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中國丨富國到底要不要幫窮國?

《富國該幫助窮國嗎?》一書作者David Hulme為《中國日報》旗下中國觀察智庫獨傢撰文指出,當前全球財富分佈不均的現象日益嚴重,富國應該幫助窮國,這不僅是道義上的要求,也是解決全球性挑戰、維護全球經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保證。但要做到這一點,援助不是唯一手段,更重要的是應采取更為廣泛的政策性行動,系統地解決重大國際發展問題,窮國自身也要進行經濟結構轉型。

縱然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引發經濟危機,但總體來看,我們仍生活在一個富足的世界。我們生產的食物總量足夠養活地球上的所有人,我們所有的資源足以滿足每個人的基本需求。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全球有30億人的吃飯、喝水、住房、基礎教育、衛生設施等基本需求至少有一項被剝奪瞭。就在昨晚,大約有7億人不得不餓著肚子入睡;而今天,可能有1.9萬名兒童由於完全可以預防的原因死亡。

極端貧困的現象完全可以消除——隻要重新分配全球1%的財富。

//命運相連//

隨著經濟增長放緩,民粹主義在許多國傢有所抬頭,幫助遙遠的貧困國傢似乎已經不再是重要的國際議程。這種情況必須改變,現在是時候重新思考一下這個基本問題:富裕國傢和新興國傢是否應該幫助貧窮國傢?最好的幫助方法又是什麼?

答:是的,富國應該幫助窮國。除瞭對外援助和慈善舉措之外,較富裕國傢還應著眼於更廣泛的途徑,如貿易、金融、緩解氣候變化、移民和其他手段,來改善貧困人口的發展前景。

這裡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從道義上講,這樣做是正確的。我們當中那些做得好的人應該去幫助那些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的人,這是人性的要求。

其次,從互利的角度講,富國不幫助窮國是愚蠢的。如果我們希望為自己和子孫後代建立一個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環境可持續的健康世界,那麼我們就必須幫助窮人,無論他們生活在哪裡。新的疾病、極端天氣事件、國際移民、有組織犯罪和恐怖主義等問題跨越瞭國界,必須通過建立在多邊合作基礎上的全球行動才能解決,沒有一個國傢能單獨應對這些問題。

新冠肺炎大流行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它威脅著世界各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經濟民生。窮人遭受的影響是最嚴重的——死亡、饑餓、殘疾、教育機會減少……但富人也沒能幸免於難:商業增長放緩;在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許多學生在校園隔離;很多人被迫取消出國旅行計劃。

如果新冠病毒發生變異,情況可能會更糟。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各國應共同努力,遏制疫情傳播,加緊開發新冠肺炎疫苗並與其他國傢分享,為下一次大流行病的出現提早做好準備——可能是禽流感、埃博拉、拉沙熱或寨卡,也可能是某種新的疾病。

//助人助己//

那麼,富裕國傢和新興國傢如何才能通過幫助世界上的窮國來實現自助呢?

在西方,傳統的方案是政府間對外援助和慈善措施。有沒有效果呢?有效果。在國際援助的資助下,我們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消滅瞭天花,脊髓灰質炎也幾乎被根除;驅蟲蚊帳的推廣應用降低瞭非洲的嬰兒死亡率;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幫助數百萬艾滋病患者延長瞭壽命,提高瞭生活質量。

不過,對外援助並不是總能起作用,而且最關鍵的是,它並不能推動受援國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

除瞭援助之外,越來越多的人一致認為,較貧窮國傢應進行經濟結構轉型,而這需要國傢和企業共同采取行動。其中國傢在采用新技術、升級經濟結構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包括提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特別是醫療衛生、教育和社會保障方面;而商業企業需要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提升活力,積極參與競爭。

正如我在《富國該幫助窮國嗎?》一書中所論述的,如果高收入和新興國傢真的想幫助哪些窮國,必須跳出“援助”的框框,采取協調一致的政策促進國際發展合作。

首先,必須改革國際貿易政策,使貧窮國傢及其人民能夠從貿易中獲得更多利益。第二,必須從國傢和多邊層面采取行動,通過節能減排等措施減緩氣候變化。第三,要改革全球金融體系,防止企業巨頭和腐敗“精英”階層利用不法手段“劫貧濟富”。第四,國際移民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它可以在減少貧困、實現包容性增長的同時,滿足歐洲和東亞老齡化人口的需求。

現行政策不應繼續下去,原因有二:

最明顯的原因是氣候變化。過去兩個世紀以來,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立在高碳排放經濟的基礎之上,由此導致的全球變暖引發瞭災難性的環境變化,這種情況不應繼續下去。在全球范圍內,我們必須在《巴黎協定》框架下向環境可持續型經濟模式轉型。要實現這一點,需要強有力的領導,中國和美國應該當仁不讓地做出表率。

還有一點原因不那麼明顯,但同樣重要,那就是各國經濟和社會不平等不斷加劇,必須制止。受經濟全球化進程和現行社會規則影響,當今人們收入和財富不均的程度超乎想象。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所擁有的財富,很快將和其餘99%人口的總財富相當。嚴重的不平等阻礙瞭經濟增長,削弱瞭教育和醫療服務,加劇瞭貧困,並可能導致政治衰退——這樣的劇情正在英國和美國上演。

以上分析提出瞭一項頗具挑戰性的任務:我們需要一場思想上的全面革新,幫助公眾更好理解為什麼富裕國傢和新興國傢必須幫助窮人和窮國。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如果我們想讓自己和子孫後代過上美好的生活,那麼追求環境可持續性和全球社會公正恰是題中之義。

富裕國傢和新興國傢可以采取更為廣泛的政策性行動,解決國際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如貿易、氣候變化、融資、技術轉移、移民等。這乍一聽似乎不太可能辦得到,但想想當年奴隸制的廢除、女性選舉權的獲得、國際人道主義法的建立和《巴黎協定》的達成,起初無不是如天方夜譚一般,但最終全都成為瞭現實。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