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戰將》停播:任何輕佻都是對民族感情的傷害!

近日,抗日劇《雷霆戰將》遭遇網友和媒體群嘲,黯然停播。

“八路軍住豪華別墅”“師長在戰場喝咖啡抽雪茄”“主角清一色發膠發蠟”“抗日題材青春偶像劇”……面對網友的“一致差評”,劇中演員跳出來怒斥:“你行你來”“有多遠按照圓潤的方式去多遠!”

劇組也一一給出回應,表示作品瑕不掩瑜,“本劇的主要劇情都經得起歷史考證”,“對本劇提出建議和善意批評的熱心觀眾表示深深感謝。”

無論如何,在這裡,長安君也有三句“善意的批評”要說。

第一,差評並非因為不真實,而是因為不真實裡流露出來的輕佻,傷害瞭觀眾的感情。

平心而論,對於虛構的影視作品,如果要求人物、場景、情節100%的還原歷史原貌,未免過於苛刻。

可這並不意味著,當侵華日軍的鐵蹄踐踏中國的土地時,可以隨意虛構出濃妝艷抹的女戰士;也不意味著當中國軍人為瞭民族獨立奮勇殺敵時,可以隨意虛構出清一色油頭粉面的八路軍指戰員;更不意味著對於自始至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革命隊伍,可以隨意虛構出八路軍將領收受一棟豪宅的劇情。

國土淪喪,生靈塗炭,14年浴血奮戰是中華民族最為沉痛的回憶。為瞭趕走侵略者,中國人民經歷瞭艱苦卓絕的鬥爭,四萬萬大眾共同用鮮血和生命創造瞭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

對於這段浸透血與火的歷史,任何一絲一毫的輕佻都是對民族感情的傷害,必然會面臨觀眾最為苛刻的審視。

第二,差評並非因為演員年輕俊美,而是因為市場的內在需求,絕非偶像劇的套路。

客觀地看,影視劇是文藝作品也是文化產品,通過流量明星、青春勵志、愛恨糾葛、“爽感”劇情來提升收視率、追求利益最大化,本無可厚非。

可這並不意味著,這些青春偶像劇的套路就是市場的唯一需求,尤其是在抗戰題材中。時隔多年,我們能清晰的記得《亮劍》中一人一馬一隻胳膊的騎兵連長怒吼著“騎兵連,進攻”倒在沖鋒的路上;我們能想起《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那一支殘兵組成的隊伍打退瞭日本軍隊一次又一次的瘋狂進攻,直至最後一人;我們很難忘記《我的兄弟叫順溜》中的新四軍狙擊手為瞭不暴露目標,隻能在瞄準鏡中眼睜睜地看著親人慘遭日軍欺凌屠戮……

歷數那些成功的抗戰劇,贏得口碑與收視率的秘訣隻有一個:反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就是抗戰精神,中國觀眾對抗戰作品最核心的需求。

無論用什麼套路,沒有抗戰精神的抗戰劇是沒有靈魂的,必然無法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這是最基本的市場規律。

第三,差評絕非是因為“這屆觀眾不行”,而是因為沒有找到時代發展的方向。

老實說,給出一致差評的觀眾百分之九十九並非“專業人士”,不懂導演、編劇和表演,甚至連真正的劇組工作是什麼樣都沒見過。

可這並不意味著,作為“專業人士”就有資格指責觀眾“你行你來”“不務實的跟風”“草率結論”。的確,歷史上有不少偉大的作品超前於時代,曾一度不被人理解,但顯然,這部劇難入“偉大”之列。優秀的文藝作品能夠用自己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前面,引領生活向前邁進,而現在,作品落在瞭人民後面,當人民想推著它向前走時,它卻擺起瞭架子。

影視文藝從來不是賞心悅目即可,也從來不是隻供專傢把玩的奢侈品,它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反映時代品格和精神氣象,蔑視人民提出的批評、鄙視人民提出的意見,則喪失瞭它賴以生存的基礎。

不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不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就隻能被時代無情地拋棄。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