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之: 默克爾的“制勝寶典”

[文/ 揚之]

2005年11月22日,默克爾正式宣誓就任聯邦德國總理。

作為一個來自原東德地區的女性政治傢,默克爾是如何在一個男人主宰的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中和一個相對保守的德國政壇中穩坐十五年總理寶座的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默克爾”的中文譯名開始侃起。

不得不說,“默克爾”這個名字的翻譯可謂“神來之筆”。

它不僅兼顧瞭“音”的元素,其反應出來的“意”,居然還能恰如其分地反應這位“鐵娘子”最突出的政治手腕。

·默者,悄然也。用大白話說就是毫不聲張,不顯山不露水。

·克者,制伏也。通俗說法就是克敵、拿下、消滅、解構等。

·爾者,你也。

“默-克-爾”,這三個簡單的漢字組合在一起,呈現瞭相當強的畫面感:悄然地制伏或解構你,或,化你於無形中。

那麼,這位領導基民盟整整18年、擔任德國總理15年、被譽為“政治常青樹”的女政治傢,真的有這等政治手腕嗎?

回答很簡單:有。

“滅絕師太”

“滅絕師太”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一個武林高手。這個稱號是否能按到默克爾頭上,我們不妨先來瞭解一下她在黨內的“成長史”。

揚之: 默克爾的“制勝寶典”-圖1

成立於二戰後的基民盟(CDU),黨名中的“C”代表基督教(Christlich)。其前身“中央黨”(Zentrumspartei)建於1870年,具有天主教背景,亦被稱為“政治天主教主義”(politischer Katholizismus)。

該黨的歷史表明,它不是一個如社民黨(SPD)那樣的反傳統的“革命政黨”,而是個保守的、由男人主宰的政治組織。

從阿登納(Konrad Adenauer)、科爾(Helmut Kohl)到朔伊佈勒(Wolfgang Schäuble),基民盟主席清一色男性,無一例外。

當默克爾2000年從朔伊佈勒手中接過黨內權杖時,全黨和輿論對這位來自原東德、具有新教背景和從政不久的中年女子(46歲)能否在男人當道的基民盟站穩腳跟,是打瞭很大問號的。

但默克爾不僅站穩瞭腳跟,而且在主席位置上一坐就是18年,超過阿登納(1950-1966)的任期,隻有科爾(1973-1998)的任期比她更長。

與她的前任不同,默克爾鮮有情緒激動的時候:她的強勢也絕不表現在“聲高”和“粗暴”中,而是在隱忍的堅持中。

她在位期間,用“冷靜溫和”的方式,化解瞭來自黨內“老人幫”和“少壯派”的各種挑戰和考驗。其中難度最大的要數與自己的“政治教父”科爾分手的過程和方式。

眾所周知,沒有科爾的提攜就沒有默克爾的後來。科爾卸任黨魁一職後被公推為名譽主席,享受著這一黨內絕無僅有的殊榮,不料最後卻因“獻金醜聞”(Spendenaffäre)而晚節不保。

我們且不論他拒絕吐出獻金者名字這個做法和態度是 “言而有信”的美德,還是“無視法律”的頑固,總之,基民盟因此陷入空前被動的局面,他的繼任者朔伊佈勒也因與“醜聞”脫不瞭幹系而被迫辭職。

就這樣,時任基民盟總書記的默克爾便成瞭黨主席的熱門人選。可是,這位科爾的“女弟子”在未與黨內各方協調和溝通的情況下,便做瞭一件令大部分人都感到吃驚的事:

她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發表文章,公開向“恩師”科爾發難,指責其在“醜聞”中的表現“損害”瞭本黨利益(“der Partei Schaden zugefügt”)。

默克爾此舉尊重法律,順應黨內外的民意,本身無可非議,甚至可以被認為是“大義滅親”的行為,也證明瞭她在關鍵時刻和必要時候能夠相當果敢地放下私情。但是,向自己的“恩師”開刀,即便對理性和冷靜的德國人來說,也是相當“薄情寡恩”的行為。

因此,人們開始揣測默克爾的動機:是為瞭“伸張正義”“拯救本黨”?還是為瞭實現自己當黨主席的政治抱負而做瞭回“滅絕師太”?

從她後來順利當上黨魁的結果看,起碼黨內的大多數人理解和認同瞭她的“決絕”。但科爾本人至死都未原諒她。2017年6月他去世後,其遺孀據說曾拒絕默克爾在葬禮上發言,後來經過內部反復協商才勉強同意。

默克爾在致辭中說:“親愛的科爾總理,我今天能站在這裡,您起瞭決定性的作用……感謝您給予我的所有機遇……我以一顆感恩和謙卑之心,向您鞠躬致敬。”(Ich verneige mich vor Ihnen – in Dankbarkeit und Demut.“)

雖然兩人對各自在“獻金醜聞”中的態度不曾表露過絲毫悔意,但在科爾的靈柩前,我們有理由相信默克爾的這番話是發自內心的。畢竟,許多解不開的恩怨在陰陽兩隔後的確會隨風散去,政治的冷酷也有可能會被溫暖的回憶所融化。

默克爾當上基民盟黨魁後,先後經歷瞭三任天主教教宗,四任美國總統(加上拜登是五任),十任德國社民黨主席。

如果說這種比較隻能襯托默克爾的在位時間頗長的話,那麼,她在黨內經歷的對手的人數及背景,則反映瞭她難以撼動的地位。

的確,基民盟黨內由“戰友”變成“對手”的例子不少,而“死”於默克爾“溫柔一刀”或“滅絕神功”之下的男性強人也遠不止科爾一人。其中,曾經最讓默克爾頭疼的,莫過於聚集瞭基民盟內男性政治精英的“安第斯幫”(Andenpakt)。

這個“組織”很神秘,長期對外秘而不宣,直到《明鏡》雜志(Der Spiegel)2003年刊出題為《男人幫》( Der Männerbund)的文章後才為世人所知。

由於篇幅有限,我們暫且不去細說這個“安第斯幫”的來龍去脈。但是,瞭解德國政情的人若看到以下名字及職務,便可知這個神秘團隊的實力曾有多強:

1.前黑森州州長科赫(Roland Koch)

2.前聯邦科研部和交通部部長威斯曼(Mathias Wissmann)

3.前巴符州州長,前歐盟財政和人力事務委員奧廷格(Günther Oettinger)

4.前聯邦國防部長榮格(Franz Josef Jung)

5.現任黑森州州長佈菲耶(Volker Bouffier)

6.前聯邦總統伍爾夫(Christian Wulff)

7.前薩爾州州長,現任聯邦憲法法院大法官米勒(Peter Müller)

8.還有一直未放棄成為默克爾繼任者的前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梅茲(Friedrich Merz)。

他們當年均屬基民盟中的“少壯派”,雖然沒有義結金蘭,但彼此承諾在黨內互不為敵,相互幫襯提攜。

可是,這些躊躇滿志的政壇高手不是被默克爾“招安”,就是被擊敗,最後,他們有的被迫棄政從商,有的退居二線,有的則至今還在為默克爾唱著贊歌。

上述黨內對手之所以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咎於他們自己對默克爾的輕視和低估。但這“輕視”和“低估”又並非完全來自他們的傲慢與偏見,而是默克爾有時表面上給瞭對手們與“滅絕師太”完全不同的印象,她非常善於“示弱”。

“吸星大法”

在2017年9月24日的議會大選中,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雖然丟掉瞭許多選票(8.6%),但還是保持瞭議會最大黨的地位。

在選後例行的、由各黨主席出場的柏林“大象座談會”(“Elefantenrunde”)上,上屆聯合執政的夥伴、社民黨主席舒爾茨(Martin Schulz)不甘失敗,率先發難。

他把本黨的失利,歸咎於默克爾在競選中以及四年的合作中,善於把社民黨提出的建議和想法化為己有,因而“勝之不武”,並將這種行為稱之為“Ideenstaubsauger”。

在德語中,這是個“復合詞”:前半部直譯過來就是“思想”、“見解”或“主意”,後半部則是“吸塵器”的意思。

揚之: 默克爾的“制勝寶典”-圖2

將兩者連在一起並用,便出現瞭一個頗有創意的新概念,類似於中文裡“他智為己用”的意思;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創立的武功——“吸星大法”。

武林中的“吸星大法”旨在將別人的內力化成自己體內內力,“默氏功夫”的目的當然也是化“他智”為“己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親近合作者和反對派,讓對方在這種“互信”的氛圍中漸漸失去自我;

·制定政策時底線寬泛,提前或及時表明與對手類似的立場,占據主動;

·盡可能多拉人“上船”,分攤責任(亦意味著分攤風險);

·盡量拖延決策(aussitzen),以免過早暴露自己的軟肋。

德國政體的要素之一是“政黨政治”。政黨為瞭擴大自己的活動空間,一般的做法是:第一,堅持本黨的歷史傳承和傳統理念;第二,與時俱進,對新問題新挑戰提出應時的解決方案。

默氏的獨特辦法是先給人“有話好說”,“好說好商量”,樂意傾聽,不咄咄逼人的印象,然後通過套用和吸收對方立場的方式來占領這些政黨的生存空間。

在德國的政治光譜中,默克爾的主要對手是左翼陣營,因為保守的右翼陣營當時基本被她領導的聯盟黨占領。因此,她2005年當選為總理後,始終堅持“要地盤,去左營” 的原則。

以默克爾的“難民政策”為例。

我們先不去探討“人道主義”在她的決策中是否起到瞭壓倒一切的作用,而是聚焦準她當時可能有過的現實政治考量。

面對蜂擁而來的難民,默克爾很清楚,若要解決如此繁雜的難題,須傾全社會的力量方能做到。因此,除瞭依靠本黨的力量之外,她還必須獲得左翼陣營的支持。

在東德長大的默克爾深諳左派傳統。她知道,隻要自己打出“國際主義”和“平等互助”這兩張牌,左營是很難出來反對的。果然,她作出“打開國門”和“開放邊界”的決定後,社民黨、綠黨、左翼黨紛紛站出來力挺。

默克爾同時還知道:左派各黨不可能隻是完全“忘我”地響應自己,必定會提出更左的建議來保持自己的特色,籠絡自己的選民。譬如:“人道主義高於一切”,“西方社會對那些沖突和戰爭地區負有責任,因此有義務接受所有難民”等。

默克爾此舉可謂“一箭雙雕”:一方面得到瞭左營的支持,多瞭好幾支分攤風險的力量;同時,如果社會承受力出現問題,首當其沖的是源自左營的、比她更左的那些舉措。而她自己卻始終擁有“回歸保守傳統”的回旋餘地。

實際上,她2015年夏末倡導的“歡迎文化”,在經歷瞭短暫的“遍地開花”後,便受到瞭來自各方的質疑和詬病。在過去的五年裡,她雖然始終沒有正式收回那句名言(“我們能辦到”),隻是表示“下不為例”,但她開始實施的那些開放政策,如今早已所剩無幾,都被“默默地”收回瞭。

所以,她雖然是難民問題的“始作俑者”,但最後還是能通過一系列補救措施(如,與土耳其達成滯留難民的“交易”等)化險為夷,拯救瞭危局。

但左翼各黨卻幾無退路,在民調中長期低迷。除綠黨依靠環保話題獨善其身之外,社會黨和左派黨至今都未真正緩過來。

通過連續勝選來維護自己在黨內的威信和保住本黨的傳統選民,同時又成功地占據左翼政黨的生存空間。掌握好這個平衡,才是默克爾執政藝術或政治手腕的秘訣之一。

不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個令她成功多時的“平衡術”最終還是在2015年的“難民潮”中被打破:

默克爾的“左傾冒進”不僅未穩住本黨的保守派基礎和贏得社會上的持續和普遍支持,還給右營這邊撕開瞭一個大口子:“反伊斯蘭”和“反歐盟”的右翼民族主義政黨—— “選項黨” (AfD)得以長驅直入,生根發芽,一舉成為聯邦議會最大反對黨。

所以,默克爾不僅被稱為“來自聯盟黨的最佳社民黨總理”(“die beste sozialdemokratische Bundeskanzlerin der Union”),也被視作選項黨的“助產士”和“人壽保險”(“Lebensversicherung”)。

結果,社會上怨聲載道,黨內“倒默派”蠢蠢欲動,希望恢復保守主義的呼聲越來越高。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默克爾不得不“丟卒保車”:2018年底,她一方面宣佈放棄黨主席一職,同時堅持完成本屆總理任期。

“化屍神功”

把默克爾比作金庸小說《鹿鼎記》中的“化屍粉”,猛一看似乎有些過分,但若回顧2005年以來與她聯合執政的那些政黨的命運,我們不難找出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

“近默者滅”——誰沾上她,誰就面臨從政壇消失的危險。這方面,無論是社民黨還是自民黨,都有過切身的體會。

2005年那場大選,聯盟黨和社民黨的得票率相差無幾,隻不過,雙方在選前各自追求的聯合執政方案(聯盟黨和自民黨的所謂“黑黃組合”以及社民黨和綠黨的“紅綠組合”)均因為過不瞭半數而無法成立。

為瞭打破僵局,聯盟黨和社民黨決定組成“大聯合政府”(GroKo)。雖然這樣的組合造成瞭“政府強,議會弱”的局面,但在民主政治中,也不失為一種合理合法的選項。

首次擔任聯邦總理的默克爾開始並不被各方看好,輕視她的人大有人在。前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在選後即明確表示:“要我加入你領導的內閣?沒門兒!”默克爾當時對此付之一笑。

四年後,事實證明施羅德的傲慢讓社民黨付出瞭慘痛的代價:在2009年的議會大選中,上次與聯盟黨得票率僅差一個百分點的社民黨竟然丟掉瞭11%的選民,創該黨在二戰後的歷史新低。

對於一個在歷史上曾擁有勃蘭特、施密特和施羅德這等光芒四射的政治傢的“百年老黨”來說,減少11%的選票無異於“滅頂之災”。

這是社民黨第一次領教瞭默克爾這個政治“化屍粉”的厲害。

2009年大選中真正的贏傢是德國政治光譜中“中偏右”的自民黨(FDP)。該黨在歷史上曾多次以“小夥伴”的身份與聯盟黨或社民黨聯合執政,被稱為“後座司機”或“勤王之黨”,地位舉足輕重。

勝選後的默克爾拋下“骨瘦如柴”的社民黨,向“玉樹臨風”的自民黨伸出橄欖枝。兩黨一拍即合,很快就組成聯合政府達成一致。

躊躇滿志的自民黨開始憧憬未來,堅信自己又可重塑當年政治“不倒翁”的形象。未曾想,這個“夢想” 四年後即告破碎:

在2013年的大選中,自民黨一下子丟掉差不多10%的選票,成為最大輸傢;而且,它的命運比四年前的社民黨更慘,跌得更狠,直接從議會第三大黨的位置上摔到門外,連聯邦議會都未進入。

反觀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票倉盈滿,得票率高達41.5%,比上次大選增加瞭差不多八個百分點,可謂大獲全勝。

就這樣,默克爾每次僅用四年的時間,就先後把社民黨和自民黨打趴在地,恨不得化為烏有。她若不是政治“化屍粉”,還有誰是?

可惜,當時尚無人發現或正視默克爾的這個“殺手鐧”。

隻不過,這次默嬸的“化屍粉”功效過大,反倒把自己置於一個相當尷尬的境地:單獨執政吧,聯盟黨尚未達到絕對多數;聯合執政吧,它忽然發現右營中隻剩下瞭自己。

無奈之中,默克爾隻能再次到左營中去尋覓合作夥伴。可是,前身是東德“統一社會黨”(共產黨)的“左翼黨”(die Linke)從未在其考慮范圍內;綠黨理論上可以合作,但雙方在理念上還沒融洽到可以在聯邦一級聯合組閣的地步。

剩下的隻有社民黨瞭。

可默克爾不敢肯定,四年前已遭“滅頂之災”的社民黨這次是否還有勇氣和意願再次與其握手合作。

沒想到,社民黨居然如此快就好瞭傷疤忘瞭疼,二話沒說就再次入甕。大聯合政府梅開二度。

社民黨認為,上次是自己低估瞭默嬸,這次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持本色。它沒想到的是,自己上次低估的是默嬸的能力,這次卻是“化屍粉”的藥力。

又過四年,德國於2017年9月24日舉行議會大選。聯盟黨雖然也遭受重創,可它底子厚,與上次的41.5%相比,即便丟掉瞭8.6%的選票,依然還是議會第一大黨。

社民黨的處境就不同瞭:上次的得票率本來就不算高(25.7%),這次失掉5.2%,無異於淪為“二流政黨”。

是可忍孰不可忍。黨領導在大選正式結果尚未公佈前即宣佈不再參與下次聯合執政,也就有瞭前面敘述過的黨主席舒爾茨指著默克爾大呼其“吸星大法”可惡的場面。

俗話說,第一次上當是自己沒防備,第二次上當是“騙子”太高明,如果第三次再上當,就隻能怪自己“腦子進水”瞭。

2017年9月大選後,默克爾先與自民黨和綠黨進行所謂的“牙買加組合”(黑黃綠)談判,結果失敗,並導致德國半年之久處於無政府狀態。

最後,在總統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的“緊急敦促式”直接幹預下,社民黨為瞭“國傢利益”不得不放棄自我,於第二年3月第三次與默克爾組成“大聯合政府”。

默克爾的“化屍粉”是否會再次生效,目前不得而知。但各項民調表明,社民黨至今都沒有從低估中走出來,處境並不妙,甚至已掉在選項黨和綠黨之後。

嗚呼,社民黨。

默克爾究竟是哪路神仙?

用金庸小說裡的這些人物和“神器”來形容默克爾,不是為瞭貶低她的政治手段,而是為瞭更形象地描述她的特殊能力和方式。

實際上,如何看待她的政治措施以及具體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觀者本身的立場。

譬如,有人覺得她2015年的難民政策對德國和歐盟均是“巨大災難”,中國的讀者甚至因此而稱其為“默三桂”;有的人卻認為她是自由世界“最後的守衛者”,是人道主義的傑出代表。

同理,在國內政壇的博弈中,如果她擊敗瞭對手,有人會說她是“心狠手辣”“不近人情”的“滅絕師太”;或被視為“不得不為”的生存手段;如果她在權力鬥爭中敗北,估計很少有人會認為她“主動讓賢”“高風亮節”,更多地恐怕會覺得她“軟弱無能”“德不配位”。

客觀而言,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能坐到和坐穩總理和黨魁這個位置,扛起和肩負如此沉重的黨政擔子,沒有意願、勇氣、能力和手腕,是完全不可能的。我們可以任性地評論她的政策的對錯,但無法否認她的政治手腕的高明。

評價默克爾的歷史地位,現在無疑還為時過早;但研究她的政治手腕,倒不必拘泥於“蓋棺定論“這個不成文的規矩。

默克爾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根據許多信息和自己的分析(或好惡)去做出判斷。但是,借鑒政治對手們對她的評價,或許是一個更好的視角,因為這些人不涉“阿諛奉承”之嫌,而且多與默克爾直接交過手,他們的評價應該更有參考價值。

譬如,前基社盟主席、現任內政部長的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是公認的在聯盟黨內長期與默克爾“作對”的“競爭者”。他在默克爾宣佈放棄黨主席之後公開表示遺憾,稱默克爾非常“難對付”,同時又是個非常“守信”的人。

綠黨籍的德國前外長費舍爾(Joschka Fischer)可謂默克爾十足的“政治對手”,但他在德國媒體上發表的文中指出:面對民粹主義盛行的國際局勢,“德國應該慶幸有默克爾當傢。”

那麼,默克爾又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執政特點的呢?她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曾這麼總結道:第一,可靠守信(“Zuverlässig”),第二,保持冷靜(“In der Ruhe liegt die Kraft”)。

結語

2018年12月,默克爾放下瞭掌握瞭18年的基民盟權柄,表示要把精力集中在政府工作中,願意完成這屆總理任職。她內心的真實夙願一定是,要在餘下不多的時間裡,竭盡全力為德國和歐盟做出可以載入史冊的功績來。因為惟有這樣,她才能最終擺脫“難民總理”這頂已經為其定做好瞭的帽子。

不得不說,默克爾的政治仕途的確“福星高照”。

2020年的新冠大流行,為她提供瞭一次極佳的甩掉“難民總理”帽子的機會。與其他歐美國傢相比,德國在她的領導下順利地度過瞭今年春天的第一波“疫情”,她的個人威望也隨之再次到達高峰,以至於有人提出她應該繼續競選連任,但她本人明確拒絕瞭這個建議。

默克爾的任期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從目前的情況看,她的政治生涯大概率將“善終”。

相關新聞

  • 怪不得舍曼著急訪華!美財長發出“關門”警告,拜登政府或被迫停擺

    近日,有關是否要增加或停止債務上限的話題在美國引發巨大爭議,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向國會發出警告稱,如果不盡早采取行動,提高或暫停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美國政府將會在8月發生債務違約。這是自1917年美國國會設置新發行債券上限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 據環球時報報道,近日,美國國會針對債務上限問題再度針鋒相對。如果不能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那麼美國財政部就不能“拆東墻補西墻”,用發行新債的方式籌集資金用以償還舊債,而隻能主要通過當前的稅收收入…

    2021-08-01
    0
  • 秘魯律師在庭審現場與女客戶發生關系被直播,法官:全國都看到瞭

    據英國《每日星報》2月2日報道,1月26日,在秘魯中部胡寧地區舉行的一場還押聽證會上,律師赫克托·帕雷德斯·羅伯斯(Hector Paredes Robles)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與一名女子發生關系,整個過程被全國直播。 一段公開視頻顯示,羅伯斯先脫下衣服坐在椅子上,然後一名黑長發女子跨坐在他身上,兩人開始在鏡頭前表演。 全程大概持續瞭一分多鐘,期間隔著屏幕還能聽到觀眾的笑聲。 據悉,這位律師的助手還曾試圖提醒他,整個過程正在被實時監視並…

    2021-02-03
    0
  • 這個西方大國的新麻煩要來瞭,這一次更加尖銳!

    (一) 這個西方大國的新麻煩要來瞭,這一次更加尖銳! 哪個大國? 我們很熟悉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但按照目前的趨勢,這個長長的國名能不能保住,還真是一個未知數。因為英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僅是疫情,也不僅僅是脫歐,而是國內出現瞭新的麻煩。 大麻煩! 蘇格蘭又鬧獨立瞭,而且這次更加堅決。 一大早,就看到有德國媒體這樣評述,現在的大背景之下,蘇格蘭人似乎重新燃起脫離英國獨立的熱情,如果現在再次公投,很可能“脫英派”會勝出。 …

    國際 2020-09-14
    0
  • 生育率不足1,全國僅0.5億總人口!首個“自然消失”國傢要出現?

    近些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則是慢慢引起瞭各國的註意,從2018年開始世界上就已經有很多國傢面臨著這一問題,其中除瞭日本之外,我們中國和韓國也都出現瞭類似的征兆。 進入到2021年也以後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是再次被人們所熱議,而此前則是有媒體報道,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已經步入到瞭中度的階段,這則是意味著我國如今的生育率非常低下,這一問題是需要去註意和解決的。 不過大傢可能並不知道,日本和我國都不算是老齡化太過於嚴重的國傢,因為韓國所…

    2021-02-22
    0
  • 還不釋放孟晚舟?加拿大一錯再錯,中方強調瞭件事,加方必須掂量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無理拘押至今已超過630天,且仍未恢復人身自由。在此期間,還一度傳出要將孟晚舟引渡美國的消息,這激起瞭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和不滿。 眾所周知,孟晚舟事件是美方為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遏制中國發展一手策劃的嚴重政治事件。美國是這場事件的始作俑者,但是加拿大充當瞭幫兇的角色。在這個問題上,加拿大犯下瞭嚴重錯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針對加拿大一錯再錯,中方近日再度發聲,加方務必仔細掂量。 據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9月2…

    2020-09-30
    0
  • G7邀中俄參加阿富汗問題會議,俄方拒絕,中方去不去?外交部回應

    阿富汗政權更迭一事牽引著全球的目光,更是有諸多國傢紛紛表態,他們以維護人權為借口,而真正做的事情卻與這大相徑庭。近日,日本外相表示,G7會議將邀請中國和俄羅斯參加共同商討阿富汗事宜。 G7邀請中俄參加會議 2021年9月5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對外透露,G7將邀請中國和俄羅斯加入此次會議,共同商討阿富汗諸事。他表示,中俄的國際影響力很大,對於阿富汗局勢能起積極作用。因此,需要中俄對阿富汗“做工作”。 G7其他成員國此前也相繼表露態度。法國…

    2021-09-13
    0
  • 危機重重!面對美英瘋狂叫囂,普京亮出核手提箱,誰敢輕舉妄動?

    敵人來瞭有獵槍,朋友來瞭有好酒。 三個消息傳來,足見戰鬥民族向來恩怨分明,敢作敢為。 第一個消息:俄羅斯方面鄭重警告美英兩國,稱他們之間的關系已走入“死胡同” 據法新社近日消息稱,俄羅斯駐英國大使安德烈·克林說,俄英兩國關系“幾近死亡”。另據俄羅斯外交官稱,美國對俄羅斯的“考慮不周的聲明”威脅著兩國之間的關系,現在美俄關系面臨崩潰。 對於普京而言,今年的日子的確不好過。以拜登為首的美國政府對俄羅斯展開瞭全方位的打壓,歐盟也緊隨其後對俄羅…

    2021-03-25
    0
  • 改投中方4000億,印度卻呆瞭:這錢本來是我們的

    改投中方4000億,印度卻呆瞭:這錢本來是我們的 這些年來,中國在多個領域有瞭突破性的進展,世界各國對中國飛速發展的速度都感到驚訝不已,同時也想要謀求與中國的合作。如今的中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話語權逐漸擴大,再加上中國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成為瞭許多國傢追逐任務的目標,而且中國一直在國際上秉承互惠合作的友好外交方針,也吸引瞭非常多的國傢。俄羅斯如今已經成為瞭中國的盟友,中俄兩國的合作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 近日中國與伊朗達成瞭4000億的合…

    2020-08-28
    0
  • 巴方“拖欠債款”,還與美國聯合搞針對,中國專傢表示:徹底心涼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註”,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瞭。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註。歡迎留言評論,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 現代是一個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因此國傢與國傢之間的聯系也是變得緊密瞭起來,因此雙方合作的話能夠達到互惠互利,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國傢更加快速的發展,而我們中國發展這麼多年也是與不少國傢都有著合作,有的國傢信譽度非常好,雙方合作的也很愉快,但有的國傢卻會中途掉…

    2020-08-19
    0
  • 一天之內,中國傳來2大振奮人心的消息,同時,特朗普卻焦頭爛額

    目前,全球疫情依舊非常嚴峻,其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2424萬例,超82萬人死亡。在這場危機之下,世界許多國傢都陷入瞭困境之中,其中美國更是成為瞭全球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相對於美國而言,我國早已控制住瞭疫情,而在近期,更是在一天之內傳來瞭兩大振奮人心的消息。 首先是在我國控制住疫情後,我國的票房迅速回暖瞭起來。美國CNBC新聞網25日刊文稱,美國票房復蘇的速度比中國慢得多,因為中國戰勝瞭病毒,而美國卻將它掩蓋起來。中國票房快速回暖對世界各國…

    2020-08-28
    0

轉載請註明出處: 揚之: 默克爾的“制勝寶典” - PUA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