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意外發佈英國女王世訃告, 道歉稱: 技術問題, 還有這些名人曾“被去世”

“訃告作者是看不見的隱形人,所寫的是已經不復存在的人物。如果他們幹的是為報刊提前撰寫訃告的活兒,又死在他們的寫作對象之前,他們就會成為撰寫死人的死人。真是份見鬼的工作。”西方流傳甚廣的一本著作《先上訃告,後上天堂》裡,作者瑪裡琳·約翰遜曾這樣寫道。

事實上,提前為人物寫訃告,在媒體圈並不是新鮮事,但是如果有一天,這些訃告草稿被提前群發瞭呢?

本報長沙訊當地時間11月16日,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意外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球王貝利以及其他近百名年事已高的公眾名人的訃告集體發佈,震驚瞭一眾網友。

盡管被“英國失去瞭自己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人們的想象中長存”“球王貝利去世”等內容嚇瞭一跳,但敏銳的網友很快意識到,全網隻有RFI發佈瞭這些“訃告”,而且發佈的訃告基本上都是待編輯的草稿,很多重要細節都處於留白狀態。如關於英國女王的文章中寫道:“女王因……於202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94歲。”

RFI事後很快把文章刪除,在推特上發表瞭一則簡短的致歉聲明,表示是由於“技術問題”導致訃告集體發佈,“我們向所涉及到的和一直以來關註和支持我們的人表示抱歉。”

原來,工作人員把這些訃告草稿遷移到新的內容管理系統上時,由於技術故障,草稿被意外地發佈出去。目前RFI正在進行內部調查中。

《每日郵報》送瞭一波嘲諷:“法國廣播殺死瞭女王:在刊登瞭女王陛下、貝利、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哈梅內伊等名人的訃告後,公共電臺將其歸咎於‘技術問題’。”《紐約時報》也跟著湊熱鬧:“還沒死呢:新聞網站錯誤刊登瞭幾十條VIP訃告。”倒是同為廣播公司的BBC幫忙出來解釋瞭一下:“廣播機構和媒體為瞭在名人宣佈死亡時能夠及時發佈訃告,往往會提前準備好相關材料。”不過,也有人指出2015年BBC記者也曾在推特上發文誤傳女王去世。

這些“被宣告死亡”的名人們,不乏心態很好的人。92歲的法國女演員及歌手麗娜·雷諾就在推特上發佈動態稱:“這份過早的聲明讓我大笑不已!如您所見,我過得很好!當那一時刻來臨的時候,這篇文章(訃告)還有很多信息要更新!”曾擔任塞內加爾第三任總統的阿卜杜拉耶·瓦德在臉書上發佈自己最新的照片打趣道:“不是每個人在活著的時候就有機會看到自己的訃告(笑)”。記者楊潔

那些曾經“被去世”的名人

因名人效應的存在,不少人往往會盯著他們的生死。

以至於某一天聽到風吹草動,就不分真假,爭相轉發假消息。數年來,“被死亡”的名人並不少。

金庸

中國的“被死亡專業戶”代表當屬金庸老先生。據不完全統計,在真正逝世前,金庸就已“被去世”20多回。以至於有人說,如果每次都是真的,金庸收到的花圈估計足以繞地球一圈。

摩根·弗裡曼

2013年2月19日,好萊塢老戲骨摩根·弗裡曼被曝因心臟病在洛杉磯去世。這已是他第N次死亡,且死亡原因都差不多——源於心臟病。對於摩根·弗裡曼來說,更倒黴的事情是他不僅要承擔自己的“死亡”,還常常被拉出去替人擋槍——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被死亡”時,不少社交網站掛出來的照片是摩根·弗裡曼。

拉塞爾·克勞

曾出演《美麗心靈》《超人:鋼鐵之軀》等影片的好萊塢影星拉塞爾·克勞在2010年被傳出爬山時去世的消息。對此,這位澳大利亞男星回復:“沒法回復推特瞭,剛從澳大利亞的一座山上摔下來,不知道是怎麼摔下來的,但媒體從來不會錯,再見瞭大夥。”

聖誕老人

最搞笑的是聖誕老人也未能逃過一劫。據英國《獨立報》2015年12月8日報道,挪威一傢報紙刊登瞭一條訃告,宣佈聖誕老人已去世,享年226歲。訃告中並未提及具體死因,隻猜測聖誕老人可能死於雪橇事故,或與馴鹿發生口角。綜合新華社報道

鏈接

選希拉裡還是特朗普?選天堂

事實上,除開名人的訃告以外,外媒報紙上許多普通人的訃告也藏著溫情與幽默:

“今天,83歲的諾爾瑪·R·佈魯爾女士,在攀登乞力馬紮羅山時,她的愛犬米婭生吞瞭她的襪子和靴子,最終導致諾爾瑪女士因無法抵禦寒冷,體溫過低去世。她雖然沒有攀登到乞力馬紮羅的頂峰,但至少她到達瞭登山隊的營地。”(事實上,這段話是諾爾瑪生前胡寫的,因為她希望讀到訃告的人能笑著說:“啊,沒錯,這就是諾爾瑪!”)

“塞爾瑪·科克,曼哈頓一傢店鋪的老板,精於為婦女選擇尺寸最合適的胸罩,大多數時候隻需洞察秋毫地一瞥,從來用不著拿軟尺比量。她由此名動全國。本周星期四,塞爾瑪·科克死於西奈山醫療中心,享年九十四歲,胸罩尺寸34B。”

“減肥醫師阿特金斯大夫,曾幫助過數量眾多的女士,同時沉重打擊瞭她們丈夫、情人的生活,不幸在結冰的人行道上滑瞭一跤,就此一命嗚呼,再也爬不起來。為什麼爬不起來?因為他體重三百磅!”

“亨利·喬丹諾一直是個普普通通的藥劑師,可後來,他開始為聯邦麻醉品管理局工作。該機構是藥物監管局的前身。到那兒以後,他發現自己具備從事秘密活動的天賦。他可以把自己打扮成邋裡邋遢的街頭毒販、一夜暴富的騙子、小賭徒、逃犯、水手。沒人能看出破綻。他贏得瞭好幾個惡名昭彰、冷酷無情的犯罪團夥的信任。在他的協助下,許多幫派頭目和嘍羅被判有罪。由於他的工作,幾十名犯罪分子被送進瞭監獄。”

“面對隻能在特朗普或希拉裡中二選一的前景,出生於裡士滿的瑪麗·安妮·諾蘭選擇於2016年5月15日去世,永浴在上帝的愛河中,享年68歲。” 本報綜合

延伸

《紐約時報》存瞭1600多篇訃告

那麼,國際大型媒體機構到底是怎麼處理名人訃告的?這個問題,2016年的紀錄片《訃告Obit》正好可以回答。這部影片花費瞭95分鐘時間,在《紐約時報》編輯部內,完整呈現瞭訃告作者的日常。

之所以紀錄片將目標鎖定為《紐約時報》,原因之一是,他們是少數擁有全職訃告作者的媒體。《紐約時報》的訃告版版面放在A疊20版左右,緊貼國傢報道(National)之後,足以體現其重要性。而在《紐約時報》的資料庫裡,通常會有1600至1700篇提前備好的訃告,同時大約以每周3篇的速度增加——與資料庫消耗的速度大致相同。

據當時的數據,美國每年大約259萬人去世,其中隻有1000人會在死後登上《紐約時報》。這些“幸運兒”將獲得專職訃告作者執筆的800字左右訃告。訃告內容,90%關於生,10%關於死。主要的部分,是他們的生平。而且很多人生前就已經自己“批閱”過《紐約時報》上的訃告瞭。2001年美國小提琴傢斯特恩先生去世不久,《紐約時報》就為他發佈瞭訃告新聞。但是,這篇報道是在去世以前就已經寫好瞭部分內容,還經過瞭他本人的審查。

值得一提的是,古巴已故領袖卡斯特羅2016年去世的時候,《華盛頓郵報》發佈瞭他的訃告,訃告的作者是史密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史密斯早在2006年就死瞭。而CNN當年發佈卡斯特羅訃告時,有一段小便簽被內部人士曝光。便簽上寫:如果老佈什死在卡斯特羅之前,就把死在卡斯特羅前的美國總統數改成7。

死亡無法預料,但生平通過定時更新是可以早做準備的。換一個說法就是,對於這些訃告作者來說,但凡進入他們視野的名人,都已經被打好瞭訃告的草稿。由於刊登的照片多取材於逝者生前的影像,編輯們還會笑稱“我們是《紐約時報》中少有的用不上攝影師的部門”。 瀟湘晨報記者張錚

相關新聞

  • 德媒:中國猶如“世界孤島”,令西方一點辦法都沒有

    2020年衛生事件的爆發,讓不少國傢再一次對生命存在的意義有瞭清晰認知,而轉眼間中國的春節馬上就要到來瞭,現如今我們的情況雖然得到瞭控制,沒有其他國傢那麼嚴重,但對此仍然有不少專傢感到擔憂,甚至開始呼籲在外人員春節盡量別回傢。 相較於中國,美國的情況則是要更加嚴峻,這個國傢在三月份的時候就已經進入到瞭衛生事件全面爆發的階段當中,然而他們因為自身不夠重視,所以導致病毒開始大面積的擴散,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是尋找辦法解決問題,反而是往我們身…

    2021-01-06
    0
  • 非常突然!美國務院先一步發出重大消息,1天後中國官方也確認瞭

    3月18日至19日,應美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將同美國國務卿佈林肯、總統國傢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安克雷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3月10日,美國國務院宣佈瞭這條消息。一天後,中國官方也對消息進行瞭確定。這次中美雙方領導人舉行會談,是美國總統拜登上臺執政後,中美的首次高層戰略對話。 據環球時報消息,3月1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召開例行記者會。趙立堅在記者會上公佈瞭中美“2…

    2021-03-14
    0
  • 中方對澳出手當天,莫裡森突然表態支持“一國兩制”!澳政壇炸鍋

    國傢發展改革委6日宣佈,近期,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某些人士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推出系列幹擾破壞兩國正常交流合作的舉措。基於澳聯邦政府當前對中澳合作所持態度,國傢發展改革委決定,自即日起,無限期暫停國傢發展改革委與澳聯邦政府相關部門共同牽頭的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 就在中方出手當天,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突然表態支持“一國兩制”。環球網5月7日援引英國《衛報》報道稱,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6日的電臺采訪中談到涉臺問題時,稱澳大利亞…

    2021-05-09
    0
  • 事關中印邊境,6日,中印兩軍要幹一件大事,透露兩個重大信號

    自6月中旬,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發生以來,中印邊境陷入緊張局面。為緩解邊境局勢,中國與印度先後展開多輪溝通談判。其中,10月12日,中印兩軍在楚舒勒舉行第七輪軍長級會談。雙方重點圍繞兩國一線部隊在中印邊界西段實控線地區脫離接觸坦誠、深入和建設性地交換瞭意見。雙方認為本輪會談是積極和建設性的,增進瞭對彼此立場的相互理解。 時隔半個多月後,中印兩軍即將要幹一件大事。據環球網11月5日消息,當地時間4日,《印度時報》透露稱,印中第八輪軍長級會談…

    2020-11-07
    0
  • “最猛烈攻擊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罪證曝光,聯合國現場澳媒慌瞭

    據環球網報道,澳大利亞議會近日收到一封公開信,信中對澳大利亞政府離岸拘留中心侵犯人權的事實進行瞭強烈譴責,要求澳大利亞盡快關閉離岸拘留中心,一時間,有關“澳大利亞離岸拘留中心究竟隱藏瞭多少罪惡?”的相關問題引起瞭國際社會的高度關註。 據瞭解,早前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召開第47屆會議上,澳大利亞提交瞭一份有關離岸拘留中心的人權報告,當時包括中國在內,俄羅斯、尼泊爾、敘利亞、馬紹爾群島以及聯合國難民署都對澳大利亞離岸拘留中心侵犯人權的行為表達…

    2021-08-06
    0
  • 參考快訊: 加州成美國第二個百萬病例州

    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道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加利福尼亞州當地時間12日晚成為美國新冠疫情以來第二個感染人數超過100萬的州——緊隨本周早些時候達到這一“可怕裡程碑”的得克薩斯州。 報道稱,衛生官員報告說,和美國其他大多數州一樣,加利福尼亞州的新冠病例數在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數據,截至目前,美國的新冠病例總數達10546706例,死亡病例總數達242622例。(編譯/王露露)

    國際 2020-11-13
    0
  • 68歲馬克龍夫人投票,緊握42歲丈夫的手,身姿挺拔“筷子腿”奪目

    當地時間6月27日,法國2021年大區議會和省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舉行,現任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和夫人佈裡吉特,冒雨趕到瞭勒圖凱-巴黎沙灘(Le Touquet-Paris-Plage)的投票站。兩人都是一隻手撐著雨傘,而另一隻手則是緊緊牽住對方的手,盡顯恩愛。 在投票站中,43歲的總統投出瞭自己的一票,68歲的佈裡吉特站在瞭丈夫的身後等待投出自己的一票,不出意外的話,她和丈夫的選擇是一樣的。據悉,法國大區議會和省議會選舉每六年舉行一次…

    2021-06-28
    0
  • 美媒: 時隔51年, 美國“十二宮殺手案”密碼信終被破解

    參考快訊 [美媒:時隔51年,美國“十二宮殺手案”密碼信終被破解]美國加州連環殺人魔密碼信終獲破解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消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當地時間12日證實,在時隔51年後,“十二宮殺手案”中最令人費解的秘密之一“340密碼”已被一個密碼破譯小組破解。 這條被稱為“340密碼”的信息被三位密碼破解者破解,他們分別是來自弗吉尼亞州的軟件開發人員戴維·奧蘭恰克、比利時計算機程序員賈爾·范艾克和澳大利亞數學傢薩姆·佈萊克…

    2020-12-13
    0
  • 將愛子送上前線,自己也宣佈參戰,亞美尼亞第一夫人真的不簡單

    亞美尼亞,面積隻比中國海南省陸地面積還小一點兒,人口也隻有區區300萬,卻盛產美女,而且是那種兼具天使面容與聰明大腦的實力型美女。 譬如美國名媛金·卡戴珊、流行女神雪兒(Cher),她們都是亞美尼亞裔的後代,身上流淌著亞美尼亞民族的血液。 今天要說的是另一個亞美尼亞超級大美女。她就是亞美尼亞的第一夫人,現任總理帕什尼揚的妻子安娜·阿科皮揚。 亞阿戰爭爆發後,亞美尼亞舉國進入戰備狀態。安娜·阿科皮揚將唯一的兒子送上納卡戰場之後,自己也宣佈…

    2020-10-31
    0
  • 美國29個州新冠病例激增 衛生專傢: 美正處於可怕的秋季疫情潮

    據央視新聞,美國現在平均每天有超過55000例新增病例,自9月中旬的下降以來已增長瞭60%以上,衛生專傢表示,美國正處於可怕的秋季疫情潮中。16日,美國報告瞭自7月以來單日最多的新增感染病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截至17日,美國已報告瞭超過810萬例新冠病毒病例,疫情已造成21.9萬人死亡。根據該大學的數據,在過去一周中,康涅狄格州和佛羅裡達州的周均病例數增加瞭超過50%。另有二十七個州平均病例數上漲在10%至50%之間。

    國際 2020-10-19
    0

轉載請註明出處: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意外發佈英國女王世訃告, 道歉稱: 技術問題, 還有這些名人曾“被去世” - PUA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