6.3,話題劇《下一站是幸福》卡在6分,近期開播的《蝸牛與黃鸝鳥》(4.2)、《局中人》(5.3)、《愛我就別想太多》(3.3)連及格線都沒摸到,分別刷新瞭演技派張新成、潘粵明和陳建斌影視作品的下限。評分7.7的《三叉戟》為衛視保留瞭僅有的顏面。

如果隻片面地以豆瓣評分為衡量劇集的標準,今年已播國產電視劇有11部評分在8分以上,除一部東方衛視的《三十而已》外,其餘全部為網絡首播劇!這是自被稱為“網劇元年”的2014年以來,網劇第一次大獲全勝。

把評價標準換作播放量,依然可以得出相同的答案。骨朵劇集排行榜顯示,2020年截至目前,播放量前二十的電視劇中,衛視劇占到9部。雲合數據給出的有效播放霸屏榜上,除《三十而已》《小娘惹》和《局中人》,其餘包括《錦繡南歌》在內的7部電視劇全部為網劇,最新的全輿情熱度榜前十名中,《穿越火線2020》《二十不惑》《月上重火》等網劇占到瞭7席。

其實就在幾年前,網劇在影視行業中還處於鄙視鏈底端,一部劇能被好幾傢衛視哄搶、多臺同播,才是成為爆款的標配。哪怕要忍受衛視苛刻的剪輯要求、拖延的排片速度,以及各種潛規則。“先臺後網”是大多數片方的選擇,“網臺同步”則是衛視的底線。

可隨著視頻網站的錢袋鼓起來瞭,微妙的變化也發生瞭。優酷獨播的《軍師聯盟》本來要先於安徽衛視和江蘇衛視一周上線,因衛視幹預,最終隻能提早一天上線。而到瞭周冬雨、張一山主演的《春風十裡不如你》,優酷希望“先網後臺”,但被電視臺拒絕,優酷索性隻在網站上播出,不帶電視臺玩瞭。因為優酷不僅是出品公司,還拿出瞭兩倍於衛視的購買價格。

2015年9月《蜀山戰紀》正式開啟瞭“先網後臺”模式,一大批網劇開始反哺電視觀眾:《瑯琊榜》《遇見王瀝川》《蘭陵王妃》《青雲志》《雲巔之上》《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軍師聯盟》《延禧攻略》《慶餘年》……到現在,很多劇集甚至是隻在網絡上播出。2019年,臺網同步劇有90多部,先網後臺的有8部,先臺後網的隻有4部。

耀客傳媒創始人呂超曾在2017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說:“在剛剛過去的上海電視節,對所有電視臺的采購主任們沖擊最大的,是電視節第一天企鵝影業開的發佈會,公佈瞭56個大IP。電視臺的主任們出去後跟我講,為什麼這些內容我們都不知道?所有的制片公司首先都拿這些內容給瞭互聯網。”

《如懿傳》賣給視頻網站一集900萬,賣給電視臺600萬。該給誰,投資方精著呢。

最初,有咖位或流量的演員在簽約劇組前,也要計較“先臺”還是“先網”,“臺”和“網”有天然的鴻溝。業已成名的演員演網劇和電影演員演電視劇都被稱為“下凡”。《太子妃升職記》最初談的女主是趙麗穎,但趙麗穎因片酬太低拒演,最終成就瞭寂寂無名的張天愛。

隨著爆款網劇越來越多,秦昊、潘粵明、胡歌這樣的演技派憑網劇再次翻紅,不僅周迅、章子怡、湯唯、周冬雨等一線明星紛紛下場,流量如楊冪、楊洋、鹿晗、李易峰、易烊千璽也接下瞭網劇拋來的橄欖枝。演網劇爆紅的年輕演員更是能說出一長串:李現、朱一龍、黃景瑜、胡一天、王一博、肖戰、張若昀、韓東君、趙露思、吳謹言、張天愛……連因緋聞事業擱置的姚笛,也選擇演網劇復出。

2020年,愛奇藝和優酷都在向懸疑劇深耕,分別推出瞭“迷霧劇場”和“懸疑劇場”。這邊秦昊、朱亞文剛一下線,那邊廖凡、白宇、王千源、馮紹峰、鹿晗已經紛紛就位。

網播劇與上星劇的“階級壁壘”一再被打破,對衛視而言,喪失瞭獨播權,也就喪失瞭“寡頭壟斷”的可能;對視頻平臺而言,“先網後臺”則是反向篩選新受眾的過程,幫助完成用戶的原始積累。

從“草莽時代”到“爆款迭出”

中國最早的網劇可以追溯到2007年一部叫做《迷狂》的禁毒劇。如果說《迷狂》還屬於任務劇,那之後出現的網劇,身上的標簽大多是“成本低、無名演員、打擦邊球”。初代視頻網站的主要內容還需要電視臺“供血”。

2014年,憑大數據概念打造的美國網劇《紙牌屋》大火,讓投資方Netflix一躍成為美國主流視頻網站,騰訊、優酷、愛奇藝和當時還未退出市場的搜狐、樂視等多傢視頻網站都表示要把資金更多投向自制劇,挖掘更多的商業潛能。

這一年也因此被稱為“網絡自制劇元年”,在百度百科上有專屬詞條。2014年至2016年,新成立的網劇制作公司就有43傢,各路風投也緊隨其後。

2017年是國產網劇的重要轉折,兩部懸疑劇《河神》和《白夜追兇》成為瞭歷史的註腳。背景一古一今,劇情一玄幻一寫實,演員一名不見經傳一成名已久,在播出時都引發瞭空前討論,兩部劇互為補充也互為鏡像。同年,還有《無證之罪》《春風十裡不如你》《使徒行者2》《雙世寵妃》《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牢牢地套住瞭更多圈層的觀眾。

《河神》劇照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網播劇數量首次超過瞭上星劇,無論2018年的286部,還是2019年的221部,都遠高於上星劇的131部和194部。

網劇開始從低端變成瞭“熒屏清新劑”。

歷史永遠在重復,就像當初電視的普及改變瞭人們的收看習慣、生活作息一樣,網絡的發展不僅改變瞭人們的交流媒介,也改變瞭人們的觀影方式、消費習慣。強調觀看方式的“看電視”變成瞭媒介更模糊的“追劇”。“8點檔”概念被弱化,通過手機、電腦看劇,有瞭更強的自主性。截至2019年底,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超過8億,而且還在上升。

上星劇的“墮落”也加劇瞭觀眾的流失。1998年,國產劇數量首次突破瞭100部,現在每年新制作的電視劇在500部左右。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豆瓣評分——2000年播出的國產劇平均分為7.6,而2017年電視劇平均分僅為5.6。這些劇集常被詬病劇情拖沓、註水嚴重,動輒五六十集;探案劇推理反智,邏輯經不起推敲;傢庭劇狂灑狗血、一地雞毛;仙俠劇、古裝劇、職業劇,不過是換個場景和人設談戀愛。

以前看電視,不喜歡會換臺,當好幾個臺都在放同一部劇時,你也隻能“認命”,硬著頭皮看下去。而競品眾多的網劇更考驗作品的耐看性,一旦不吸引人,用戶會直接選擇倍速觀看,甚至關掉重新選擇一部。騰訊視頻的網劇幕後數據就顯示:約四成用戶會在前三集棄劇;看完開頭7分鐘後,用戶拖拽、倍速觀看的比率會激增20%。無怪乎業內人也說,制作網劇要更“尊重”觀眾。

上星劇要接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審視,不止有限古令,還有限血腥暴力、篡改歷史、封建迷信、正邪模糊、劣跡演員等等條條框框。而網劇往往可以脫離常規設定,穿越、不死之身、男女性轉、身體互換通通不設限。而且選擇網絡首播,可以最大限度縮短發行周期,以最快時間收回成本,這也是投資商樂見的。

最先被網絡收編的是古裝武俠、仙俠劇,“限古令”要求衛視黃金時段每月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播出總集數的15%,雖然後調至19%,但也意味著一傢衛視一年最多播出兩部古裝劇,大傢自然隻會挑頭部作品,連“影帝”張震主演的《宸汐緣》都競爭不上上星劇。

情節好看過審難的“盜墓系列”也一直有固定的收視群體,僅《盜墓筆記》就衍生瞭5部網劇、4部網絡大電影,“鬼吹燈”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怒晴湘西》《龍嶺迷窟》收視口碑雙贏。

還有最先做出精品的懸疑探案劇,背景宏大的《長安十二時辰》、民國風情的《無心法師》《河神》、現代警匪片《暗黑者》《餘罪》《心理罪》、聚焦某一領域的《古董局中局》《法醫秦明》,豆瓣評分遠高於同類上星劇。

以及甜甜的言情劇,無論是校園類的《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人不彪悍枉少年》《一起同過窗》,耽改劇《鎮魂》《陳情令》,還有披著各種外衣的瑪麗蘇《哦!我的皇帝陛下》《奈何Boss要娶我》《一夜新娘》……一般多是由名氣不大的新演員參演,憑演員實力和劇情普適性根本無法擠進電視臺的黃金檔,但卻能在網絡上定向吸粉。

比起越演格局越窄的上星劇,2020年的網劇還在不停地拓寬自己的邊界:從經典玄幻劇《三生三世枕上書》到古代推理劇《俠探簡不知》《錦衣之下》,從職業劇《怪你過分美麗》到現代懸疑劇《唐人街探案》《重生》,從聚焦傳統藝術的《鬢邊不是海棠紅》到校園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從盜墓IP《重啟之極海聽雷》到江湖恩仇《暮白首》《少年遊之一寸相思》,雖然仙俠、懸疑、青春題材仍是主流,但網劇也向其他領域伸出瞭更多觸角。

中國網劇實現瞭從“侃段子”到“講故事”再到“拼精品”的階層跨越,幾乎可以說:中國網劇的“草莽時代”正在過去。

從“愛優騰”到“中國網飛”

內容建設起來瞭,下一步便是培養觀眾為內容付費的習慣。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早期的互聯網為吸引流量,提供的是“內容免費”服務,從免費到收費,觀眾的錢袋子可不是那麼好打開的。

2011年5月,愛奇藝在一眾視頻網站中首先推出20元包月的會員制,但應者寥寥。直到2015年《盜墓筆記》上線,才打破瞭僵局。依靠當時的兩大流量李易峰和楊洋,愛奇藝的VIP會員突破2000萬,比2011年至2015年的總和還多一倍。2018年年底,國內視頻網站付費用戶數已超過2億。

流量可以打破僵局,但有質感的作品才是源源不斷提供高黏性客戶的終極保證。2017年底,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再次制定新玩法——從VIP上升至VVIP的超前點播,3元/集解鎖大咖雲集的《慶餘年》。雖然因盜版大肆傳播,這種新玩法名存實亡,但沒有打消視頻網站“套娃式收費”的念頭。去年火爆暑期檔的《陳情令》,大結局的點播收入超過1.5億元,這還不算演員演唱會直播門票、貼片廣告的收益。

雖然這種收費方式仍存爭議,但這也驗證瞭,好作品是有源源不斷的供給能力的。根據中投顧問2018年公開發表的報告顯示,國產網劇從版權、廣告、大電影、遊戲和周邊等方面變現的市場空間可達650億元!

越來越多的人默認瞭應為網生內容付費,從前期的投資、拍攝,後期的播出、宣傳,再到基於劇情的貼片廣告,形成瞭國產網劇從生產到銷售的閉環。

錢就在那裡,好作品才是抵達彼岸的那座橋。就像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戴瑩說的那樣:網劇環境比傳統劇更殘酷,我們面對的是更年輕的受眾,半年就是一個“時代的更迭”,唯一的生存法則就是精品化。

三年前的《白夜追兇》夠看瞭,但三年後的《隱秘的角落》必須再向前走一步:在懸疑劇的外殼下,對原生傢庭、教育等現實問題進行觀照。

好的網劇,不僅要情節高能、演技在線、細節到位,佈景運鏡剪輯統一審美,更是對時代的記錄。

首播於2010年的《毛騙》系列算是第一部高質量的網劇,講述的是混跡在城市邊緣有組織有紀律的小騙子。三季豆瓣評分分別是8.5、9.4和9.7,第三季評分與《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並列國產劇第一。

它真的比《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更“偉大”嗎?從格局看前者和後兩者是沒有可比性的,但它們都在各自聚焦的維度完成瞭邏輯宇宙的閉環,能把某個領域的故事演繹到極致,無論是選擇宏大敘事,還是更微觀的切入點,本身沒有高下之分。

網劇誕生之初,就是給經過大數據篩選的特定人群提供服務的。網劇制勝的法寶從來都不是普適性,而是廣角審美——一個“去邊緣化”的過程。在網絡世界裡,任何邊緣人都能找到高適配度的產品。比起傳統的被動消費,如今更年輕的觀眾更具生產力和創造力,幫助劇集實現從小眾到大眾的破圈。

平臺也比以往更積極地介入影視劇產業鏈,包括但不限於購買版權、拉投資、找團隊、選演員、搞宣發,“愛優騰”甚至為杜絕天價片酬振臂高呼,通過各種渠道培養“自己的演員”,以控制成本。畢竟對於大制作的劇集,單集版權投入平均已達781萬元,這還隻是2017年的數字,《長安十二時辰》(1220萬元)、《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1100萬元)、《孤芳不自賞》(1000萬元)是目前已知賣得最貴的網播劇。而十幾年前的《武林外傳》當時隻賣到瞭單集1250元。

《白夜追兇》劇照

因此誕生瞭更優質的網劇制作公司。《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出自萬年影業,2020年的《重生》和《隱秘的角落》也是“萬年系”作品。萬年影業因此被稱為網劇界的“正午陽光”。

還有越來越多的“正規軍”入場:著名導演管虎和騰訊視頻簽瞭6部“鬼吹燈”系列,至少還要在《南海歸墟》《雲南蟲谷》《昆侖神宮》三部戲裡看到潘老師的“胡八一”;秦昊的首次“觸網”,緣於著名制片人韓三平給他遞瞭多次的《無證之罪》劇本;《河神》的劇本改編、拍攝方案、素材剪輯是臺灣導演陳國富親自監督的;《長安十二時辰》請來瞭曹盾執導;《瘋人院》的監制是陳嘉上;馮小剛為《劍王朝》背書;周星馳要開發《美人魚》和《西遊降魔篇》的網劇版。

除瞭版權分攤和分銷的方式節省成本,視頻網站間也開始瞭良性合作。騰訊視頻將《不完美的她》置換給愛奇藝,填補瞭後者在女性題材上的空白。優酷和愛奇藝置換給騰訊的《獵狐》《我是餘歡水》,也彌補瞭騰訊現代題材的不足。優酷和芒果TV聯播的《三千鴉殺》《琉璃美人煞》,取得瞭雙贏。

電視早已被論證為不是媒介傳播的終點,網絡亦不是。網劇的繁盛最讓人開心的一點,就是觀眾們終於可以自己決定看什麼瞭。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