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當選中美關系能否回暖? 基辛格、李顯龍、方星海、李開復等這麼說……

隨著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入主白宮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世界對中美關系能否破冰給予瞭高度關註。11月16日至17日,在“2020年創新經濟論壇”前兩天的討論中,拜登政府外交策略、中美關系走向、大國關系平衡成為會議焦點。

美國前國務卿、前國傢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表示,美國新一屆政府應該盡快同中國領導層恢復對話。他強調,兩國應該同意,無論在其他方面有什麼沖突,都不能采取軍事行動。

在討論過應該避免的問題之後,基辛格表示,雙方可以轉向應該面對的現實問題,希望能努力達成一些合作,有一個可以合作的方向。“我們兩國肯定會存在分歧,除非有一些合作的基礎,否則的話,世界將會滑向一場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嚴重的災難,因為現在的技術比當時的技術更難以控制。”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希望拜登能集中精力同中國建立一個全面的建設性關系框架,以明確一些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同時管控好可能出現分歧的領域。“這意味著你要確定在哪裡競爭,在哪裡可能會出問題,但兩國不應該出現硬碰。”

李顯龍用“相當震蕩”來描述過去四年的中美關系。對於中美可以如何改善關系,李顯龍認為,兩國領導人的親自接觸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兩國必須瞭解是否有可能在某些領域攜手合作。“這並不總是容易的,但卻是有可能的。”

對於當前中美關系困難的根源,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認為,這主要是由於美國對中國的心態發生瞭變化。“大概在四五年前,美國突然發現中國已成為規模龐大的經濟體,而且還在非常迅速地增長,於是就琢磨著要重新調整一下同中國的經濟關系。”

更糟的是,方星海指出,他感覺美方談判人員要求迅速從中國得到結果,希望中國迅速改變,這種迫不及待的心態導致瞭兩國後來出現瞭各種麻煩。

方星海稱,中國非常願意改善中美關系,但美國應該更有耐心。“中國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經濟體,雖然有時候改革的步伐有些緩慢,但卻是非常穩定的。未來四年,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們會在進一步改革開放方面取得巨大進展。我真誠地希望,在拜登四年任期結束的時候,中美關系能夠比現在好得多。”

本屆創新經濟論壇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美國彭博有限合夥企業、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南非曼德拉研究院等機構以視頻會議方式聯合舉辦。

拜登應該從特朗普那裡吸取什麼教訓?

以史為鑒,基辛格認為,雙方可以學到的是,如果長期不斷地發生小的沖突,最終會導致兩個社會滑向大的沖突,直到突然全面爆發,引發巨大的災難,就像是世界大戰。“我們需要為避免戰爭而努力。當然,每一方都會維護自己的國傢利益,這一點大傢都是理解的……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話,雙方就可以共存。”

對於特朗普政府的對華策略,基辛格評價道,“特朗普采取瞭一種遠遠超出適用范圍的對抗性策略”。“在這個過程的最開始階段,他強調美國人對世界經濟不平衡有深切關註,我覺得這一點是很重要,而且我確實認為應該強調。但從那以後,我更希望采取一種具有差異化的做法。”

對於中美可以如何為緊張局勢降溫,基辛格指出,“對雙方來講,重要的是要理解對方的敏感點在哪,不一定非要解決這個問題,但要把這個問題緩和到有可能取得進一步進展的程度”。

美國全國經濟委員會前主席、前特朗普經濟政策顧問加裡·科恩表示,他對於拜登政府改善中美關系的前景感到樂觀,因為拜登懂得中美是相互需要的,中美關系對兩國人民的福祉和經濟成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基於對彼此的瞭解和重視,科恩說,兩國可以逐步改善雙方關系,比如,讓更多的美國公司進入中國,讓更多中國產品進入美國。他強調,雙方都必須做出讓步,這才能夠讓雙方關系得到改善。

談及對改善中美關系的建議,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指出,雙方需要在比較容易合作的領域取得一些小的勝利,比如抗擊疫情、應對氣候變化、農業解決方案等,通過這樣的進展來證明中國是可信的夥伴和競爭者。

“中美兩國是可以優勢互補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制造業,而且是最大的市場,美國有世界上最強的研發能力和最好的大學,兩國在很多領域可以互補。”李開復說,“想象一下,中國的數據和市場,加上美國的知識,雙方可以取得怎樣的成績。”

未來四年噪音將減少,中美關系前景可期

至於特朗普的政策是否會對中美關系造成持續的傷痕,李顯龍認為,“特朗普政府中確實有一些人想采取一些行動,讓下一屆政府難以扭轉局面,以便為未來的長期關系定下基調。”以懲罰性關稅為例,他指出,“一旦實施,不管有沒有好處,後來的政府也不會輕易地說這事做錯瞭,要把它取消。”

另外,在技術領域,李顯龍指出,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的尖銳言論將帶來後果。“在技術方面,你如何定義你的對手,是把他看作競爭對手、挑戰者、戰略威脅,還是一個正面的敵人?我想,在這方面發出的聲明是會有後果的。”

李顯龍認為,很多美國總統在競選期間發表過對華激烈的言論,但是在上臺之後卻同中國開展瞭大量合作,“我希望下一屆美國政府也能這樣做”。

但李顯龍也承認,這可能會更難,“因為把中國視作戰略威脅的看法基本上已在華盛頓成為共識”。“不管是拜登,還是特朗普,美國任何一屆政府都將難以忽視這一點,假裝過去幾年什麼都沒有發生,繼續前進,這個是很難的。”

美國前貿易代表、威凱平和而德律師事務所資深國際合夥人查琳·巴爾舍夫斯基也同意拜登執政下的中美關系前景可期。“拜登不會火上澆油,也不會大幅刪減政策。”

但與此同時,巴爾舍夫斯基也強調,中國也必須有所行動才能緩和緊張局勢。“我會想知道中國可以在經濟領域做什麼,以展現回應美國國內和其他經濟體關切的誠意。”

“中美關系過去是偶爾敵對的合作關系,現在變成瞭偶爾平靜的敵對關系。” 巴爾舍夫斯基說,“我希望未來四年兩國關系中的平靜期可以延長。兩國之間的競爭條件正在被設定。我覺得這種競爭不會減少。我希望並且相信,不必要的惡言惡語將從兩國關系中移除,更加積極的一面將會體現出來。”

方星海表示,希望拜登上臺是一個重建中美關系的機會,中國已經做好準備同美國合作。他指出,中美可以在很多領域開展合作,比如,中國企業可以為美國制造業增加更多就業機會,可以為美國基礎設施建設做出貢獻。另外,兩國在技術、金融、服務等領域也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

“我現在唯一擔心的事情就是美國新一屆政府太急於做這件事,因為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因為美國每一屆政府隻有四年時間,總是希望在這四年中一下做成很多事情。”方星海警告稱,“如果急於求成的話,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建立反華聯盟不明智,沒有國傢會加入

對於拜登政府將修補同盟友的關系以形成針對中國的聯盟的可能性,基辛格認為,民主國傢應該在由共同信念決定的情況下進行合作,“但如果是為瞭針對某個國傢而形成國傢聯盟,是不明智的”。他指出,跨大西洋關系對於美國有著歷史性的利益,在執行外交政策時應牢記這一點。

至於歐洲會不會倒向美國、對抗中國,基辛格指出,歐洲的問題是,它們在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關系的演變中,是會試圖扮演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角色,還是會看重共同的大西洋立場的重要性。“換句話說,歐洲是把自己看成是亞洲邊緣的一個半島,還是說基於歷史淵源和共同利益與美國聯系在一起?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決定其對這些挑戰的應對方法。”他說,“我覺得這兩個方向都有可能。”

而對於新加坡是否會加入一個針對中國的聯盟,李顯龍明確表示,現在已經不是冷戰時代,沒有國傢會加入一個反對中國的聯盟。

“我們都希望與美國合作,我們都希望與其他充滿活力的經濟體合作,我們希望在本地區進行合作。但我想沒有多少國傢願意加入一個聯盟來反對那些被排除在外的國傢,而中國將會是這些國傢的領頭羊。”

李顯龍說,不僅新加坡不會加入,歐洲國傢也不會加入這樣的聯盟。“有很多國傢願意和中國做生意,比如,歐盟正試圖同中國達成一項投資協議,這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們希望每個國傢都能夠參與到討論中來,努力對世界秩序做出一些調整。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國傢會形成聯盟互相合作,找到共同的目標和事業,但是形成一種冷戰風格的對峙陣營,我覺得這不太可能。”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