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相殺16年,郭德綱完勝黃牛,小劇場上座率暴跌至不足三成

德雲社商演時候的黃牛問題,郭德綱這麼多年來一直頭痛不已。黃牛是市場的指向標,當黃牛們蜂擁而至的時候,意味著演員得到瞭市場的認可,門票開始供不應求瞭。

2004年下半年是郭德綱的轉折之年,上半年的時候,德雲社演出依舊門可羅雀,甚至出現演員比觀眾多的情況,到瞭下半年德雲社一下子一票難求。

當小劇場坐滿的時候,郭德綱很開心,於是開始加座。加座也滿瞭,很多觀眾就站著聽相聲,到最後甚至到瞭舞臺四周都坐滿瞭觀眾,這才是真正的滿坑滿谷,就差“賣吊票”瞭。

德雲社演出的火爆,引來瞭黃牛們的目光,大量黃牛蜂擁而至,為剛剛爆紅的郭德綱添瞭一把大大的柴火,讓一票難求的形勢更加嚴峻。

可以說,黃牛們在德雲社發展的初期,是有過很大的促進作用的,德雲社和黃牛們之間也有過一段時間親密無間的“合作”。

德雲社的演出越來越火,聞聲而來的觀眾越來越多,每場演出觀眾們的需求遠遠大於供給。郭德綱在欣慰之餘,也有很多的擔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演出秩序問題。

這可不是小問題,很多觀眾大老遠來一趟,結果發現票沒瞭,這才是真正的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難免會有一些怨言,這個時候黃牛們就承擔起瞭維持秩序的重任。

郭德綱曾經在采訪中談到,黃牛們甚至發明瞭一種“購票劵”,這不是門票,而是一種購買門票的資格。觀眾們首先買一張購票劵,才有資格排隊到德雲社買票。

當然瞭,老郭也是默認瞭黃牛們的這種行為,這也是他們獲得收益的一種方式。

德雲社和黃牛們的“蜜月期”不是很長,因為雙方存在著本質的利益沖突,這些年郭德綱也一直在和黃牛們“鬥智鬥勇”。很可惜的是,郭德綱始終都是完敗的狀態。

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每次德雲社推出新舉措,無論是一人一票,還是取消網絡購票,到現場買票等等,都被黃牛們輕輕化解,直到郭德綱拿出瞭殺手鐧。

如今勝利的天平終於傾向瞭德雲社,人臉識別模式的應用,讓郭德綱和黃牛們之間,這場16年的爭鬥基本上結束瞭,郭德綱贏得瞭最終的勝利。

從14號開始,小劇場的演出用人臉識別,取代瞭憑票入場,結果上座率有點淒涼,從現場來看,上座率不足平時的三成。這意味著大部分的票,黃牛們都砸到瞭手裡。

有的網友認為,這也可能是小劇場的正常狀態,隻是被打回瞭原形。

這個觀點我不太贊同,原因很簡單,如果事實是這樣的話,郭德綱何必多此一舉,做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情呢?

你說呢。

David: