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維修就把車拆成空殼,4S店豈能逼車主“就范”| 新京報快評

究竟是誰向 4S店泄露瞭車主信息?諸如此類的 疑惑,不能隨著涉事 4S店的道歉 無疾而終。

▲圖片源於網絡。

文|樊成

最近,長沙奔馳車主陳先生,在江西宜春經歷瞭一番“奇旅”。

據湖南經視報道,陳先生的車在高速發生事故後,在沒有聯系的情況下,當地星宜奔馳4S店卻主動前來“施救”。

在車輛未定損情況下,陳先生表示給5000元感謝費後將車拖回長沙維修,卻遭店方阻攔,要求陳先生出5萬元才能放車。車主拒絕後並報警,但沒想到的是,第二天車便被拆成空殼,雙方協商未果之後,陳先生收到瞭4S店近20萬的維修清單……

不得不說,這服務的“主動性”未免太足瞭些。

事實上,涉事4S店的這一系列操作,有多處涉嫌強制消費:一是不請自來拖車,強行收取5萬元費用;二是未經車主同意強制拆卸;三是留車後強制維修,然後給車主拉“天價維修清單”。

而另一個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操作是——涉事4S店提前準備瞭一張以陳先生名義起草的“自願聲明”,讓陳先生簽字。連“自願聲明”都充滿瞭強制的味道,這種誘騙畫押認罪的把戲,未免太過霸道。

事實上,涉事4S店的這些操作已然涉嫌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可這傢4S店呢,卻是你修也得修,不修也得修。不見公平,隻見豪橫。

消法還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而該4S店幾乎是跟這反著來。

報道裡還有處細節,4S店的負責人覥著臉說,“我們的目的不是收你這5萬塊錢,就是為瞭把陳總留下來,在我們這修。”與之相對應的是,4S店內大廳貼著標語——決不捆綁銷售、強制消費。這未免過於諷刺。

目前,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經介入,要求涉事4S店退回被扣押車輛。但這件事顯然不該僅僅止於此,還有很多疑問等待回答。

比如,在車主沒有主動聯系的情況下,涉事4S店為何主動聯系上瞭車主,他們是怎麼獲取車主聯系方式的?這背後有著怎樣的信息輸送鏈條?這些疑惑,不能隨著涉事4S店的認錯道歉無疾而終。

報道還顯示,被該4S店套路的不隻有陳先生,來自福建的劉先生也有類似的遭遇。面對記者采訪,他表示,“我感覺一輩子都不想再來宜春瞭。”

就劉先生的話來看,這傢4S店的違法操作在破壞自身形象的同時,也嚴重破壞瞭當地的形象。對於這類現象,當地要盡快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要知道,良好的市場生態不僅需要市場主體的自律,也需要監管層面對監管漏洞的完善。當市場上充滿瞭套路,交易雙方便很難再互相信任。因此,在倡導市場主體“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的同時,也要及時補齊監管漏洞。唯有如此,市場才會更加清朗,生意才能做得長久。

□樊成(媒體人)

編輯:馬小龍校對:李立軍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