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中國崩潰論”為何猖獗一時? 原因有這三點

常年觀察西方對中國報道的觀眾可能會發現,隔一段時間西方社會就會出現一波“中國崩潰論”,時不時也會夾雜著“中國威脅論”。在“中國崩潰論”的背後到底能夠看到什麼?在11月23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就“中國崩潰論”的崩潰展開瞭主題演講。

回望過去30多年,西方的“中國崩潰論”之所以猖獗一時,張教授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西方意識形態的偏見,二是西方社會科學的偏見,三是西方文化的偏見,或者更準確地說,是這三種偏見的混合或者結合,張教授將這三種偏見的結合叫做“新愚昧主義”。

舉例說明就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傢德隆·阿西莫格魯和哈佛大學的政治學傢詹姆斯·羅賓遜2012年出版瞭《國傢為什麼會失敗》,他們認為一些國傢失敗是因為它的制度是榨取性的,一些國傢成功是因為它的制度是包容性的。他們認為西方國傢的制度是包容性的,所以成功瞭;共產黨領導的國傢制度是“榨取性”的制度,這樣的國傢不可能成功,哪怕短期內看起來成功也不是真正的成功,必然是短期的,今後必定會失敗。他們還推論“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是社會在‘榨取性’制度下獲得增長的一個例子,除非徹底進行政治變革,轉化為包容性的政治制度,否則中國的增長是不可延續的、不可持續的”。

正是沿著這樣一種荒謬的邏輯,一旦涉及中國的政治制度,西方提出的問題總是那麼幾個:“為什麼中國隻有經濟改革,沒有政治改革,沒有政治改革中國怎麼可能成功,中國什麼時候放棄一黨制”等等。張教授多次講過,這叫做懶漢做學問,無知者無畏,愚昧當道。他們是從“歷史終結論”和“歐洲中心論”出發,不需要做實證研究、不需要瞭解不同國傢的文化歷史傳統,隻要你的做法和你的制度安排和我不一樣,你就是落後的、反動的、要崩潰的。這種心態導致西方本身的制度日益僵化,西方許多政治精英和知識精英不思進取,不思改革,結果隻能是“黑天鵝”現象層出不窮,人民越來越失望。在這次的疫情防控中,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張教授直言,西方文明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最大的短處就是唯我獨尊的這種傾向。很多西方人真以為人類歷史將終止於西方模式,西方將絕對主導世界的未來。世界歷史的發展怎麼可能會終於西方政治模式?張教授走訪瞭100多個國傢之後得出一個很慎重的結論:非西方國傢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照搬一個失敗一個,隻能用“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來形容。當今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國傢探索自己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努力方興未艾,人類社會對政治制度的探索和認識還遠遠沒有窮盡,西方自己的政治改革任重道遠。西方世界今天經歷瞭一場又一場的危機,包括深刻的政治危機。

由此,張教授聯想到瞭歐洲歷史上的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用理性主義代替瞭愚昧主義和絕對主義,總體上是歷史的進步,推動瞭西方的工業革命,當然它還帶來很多問題,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西方又把自己的政治和經濟模式還有話語推向絕對,形成一種“新愚昧主義”,而且全力向非西方世界推銷,那麼這個失敗的結局自然是預料之中的。

中國的崛起觸動瞭這個世界許多敏感的神經,也遠遠超出瞭西方政治話語的詮釋能力。在這個大變局中,中國的作用舉足輕重。中國人,特別是知識界,不能再以西方話語為馬首是瞻,更不要迷信西方所謂這些著名學者和大牌學者。我們應該獨立思考,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本著自己的良知、學識和愛國精神,在吸收西方智慧的同時,拒絕西方新愚昧主義和絕對主義,探索和建構“後西方話語”時代的中國話語體系,為人類進步做出中國人自己的獨特貢獻。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