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外交官勇救中國女子, 美國媒體把中國人批判瞭一番

昨天,英國一名外交官在重慶見義勇 為搭救瞭一名落水女子,贏得許多中國網民的稱贊。

然而,美國《紐約時報》在報道此事之餘,卻將中國人批判瞭一番。

在這篇題為“英國外交官因在中國下河救人而獲贊揚”的報道中,《紐約時報》記者在前幾段介紹瞭事件的經過,並提到雖然中英兩國關系最近有些緊張和摩擦,但這名英國外交官的行為卻贏得瞭中國網民的稱贊。

之後,該報的記者開始從一個更有“批判性”的角度去分析此事。如下圖所示,該報記者先是將中國國內網絡上個別指責旁觀者為什麼不施救的聲音,重點突出瞭出來。

而後,該記者一度想從一個比較理性的角度進行分析,提出瞭這可能是因為中國“旱鴨子”比較多,並引用瞭我們《環球時報》英文報2年前一篇報道稱,這可能是因為中國文化不太重視培養人們遊泳的技巧。

說實話,如果《紐約時報》真朝著這個方向探討,耿直哥是歡迎的。因為這確實是一個問題。畢竟,根據被該報引用的我們英文版2018年那篇報道的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彼時統計發現,溺水是中國1-14歲兒童所面臨的最主要的傷亡因素。

可遺憾的是,該報記者並沒有從這麼一個客觀的角度去看問題,而是奇怪地開始抨擊起中國人“冷漠”來,稱因為害怕被訛詐,近些年中國發生瞭很多起旁觀者不願意對身陷險境的人施救的事件。

該報記者還宣稱,雖然中國在2017年出臺瞭見義勇為法,但人們的態度轉變“緩慢”。

然而,這一對中國社會的負面描述,卻和《紐約時報》開頭幾段報道的英國外交官搭救落水女子的情節產生瞭矛盾。因為該報明確提到瞭當時旁觀者中有人在呼救,有人還找來瞭木棍和救生圈,還有一群人把他和落水女子拉瞭上來。

從現場視頻來看,在女子落水後,雖然那名英國外交官立刻下水搭救,但岸邊的國人也一直在協助救援。

這種前後矛盾的報道,或許與參與撰寫這篇報道的三名記者中,有的記者常年對中國持有非常偏頗的偏見有關。

最後,《紐約時報》記者未能提及的是,近些年中國還出現過不少好心人在搭救這種落水者時,自己不幸溺亡的情況。這都說明,與其借這麼一個事情就上綱上線地對中國人進行批判,將視角對準增進人們自我保護意識以及遊泳技能,才更有意義。

但那恐怕就不是《紐約時報》相關記者的風格瞭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瞭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