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關鍵時刻,中德“聯手”為世界經濟復蘇添動力

7月6日,“中德健康雲對話”線上舉行,圖為德方代表發言。(圖/中德總商會)

“中國疫情防控做得好,經濟率先恢復,這對德國企業是利好消息”,11月24日晚,在與中國國傢主席習近平通話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做出如上表態。在全球疫情蔓延反彈、世界經濟瀕臨衰退的關鍵時刻,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的中國與德國保持密切合作,對兩國乃至世界經濟增長都具有重要意義。

疫情期間,中德兩國保持著密切交流與合作,尤其是高層交往依然保持良好勢頭。2月至今,中德兩國領導人多次通過電話、視頻方式就共同抗疫、恢復經濟等議題進行溝通和交換意見。中國商務部歐洲司原司長孫永福指出,疫情之下兩國高層面對面的交流機會雖然減少,但線上會晤始終沒有中斷。一方面,這反映出中德兩國政治傢的務實,能夠從長遠發展眼光來看待雙邊關系,並沒有因短暫的交流受阻而消極應對。另一方面,中德兩國深知唯有攜手合作才能解決解決問題,攻擊謾罵,將病毒政治化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德國有句諺語,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在中國應對疫情的最嚴峻時期,德國政府和人民第一時間伸出援手,而隨著疫情在德國的快速擴散,中國社會各界也紛紛向德國提供援助。正是經歷瞭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中德關系得到進一步深化。此外,中德兩國在疫情防控、疫苗研發等領域展開瞭務實合作,比如3月19日,中國外交部會同國傢衛健委舉行中歐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向德國、法國等18個歐洲國傢政府官員和醫療防疫專傢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經驗;7月6日,中德兩國多傢知名醫院聯合舉辦“中德健康雲對話”,在線探討疫情下的醫院防控……中德攜手為世界合作抗疫,尤其為中國與西方國傢合作抗疫做出瞭示范。

疫情沖擊下,世界各國經濟均受不同程度影響,而德國希望強化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則是從本國利益與全球格局出發作出的務實選擇。中國是世界上較早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階段性勝利的國傢,也是率先實現經濟恢復的主要經濟體。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意味著在中國市場需求仍然在擴張。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近年來一直是德國第一出口大國,但今年二季度被中國取代。今年4-6月,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額接近230億歐元,首次超過對美國的季度出口額。

11月15日,歷經8年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順利簽署,使得同樣歷經多年談判的中歐投資協定能否盡早簽署備受關註。默克爾總理在24日晚與習主席通話中也提到“希望同中方加大努力,推動年內完成歐中投資協定談判”。孫永福指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東盟貿易逆勢增長,東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RCEP的簽署將會進一步強化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往來,這將對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產生影響。因此,德國和歐盟都希望能夠盡快與中國簽署中歐投資協定,畢竟歐盟難以找到第二個與中國類似的、同等量級的市場。

RCEP與中歐投資協定性質不同,前者的重點是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而後者則強調中歐之間市場的開放準入,兩者都可以為世界經濟帶來重大利好。中國和歐盟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加速推進中歐投資協定的簽署,對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疫情全球蔓延,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抬頭的背景下,作為世界頗具影響力的中國和德國,不僅需要不斷推動雙邊關系的發展,為新形勢下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發展做出更多貢獻,也需要攜手應對全球挑戰,為世界經濟恢復發展註入更多動力。(陳洋)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