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場重磅會議,回答瞭三個決定世界未來的問題

未來會好嗎?

2020年,這個被新冠疫情擾動的年份已經走入尾聲。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人們抱著希望,但更多的是未知。

未來世界將是什麼樣子?在近期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2020年創新經濟論壇、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7屆年會等連場重磅會議上,來自全球政商學界的大咖們圍繞三個可能決定這一問題走向的關鍵變量,給出瞭自己的答案。

全球抗疫怎麼辦?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已超5900萬例。更令人擔憂的是,10月份以來,第二波疫情來勢兇猛。

“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是一場全球性疫情”,英國前首相佈萊爾坦言,現在來看世界對新冠肺炎的應對“非常草率”,如果各方在兩三個月前就能進行很好的合作,疫情防控效果可能會比現在更好。他提醒,此類全球性疫情未來還可能發生,各方必須研究如何改進全球架構,從而在下一次出現類似情況時更有效應對,“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等出現問題後再四處搜集防護設備”。

美國是如今全球疫情的重災區。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認為,美國領導人應該“做一些讓美國重新與其他國傢合作的事情”。他說,疫情期間美國各州一度為瞭得到防疫物資爭得“頭破血流”,希望未來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希望不僅能夠保障自身供應,同時也能夠幫助世衛組織和其他相應機構,在世界各地建立區域性機構來公平地分配和生產有關物資。”

現在,人們將抗疫的希望寄托在安全有效的疫苗上。面對嚴峻形勢,多傢疫苗巨頭在此間呼籲,真正戰勝疫情需要團結,需要用共同的資源尋找解決方案。

“沒有單獨的創新可以解決如此規模的公共衛生問題。”強生公司全球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戈爾斯基表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通過真正的合作,去提供疫苗、檢測和治療,這是戰勝病毒唯一的方式。

日前,美國制藥公司輝瑞稱,其與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合作研制的新冠疫苗Ⅲ期試驗首次中期分析顯示,該疫苗有效性超過90%。輝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艾伯樂表示,這一結果對整個人類來講是利好,同時證明合作的重要性。他認為,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戰勝新冠病毒的關鍵,並強調“沒有一傢公司或者一種疫苗、一套治療方法是夠的”。因此,需要整個生物技術生態體系開展前所未有的合作。

對於疫苗分配問題,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呼籲,必須保證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接種新冠疫苗的機會。他表示,全球經濟是不對等的,部分非洲國傢及全世界各地的欠發達國傢經濟水平可能不足以支持購買疫苗給每個國民接種,這時候就需要全世界所有人的力量,在大災難面前沒有國界之分。

中美關系怎麼走?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中美關系未來怎麼走,對全球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影響深遠。這一話題不出意外成為各方關註焦點。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表示,過去四年中美關系受到嚴重損害,兩國社會氛圍對彼此都相當負面。但如雙方因誤判而走向沖突,那將是歷史性悲劇。

創新經濟論壇聯席主席、美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亦直言,隨著時間推移,若不妥善解決美中間的戰略競爭關系,兩國就會在沖突中出現混亂,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的利益。“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建立在有針對性對等基礎上清晰而富有成效的美中經濟關系。”

談及美國下任總統應如何處理兩國關系,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認為,美方首先要和中方進行對話,建立機制性安排來保持聯系,討論需要避免出現的問題。他表示,對雙方而言,重要的是理解對方關切所在,“不一定非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要把它緩解到有可能取得進一步進展的程度”。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亦不諱言中美關系存在復雜性,但正是如此才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在他看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將是兩國未來開展合作的重要領域。陸克文觀察到,中國願意對此采取行動,同時也認識到必須與全球其他國傢進行合作,因此這有望成為中美合作的契機。

展望兩國關系未來走向,傅瑩表示,中美之間即便競爭不可避免也應是可控的,協調與合作仍應是主導面。兩國應努力進入一個穩定的“競合”關系階段,認真對待和努力解決彼此關切的問題。

她強調,中美雙方應在經濟和科技、政治和安全以及全球事務領域尋求對話與合作,確定合作的原則和方式。“美方需要瞭解的是,中國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斷加強法治建設。中國也將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經濟寒冬怎麼過?

為瞭讓經濟盡快走出疫情帶來的寒冬,全球不少經濟體都開啟“印鈔機”加入寬松浪潮。但經濟尚未走出低谷,“後遺癥”已經顯現。

中國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提醒,全球超常規寬松政策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增加瞭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邊際效應正在遞減,政策空間也受到擠壓。

具體來看,全球主要央行資產負債表迅速擴張,主要經濟體財政支出大幅增加,巨額債務和赤字勢必加劇財政失衡,掣肘貨幣政策。新興市場經濟體金融不穩定性上升。一些新興市場國傢低增長、高通脹、高逆差和高外債疊加疫情沖擊,面臨資本外流、貨幣貶值、杠桿過高的壓力。此外,超寬松政策也催生債務擴張,宏觀杠桿率上升較快,加劇社會貧富兩極化矛盾。

使出無限量化寬松“大招”的美聯儲,正處在全球寬松大潮浪尖之上。但即便是它的前掌門人耶倫也提醒說,美聯儲需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也不要說得“過瞭頭”,承諾一些做不到的事情。

耶倫表示,目前可以看到貨幣政策的一些局限性,例如美聯儲試圖提振經濟,支持小企業借貸,但優惠並未惠及小型企業,反而讓華爾街的一些大公司從中受益,這實際上造成瞭一些不公平現象。

疫情對全球貿易的打擊亦頗為嚴重,各方應如何重整旗鼓?

“若無信任,合作就無從談起;若無合作,世貿組織就無法有效運行。”世貿組織副總幹事易小準指出,多邊合作雖然錯綜復雜,但對於治理今天互聯互通的世界不可或缺。若不選擇開放、合作、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就隻能選擇封閉、分裂、基於強權的全球貿易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貿易關系是由強權決定的,各國經濟更依賴內部發展,企業將面臨一個愈發不明朗和無序的未來。“這樣的世界顯然不可能更加繁榮、更加安全。”

“我不相信全球化會開倒車。”歐洲理事會首任主席、比利時前首相范龍佩則表示,歐盟希望其全球夥伴和競爭對手能夠遵守規則,結束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他同時指出,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對此我深信不疑,也衷心希望各方仍然對國際合作心懷希望,因為世界本應如此。”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