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金融委“診斷”債市, 違約增加該怎麼辦?

(經濟觀察)國務院金融委“診斷”債市,違約增加該怎麼辦?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電 (記者 夏賓)在過去近一個月裡,中國債券市場頗為動蕩。從10月底青海國投宣佈不行使“15青國投MTN002”贖回權,到11月華晨汽車爆出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人民幣,下同),市場風險厭惡情緒蔓延,引發信用債大跌。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於11月21日召開,研究規范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會議“診斷”債市現狀,拿出瞭“藥方”。

紫光集團、清華控股、雲南城投等多隻“網紅”信用債和大批債券基金凈值隨之下跌。據Wind數據顯示,11月10日至16日,市場已有超28隻公開發行的債券取消或者推遲發行,“近期債券市場波動較大”成瞭發債主體“躲避”市場的主因之一。

金融委會議稱,近期違約個案有所增加,是周期性、體制性、行為性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處理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關系,推動債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在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看來,近期債市違約是市場化進程中的磨煉。違約事件短期是對債市的打擊和擾動,能夠警醒風險,促進債市長足發展。“我國經濟已經逐步進入恢復上行周期,市場對企業盈利預期明顯增強,近期債務違約僅是陣痛。”

壓實各方責任勢在必行。金融委會議提出,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從大局出發,按照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堅決維護法制權威,落實監管責任和屬地責任,督促各類市場主體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建立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態和信用環境。

同時,金融委會議強調秉持“零容忍”態度,維護市場公平和秩序。要依法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惡意轉移資產、挪用發行資金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指出,懲戒惡意逃廢債制度需健全。個別企業轉移資產,有能力償還卻故意不償還,這種行為應嚴厲打擊。需要厘清正常違約與惡意“逃廢債”的界線,完善好信用制度,懲戒惡意“逃廢債”。

金融委還對市場行業自律和部門協調合作提出瞭相關要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塗永紅指出,政府部門要加強政策協調,采取措施穩定金融市場信心。11月以來,央行實施瞭多輪逆回購,向市場註入流動性,發出瞭明確的政策信號,確保流動性充裕,防止債券市場利率過快上升,並切斷流動性緊縮向其他金融市場蔓延的鏈條。

中國債市打破剛兌已非新鮮事,但此前發生違約的主要是民企,而近期的信用違約事件多與國企相關。此次金融委會議提到,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升運行的質量和效率。田利輝稱,債券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國企民企要做到一視同仁。

廖志明指出,少部分國企重資產規模而忽視經營效益,過度融資,經營卻每況愈下,成為僵屍企業。個別國企違約為市場敲響警鐘,要重視企業經營質效。(完)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